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也刷到过那些ST股一夜暴涨的新闻?

别急着追,那不是财富密码,是有人在赌政策落地前的最后一班地铁。

我身边有个朋友,去年重仓了ST沪科,说“央企重组风口来了,壳值钱”。
结果呢?
半年后公司公告资产注入失败,股价腰斩,他连补仓的勇气都没了。
不是政策不好,是你没看懂谁在真正受益。
真正的机会,藏在那些不声不响的央企里。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把7家半导体公司打包进电科数字,不是为了炒概念,是真要干出一个千亿平台。
军工、能源、粮食——这些领域,国家要的是自主可控,不是市值泡沫。
你盯着ST步森涨了80%,人家已经在实验室里把光刻机的国产化率从30%干到68%。
别再迷信“壳资源”了。
现在上交所的央企重组审核周期压缩到28天,不是因为审批变松了,是因为项目太硬,根本不用拖。
航天科工证券化率才18%,中航工业却到了81%,差距在哪?
不是运气,是国家早就在排兵布阵。
你看到的暴涨,是资金在抢跑那些已经被锁定的优质资产。
国家军民融合基金二期500亿砸下去,投的不是散户眼里的“便宜股”,是中航无人机、中国卫星这种能打仗的硬科技。
你问我为什么不敢碰ST股?

因为它们连研发费用都敢砍,而央企,研发投入同比涨了62%,民企才35%。
这不是谁更聪明,是方向不同。
深圳要搞20万亿市值重组,杭州、成都也跟上了,但真正有戏的,是那些“小市值+强集团”组合。
比如湖北的某家地方国企,市值不到50亿,背后却是省属能源龙头,资产注入预期一出来,机构早就埋好了伏笔。
你还在等消息,人家已经拿下了第一批份额。
别被“80%证券化率”这种宏观数字骗了。
真正决定生死的,是哪个子公司能独立造血,哪个集团能扛住三年业绩承诺。2023年有近四分之一的重组项目没达标,你以为是运气差?
那是你没看懂财报里的现金流和研发支出。
我见过太多人,把国企改革当成彩票。
但真正的玩家,看的是产业链的卡点在哪,看的是谁在替国家啃硬骨头。
你买的是股票,他们买的是未来十年的供应链安全。
别再问“现在还能不能上车”了。
车早就开动了,只是你站在站台,等着别人发车票。
而有人,已经在车厢里,看着窗外的风景,算着下一站该换哪条线。
更新时间:2025-10-2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