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巴离美国佛罗里达只有90英里,但在现实里,这段距离却把古巴和世界隔了整整63年。它离美国太近躲不开,离中俄太远靠不上。这种地理上的“先天条件”,几乎决定了古巴命运的走向:被围困,被孤立。
从1959年革命成功那天起,古巴就像被贴上了“反美”的标签,美国没给它一点喘息的时间,1962年直接拉下封锁闸门,至今没打开。这场人类历史上最长的单边制裁,没有打垮古巴,却让这个小岛国家艰难地活出了风骨。

问题是,美国还想封多久,现在的古巴还能扛多久?
1959年,卡斯特罗带着一群游击队员推翻了巴蒂斯塔政府,古巴变天,开始搞土地改革、国有化,美资企业首当其冲。
这对美国来说是赤裸裸的“打脸”,尤其是冷战背景下,美苏对抗正激烈的时候古巴突然倒向苏联,美国坐不住了。

在1961年,美国支持流亡古巴人策划了猪湾入侵,结果被打得灰头土脸。第二年,古巴让苏联在岛上部署导弹,直接把美苏推到了核战争边缘。
那就是著名的古巴导弹危机,最后苏联撤了导弹,美国也答应不再入侵古巴,但顺手就对古巴拉起了全面经济封锁的大网。
最开始封锁是禁止贸易金融、技术往来,后来越收越紧,肯尼迪签的那份封锁令,成了古巴经济发展的紧箍咒,从电器到药品,从零件到化肥,只要沾美国边的东西古巴都碰不了。

苏联撑了古巴几十年,靠出口糖和苏联援助,古巴还能勉强过日子。但这些年也把经济搞得太单一,除了糖几乎没什么拿得出手的产业,一旦苏联倒了,古巴就像断了线的风筝。
苏联解体后,古巴几乎一夜之间掉进了“特殊时期”的深渊,能源断供物资短缺,城市常年停电,饭都吃不饱。
后来的美国又添了一把火,搞出《赫尔姆斯-伯顿法》,不仅自己封,还要求别人也别跟古巴做生意。

这是美国对古巴下的“连坐法”,谁敢跟古巴做买卖美国就制裁谁,很多国家怕麻烦,只好避而远之。这让古巴的经济空间越来越小,活得越来越憋屈。
别看古巴是个岛国人口也不多,但它的骨气真不输谁,封锁这么多年,古巴不仅没垮,反而在一些别人想不到的领域玩出了花。
首先就是古巴搞的是全民免费医疗,医生密度在世界排得上号,生均医生数量甚至超过不少发达国家。

疫情那几年,古巴还派医疗队去支援别的国家,连意大利这种欧洲大国都接受了古巴医生的帮助。
古巴的生物技术也不差,疫苗研发、肿瘤治疗都有自己那一套,虽然封锁让他们拿不到先进设备,但人家靠自己动手,也能整出点名堂。
这种自力更生的劲头,说是社会主义精神也好,说是被逼出来的韧性也行,反正效果看得见。

教育同样没拉下,古巴的识字率接近100%,哪怕在最困难的“特殊时期”,学校也没停课,老师照样上岗。古巴政府知道,封锁能断物资不能断未来。
经济方面的古巴没法搞大工业,那就绕着走,他们把希望押在了旅游业上。哈瓦那的老爷车、雪茄、热带海滩,还有革命遗迹,吸引了不少游客。除了美国不让自己公民随便去古巴,这块大市场始终打不开。

除了旅游,雪茄成了古巴外汇的重要来源,古巴雪茄全球闻名,价格也高。不过再香的雪茄也顶不上粮食,古巴的农业受封锁影响严重,农机、化肥、饲料都得靠外援。
没办法,他们发展了城市农业、有机农业,边种边学,尽量自给自足。但粮食还是得靠进口,80%的依赖度依旧风险很高。
在国际合作上古巴也没闲着,跟俄罗斯的关系虽然还在,最近还有人说古巴人被招去打乌克兰战争,搞得古巴政府赶紧澄清,怕惹麻烦。俄罗斯是古巴的大债主,两边合作更多是务实考量。

反倒是中国这边关系更稳定些,中国是古巴的长期朋友,联合国每次投票反对封锁,中国都坚定支持,平时也有物资援助,粮食、抗疫物资都送过不少。古巴对中国游客免签,就是为了吸引更多人过去旅游。
但即便有这些支持,古巴的经济压力还是大得吓人,2024年GDP下降了1%,2025年因为制裁损失了75.5亿美元,这是个小国家的命根子,很多人被逼得偷渡外逃,社会情绪也有波动。

这么多年了,联合国每年都投票要求美国解除对古巴封锁,从1992年开始,年年投、年年通过。
2025年10月底那次,165个国家支持解封,只有美国和以色列投了反对票,连美国最铁的盟友,都不太好意思跟着唱反调。
特朗普政府不仅不松口,还在用各种方式逼盟友别投赞成票,但这招效果不大。大家都看得出,这事说到底就是一场政治较量。
古巴不是没错,但封锁六十多年还加码不断,谁都知道这不是人道的做法。

古巴政府一直把封锁定义为“经济战争”,他们觉得美国就是想通过经济手段搞垮古巴的社会主义制度。
这话听起来激烈,但细想也不冤,一个国家的医疗、教育、基础设施都被限制发展,本质上就是在人为制造困难。
古巴没认怂,反而更加坚定地走自己的路,迪亚斯-卡内尔接棒后,更注重外交多元化,跟拉美、亚洲、非洲搞关系,希望在国际上争取更多同情和支持。

封锁最大的问题不只是让古巴经济受挫,更是它实实在在影响到了普通人的生活。有些药进不来,有些设备修不好,有些病没法治,这些是生命问题,这种代价是古巴普通人每天都在承受的。
一个国家能在六十多年封锁中活下来,而且还能保住医疗和教育的基本盘,这种事不多见,靠的不只是政治口号,更是老百姓的忍耐力和国家的组织力。
参考文献:
[1]《美国与古巴断交原因新探——以美国外交档案为视角》[J]杨晨桢
[2]《美国放弃对古巴敌视政策的三个因素》[J]张登文、袁建敏
[3]《美国对古巴导弹危机政策的再考察》[J]赵学功
[4]《美国艾森豪威尔政府对古巴的隐蔽行动计划》[J]赵学功
[5]《博弈论视角下美国与古巴关系的改善》[J]杨胜兰
[6]《霸权与主权的对峙:美古恩怨二百年——评〈美国和古巴关系史纲〉》[J]魏红霞
[7]《“马汉的幽灵”:美国海权兴起及其对古巴的影响》[J]徐睿
[8]《冷战对抗与美国古巴难民问题研究(1959-1980)》[D]王洪霞
[9]《美国和古巴关系史纲》[M]徐世澄
更新时间:2025-11-1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