中美谈判终于在2025年5月12日画上了句号,全球193个国家都捏了把冷汗。这场拉锯战从特朗普上台后就没消停过,尤其是这几年,贸易战打得昏天黑地,最后在瑞士日内瓦,中美双方总算签了个联合声明,算是暂时把火给灭了。特朗普在谈判桌上直接开价,想用老套路压中国一把,但这次没那么好使。协议一出,全球股市蹦了上去,大家都松了口气。
要说这事,得从头捋。2025年4月2日,特朗普突然宣布对所有进口商品加征10%的关税,还挑了57个国家和地区加码,其中对中国商品直接甩了个145%的超高关税。这消息一出,全球炸了锅。供应链本来就因为疫情和战争绷得紧紧的,这下直接乱成一锅粥。美国家里超市货架空了一半,中国这边工厂订单也跟着缩水,大家日子都不好过。
5月7日,中美代表团在日内瓦坐下来谈。这次谈判不是啥公开表演,全程闭门,谁也不知道里面吵成啥样。两天后,5月9日,有消息漏出来,说双方僵住了,美国想让中国多买点东西,中国要求美国先把关税降下来。到了5月12日,联合声明终于落地,算是给这场乱局画了个阶段性的句号。
整个过程一波三折。特朗普那边不甘心,5月10日还在X上发帖喊话,说对华关税得保持在80%,不然没得谈。这招以前管用,这次中国代表团没买账。副总理何立峰带队,态度硬气得很,坚持平等谈判,不吃威胁那一套。最终,美国松了口,关税从145%降到30%,中国这边也把对美关税从125%降到10%,双方各退一步。
5月12日,中美一块儿发了联合声明,核心内容就这么几条:
关税下调:美国对华商品关税从145%砍到30%,中国对美商品从125%降到10%。这对两边企业来说都是大喘气的机会。
90天停火:未来仨月,双方不加新关税,继续坐下来聊后续的事。
中国买货:中国承诺多买美国农产品,具体多少没细说,但估计是大手笔,还得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美国松绑:美国暂时停了对中国企业的制裁,尤其是之前被卡脖子的科技公司。
这声明一发,全球都盯着看。毕竟中美贸易战打了这么久,牵扯的不只是两国,全球经济都被拖着跑。这次休战,起码短期内让大家心里有点底了。
特朗普在这场谈判里还是老样子,高调得很。谈判刚开始,他就通过X喊话,直接开价,要中国多让步,不然就接着打关税战。这套路他玩得熟,2018年那会儿就用过,逼得不少国家签了不平等协议。不过这次不一样,中国没接茬,反而拿数据和事实怼回去,搞得他有点下不来台。
5月12日协议出来后,特朗普赶紧发帖,说这是他“最牛的一次谈判”,还吹嘘自己救了美国经济。可现实是,他卸任后日子并不好过。2024年大选,他因为经济下滑和疫情翻车,以微弱差距输给了民主党,政治生涯基本告一段落。现在靠着商业活动和媒体露脸维持热度,但影响力早就大不如前。这次谈判,他想翻身,结果还是没占到大便宜。
协议一签,全球反应快得很。5月13日,美股道琼斯指数涨了5%,A股上证指数也蹿了3%,欧洲那边更是全线飘红。193个国家都盯着呢,这两年贸易战把大家都拖累得不轻,尤其是中小国家,靠出口吃饭的日子更不好过。这次中美缓和,起码让全球贸易喘口气。
别的国家也学聪明了。越南、日本这些之前被美国压着签协议的,开始跟中国靠拢,想分散风险。印度甚至公开说,要借鉴中国在谈判里的硬气态度。全球经济这几年从美国一家独大,慢慢变成多极化,中美这对冤家稍微消停点,大家都乐见其成。
对中国来说,这次谈判也挺提气。硬扛美国的压力,还拿到了相对公平的结果,不少国家都觉得中国靠得住。未来几年,估计“一带一路”还能再加把劲,国际影响力会更上层楼
但这事没那么简单。中美贸易战的根儿还在,技术竞争、市场控制这些矛盾没解决,90天后要是谈崩了,估计还得接着掐。全球经济这几年跌宕起伏,大家都得盯着点,看看这俩大佬下一步咋出招。
说白了,这谈判离咱不远。关税降了,美国超市里的中国货可能会便宜点,咱这边的出口企业也能多喘口气。尤其南方那些做外贸的小老板,前两年订单掉得心慌,现在总算有点盼头。农产品多卖美国,东北的农民可能也能多赚点。
不过也别太乐观。贸易战停了,技术战还在继续,美国卡中国高科技的脖子没松手。手机、芯片这些东西,短期内价格估计还得涨。咱普通人还是得勒紧裤腰带,日子得精打细算过。
日内瓦这轮谈判,算是中美贸易战的一个坎儿。双方斗了半天,总算签了个协议,全球经济跟着缓了口气。但这事没完,根源问题还在那儿杵着,未来咋样谁也说不准。193个国家这次都盯着看,看得出中国在国际上越来越硬气,也看得出全球贸易这摊水有多浑。
对咱来说,这场谈判不只是大国博弈,也是咱日子好坏的风向标。中美关系接下来咋走,直接决定咱钱包鼓不鼓。总之,擦亮眼睛接着看吧,这戏还长着呢。
中美这俩国家,不是随便吵两句就完的事。全球经济这张网,早就被这两大巨头拽得死死的。美国是消费老大,中国是制造大厂,一个买,一个卖,谁也离不开谁。可这几年,关系越来越僵,从贸易战打到技术战,再到地缘政治,哪哪都有火药味。
这次谈判能签协议,不是谁服软,而是都扛不住了。美国那边,经济2024年就摔了个跟头,通胀高得吓人,普通人怨声载道。中国这边也不轻松,外贸压力山大,内循环还没完全顶起来。双方都得找个台阶下,不然继续硬刚,大家一块儿完蛋。
全球193个国家为啥捏冷汗?因为这俩一打架,别人都得跟着遭殃。小国靠出口活命,大国靠供应链吃饭,中美一乱,谁都跑不掉。比如越南,靠着中美贸易战捡了点制造业的漏,可一旦中美和解,它那点优势就得重新洗牌。日本、德国这些老牌工业国,也得看中美脸色调整策略。
这次谈判,中国能顶住压力,跟这几年攒的家底分不开。经济上,内循环虽然还没完全成型,但起码有了个框架,出口不顺也能靠自己撑一阵。技术上,芯片虽然还被卡,但5G、新能源这些领域已经跑在前头,国际市场上话语权大了不少。再加上“一带一路”铺了那么多年,朋友圈不小,美国想孤立中国,没那么容易。
何立峰在谈判里态度硬,不是瞎逞能。背后是数据撑腰:2024年,中国GDP占全球比重已经接近20%,出口总额稳居第一。这几年,美国想用关税逼中国就范,但发现中国不光没垮,反而在全球市场上越站越稳。这次谈判,中国能争到个相对公平的结果,靠的就是这底气。
特朗普这边呢,底气不如以前了。2024年大选输了,他的政治光环掉了一地。虽然还在X上吆喝,但美国国内乱糟糟,经济衰退、疫情后遗症,哪哪都得花钱。关税战打了几年,钱没多收,反而把自家企业坑得不轻。好多美国公司都嚷嚷着受不了了,供应链断得稀碎,成本蹭蹭涨。
这次谈判,美国从145%关税降到30%,不是啥仁慈,而是实在拖不下去。国内压力太大,华尔街也急了,再不松口,股市还得崩。特朗普想用老办法压人,结果发现时代变了,中国不吃这套,他也没辙。
全球这边,多极化是大势。欧洲、日本这些老玩家不会傻等着中美掐架,肯定得找自己的路。中国这边靠着“一带一路”和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站稳脚,美国还得想想咋稳住自己的老大地位。未来几年,估计是个新格局慢慢成型的过程。
关税降了,咱买美国货可能会省点钱,比如牛肉、奶粉这些,超市里价格估计能下来点。出口企业喘口气,南方那些服装厂、电子厂可能又能忙起来,工人日子也能好过点。但技术战不消停,高科技产品价格一时半会儿降不下来,买手机还得咬咬牙。
农产品多卖美国,东北农民可能多赚点,但也得看美国买多少。国内物价这几年涨得快,工资却没咋跟上,日子还是得精打细算。总的来说,这协议让咱松了口气,但要真过上好日子,还得看后面咋走。
这场谈判,表面看是中美俩大国掰腕子,实际上是全球经济的一次大考。193个国家都盯着,松了口气的同时,也都明白这事没完。中美关系这趟浑水,谁也说不清接下来咋样。对咱老百姓来说,关心这事不是看热闹,而是看它咋影响咱的钱包。日内瓦的声明只是个逗号,后面还有大把故事等着瞧。
更新时间:2025-05-1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