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狂揽千万次播放,黑神话为什么再刷屏?

8月20日凌晨,游戏科学的新作《黑神话:钟馗》正式亮相。作为现象级游戏《黑神话:悟空》的续作,这支预告片仅仅一天,全平台播放量突破千万,相关话题登上各大社交平台热搜榜。

众所周知,《黑神话:悟空》去年创下了惊人的销量——全球卖出2800万份,销售额约90亿元人民币。而这一次,游戏科学仍然把目光投向了中国传统神话和民间传说,新作主角,就是我们熟悉的那位“捉鬼大神”——钟馗。

那么,钟馗到底是谁?为什么游戏科学会选他做主角?这次黑神话为啥又能刷屏?

01
钟馗是谁?为什么黑神话能再次刷屏?

钟馗,是中国道教文化中的一位俗神,主要职责是打鬼驱邪。我们经常能在传统年画或大门上看到他的形象,一般都是武将装扮,黑脸、浓须、圆眼,穿红袍、踏黑靴,手持宝剑,一副凶神恶煞、鬼见了都愁的样子。

自古以来,民间就流传着不少关于“钟馗捉鬼”的故事。他是门神之一,也是百姓心里的守护神。

关于钟馗的来历,有几个流传比较广的说法。一种是说,他生活在唐高祖武德年间,进京赶考,虽然才华出众,却因为长得太丑落榜了。一气之下,他在宫殿台阶上撞死身亡。

另一种传说,则与唐玄宗有关。开元年间,玄宗从骊山回宫后生了一场大病,太医治了一个多月也不见好转。有一天晚上,他梦见一个相貌凶猛、气势汹汹的大汉,自称钟馗,专门为他捉鬼除妖。

醒来之后,唐玄宗的病居然好了。他于是命令大画家吴道子按照梦中所见画出钟馗像,并下令全国张贴,用以辟邪。

尽管面容凶恶,钟馗的性格却被传说刻画得正直刚烈、嫉恶如仇。他虽然长相丑陋,但性格刚正、做事认真,还有点“接地气”——既能打鬼驱邪,也好喝两口小酒。

以前,每到农历五月,很多人家就会在屋里挂上一幅钟馗像,用来镇宅保平安。尤其是端午节,挂钟馗图像是一项传统习俗。古人认为五月是“恶月”,天气湿热,容易滋生疾病和毒虫,悬挂钟馗像不仅可以驱邪避凶,也有祈求健康、迎接吉祥的寓意。

这次黑神话系列中,铁面虬髯的钟馗骑虎亮相,仅1分55秒的预告片,再次点燃许多玩家对中国神话的热情。

而这部预告片的成功并非偶然。此前,《黑神话:悟空》创下了国产单机游戏的销售奇迹,近90亿元的销售额背后,是精美的制作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从预告片可以看出,《黑神话:钟馗》延续了系列独特的中式美学风格。钟馗身骑猛虎,小鬼扛着巨剑开道的场景,威严又神秘。

铁面虬髯的钟馗代表正义与秩序,与悟空自由叛逆的形象又形成鲜明对比。这种差异化为玩家提供了新鲜体验和探索空间。

预告片发布后,知识类创作者们纷纷上场解读。从服饰、道具到角色设定,玩家们抽丝剥茧般分析每个细节。许多人回忆去年今日《黑神话:悟空》发售时的盛况,这种“集体狂欢”的感觉,已经成为黑神话系列独特的记忆符号。

02
不只钟馗,这些传统IP正在“破圈”

有意思的是,在注册“黑神话:钟馗”商标的时候,游戏科学还同时申请了《黑神话:小倩》和《黑神话:姜子牙》。这些角色都来自中国古典文学和神话传说。



其实不止游戏科学,这几年,越来越多的中国传统神话人物成了文化爆款。从大银幕到游戏屏幕,从动画到剧集,这些作品一次次破圈,不只是因为它们制作精良,更因为它们用现代的眼光重新讲述“老故事”,让老角色拥有了新生命。

这种现象不是偶然,而是一批高质量作品接连涌现、共同推动的结果。

拿《黑神话:悟空》来说,它不仅仅是一款游戏,更像是一次文化的现代化转译。它用顶尖的画面、沉浸式的体验和独特的美学风格,把《西游记》里那个苍凉、磅礴又充满神秘感的神魔世界真实地“还原”了出来。

它的成功,也打破了“中国做不出3A大作”的成见,让全世界看到了东方神话的感染力。

2019年的《哪吒之魔童降世》也是一个绕不开的里程碑。它把传统故事里那个悲情英雄哪吒,改编成了一个高喊“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叛逆少年,呼应了当下年轻人对命运、偏见与自我认同的思考。

这部电影最终收获了超过50亿元的票房,续作《哪吒之魔童闹海》票房更是达到154亿元,位居全球影史动画片票房榜冠军。

此外,《姜子牙》《白蛇:缘起》等作品陆续跟上,不断拓展“封神宇宙”“白蛇宇宙”的边界,也用越来越成熟的技术和更人性化的叙事,持续拉近和观众的距离。

同样值得一提的还有《浪浪山小妖怪》。它没有讲孙悟空、哪吒那样的大英雄,反而把镜头对准了西游世界里的四个无名小妖。它用底层视角、反英雄的设定,让很多普通观众产生强烈的代入感,票房超过10亿。

这些作品的成功,其实反映了一个明显的转变:传统神话不再只是放在博物馆里让人远远欣赏的“文物”,而是变成了创作者手中源源不断的灵感素材。他们借用这些人物和故事原型,再融入现代价值观、审美和技术,最终变成符合当代人情感需求的文化产品。

这不只是商业上的成就,更是一种文化自信的体现。越来越多年轻的创作者和观众,开始主动回归自己的文化根源,并且发现,这些故事里藏着的魅力与精神力量,一点都不逊色于那些我们熟悉的西方超级英雄。

03
老故事,为什么今天依然动人?

你可能也会好奇:为什么这些上千年前的神话人物,到今天还能引发这么多共鸣?为什么我们依然会被哪吒、孙悟空打动?

其实,中国传统神话里包含的精神内核,很多在今天依然并不过时。它们关于正义、关于自我认同、关于对抗命运、关于平凡人的高光时刻——这些主题,无论在哪个时代,都能戳中人心。

就像钟馗,他虽然外表凶狠,但内核是正直、勇敢、有担当。他捉鬼,其实也是在表达一种对公平正义的坚守。

正如《黑神话:钟馗》官方微博写的那段话:“世上何尝有鬼?妖魔皆从心生……不顺人情不合道,不争功名不趋炎。提剑也,提剑也,要把这清浊辨!”

这种追求公平正义的精神,不管放到哪个时代,也都闪着光。

再看哪吒,他那句“我命由我不由天”,之所以能点燃那么多人的情绪,正是因为它呼应了当下很多年轻人反对被标签、拒绝被定义的心理。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标准答案”和“成功模板”的时代,而哪吒的叛逆,本质上是一种对自我命运的清醒掌控,它回应了现代人对“被定义”“被安排”的反抗。

我们不再轻易接受命运的安排,不愿活成别人眼中的模板——哪吒的叛逆,其实是我们很多人内心渴望的外化。

而像《浪浪山小妖怪》这样的作品能让人感动,是因为它关照的是普通人的处境。

很多观众从它们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在职场上曾经热情努力,工作一段时间后从话痨变得很沉默的黄鼠狼,那个始终坚定理想的猩猩怪……他们的处境,像极了在现实系统中默默努力的我们自己。

回过头看,我们喜欢这些作品,不仅仅是因为它们好看、好玩,更因为在消费这些内容的过程中,我们也在确认自己的文化身份。

这是我们自己的故事、自己的英雄,我们终于可以用更现代、更国际化的方式,把它们讲给更多人听。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23

标签:游戏   神话   钟馗   哪吒   悟空   故事   预告片   文化   作品   叛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