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马伯庸的《长安的荔枝》,那句“流程,是弱者才要遵循的规矩”如一把利刃,刺破了历史与现实的隔膜。在这部以唐代为背景的小说中,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段荔枝运送的传奇,更是一幅权力如何玩弄规则的浮世绘。
小说中,小官吏李善德接到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贵妃诞日前,从五千里外的岭南运来新鲜荔枝。面对这一艰巨使命,他精打细算,遵循规则,却处处碰壁。而那些权贵们,却可以轻易打破所有规则——动用国库、征用民力、牺牲沿途百姓的利益。规则在这里呈现出鲜明的双重标准:对弱者而言,它是必须严格遵守的铁律;对强者而言,它却是可以随意扭曲的橡皮泥。
这种规则的双重性并非唐代独有。纵观历史,规则常常是强者巩固特权的工具。秦朝律法严苛,但统治者自己却可“刑不上大夫”;中世纪欧洲的贵族享有法律豁免权;直到现代,我们依然能看到权力与资本如何游走于规则边缘。规则本应是社会的稳定器,却在权力的操弄下变成了特权的护身符。
李善德的困境令人深思:当他试图在规则内解决问题时,寸步难行;而当他开始学会“变通”,借用权贵的力量时,原本不可能的任务竟然得以完成。这种讽刺揭示了一个残酷的真相:在权力不对等的社会中,遵守规则者往往成为被规则束缚的牺牲品。
更令人警醒的是,这种规则的异化不仅存在于历史中,也潜藏在我们当下的社会肌理中。当特权可以凌驾于法律之上,当资源分配不再公平,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另一个“李善德”,在权力的游戏中艰难求生。
《长安的荔枝》通过一个小小的历史切片,让我们看到规则被权力扭曲后的社会图景。它提醒我们,一个健康的社会,必须建立在规则对所有人平等的基础上。否则,再完善的制度,也终将成为强者手中的玩物,而弱者,只能在规则的夹缝中艰难求存。
更新时间:2025-10-0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