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小风
立陶宛,坐落于波罗的海沿岸,在地理上并不显眼的小国,人口不到300万,国土面积和我国的宁夏差不多,本身没什么存在感,除了他的别名 “欧洲淫窟”。
另外它在近几年还疯狂“作死”,和俄罗斯频频作对,还针对起中国,像个“跳梁小丑一样”,从而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这些行动异常大胆,远超出了其自身体量和现实考量,一个与中国并无历史冲突,且有潜在经济合作机遇的国家,为何会选择这样的立场?
要看懂今天的立陶宛,不能只盯着眼前,得把历史拉开,看看这个不起眼的小拼图,在几百年的风云变幻中,都下过什么样的赌注。
几千年前,立陶宛人的祖先,不过是波罗的海东岸一群靠琥珀和咸鱼换点铁器的部落。
那时的他们,身边强敌环绕,开局就是一手烂牌,13世纪,当战火烧到家门口,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的部落一个个被吞并,只剩下立陶宛人在苦苦支撑。
眼看就要被历史的洪流彻底抹去,他们却下出了第一场改变命运的赌注,一个名叫明道加斯的部落领袖,看明白了单打独斗只有死路一条。
他果断地联合了其他公爵,把原本分散的力量整合成了一支强大的军队,结果在1236年的索勒会战中,这支立陶宛联军竟然以出乎意料的方式,彻底击败了曾经不可战胜的圣剑骑士团!
这场胜利,不仅保住了立陶宛的独立,也让明道加斯赢得了足够的威望,最终加冕为立陶宛的第一位国王。
他们从中得到了教训:在强敌围困的困境中,唯一的生路可能就是主动出击,把所有的资源和力量都押上去,尽全力一搏。
很快,他们又迎来了第二场更大的赌局,14世纪,立陶宛大公约盖拉做了一个惊人的决定:迎娶邻国波兰年仅11岁的女王雅德维加。
这场婚姻的筹码,是他必须放弃自己的多神教信仰,带领整个立陶宛皈依天主教,这在当时可是一场彻头彻尾的政治豪赌!
通过联姻,立陶宛和波兰成功组成了一个强大的联合王国,领土从波罗的海一直扩展到黑海,成为当时东欧最大、最强的政治实体。
之后联军彻底打败了长期以来困扰他们的敌人,解决了几代人心头的威胁。
可以说,立陶宛历史上最辉煌的篇章,就是靠这两次成功的豪赌写就的,他们赌赢了团结,赌赢了联盟,从一个偏居一隅的小邦,一跃成为欧洲棋局上的重要玩家。
这种“以小博大”的成功经验,也深深地刻进了这个民族的记忆里。
但“赌狗赌到最后一无所有”,赌徒不可能永远赢,当一个国家的命运,总是寄希望于下一次的赌局时,离输光所有筹码也就不远了。
盛极而衰的波兰-立陶宛联合王国,在内部贵族争权夺利中慢慢空耗,而它周边的邻居——沙皇俄国、普鲁士和奥地利,却在悄然崛起。
到了18世纪末,这三个“庄家”联手坐庄,直接把波兰-立陶宛这个曾经的“大玩家”从地图上抹去,瓜分了它所有的土地,这个曾经的霸主,彻底沦为沙俄帝国的一个行省。
输掉了国家,立陶宛人并没有放弃翻本的念头,在长达一个多世纪的被统治时期,他们不断地起义、反抗,又不断地被镇压,到了20世纪,世界格局剧变,他们又看到了新的机会。
一战末期时,德国和沙皇俄国先后崩溃,立陶宛抓住机会宣布独立,但这个新成立的国家还没来得及稳住自己的局面,二战的威胁又接踵而至,给立陶宛带来了新的困境。
这一次,他们被夹在了德国和苏联这两个更大的“庄家”之间,根本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只能像一个输红了眼的赌徒,在两边摇摆。
先是立陶宛被苏联吞并,当苏德战争爆发后,立陶宛一度希望通过借助德国的力量恢复独立,结果没过多久,它又被德国占领,失去了再次独立的机会,情况更加艰难。
他们内部甚至出现了一支奇特的武装,时而帮德国人打苏联游击队,时而又跟德国人闹翻,最后又在森林里跟重新打回来的苏军打游击。
在二战期间,立陶宛在苏联和德国之间反复徘徊,试图通过与不同国家合作来争取独立,但最终这种“对冲下注”的做法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二战结束后,立陶宛再次被苏联完全控制。
长达半个世纪的“苏联时代”,磨灭了他们的主权,却也加深了他们对东方强邻的怨恨与恐惧。
1990年,当苏联这栋大厦摇摇欲坠时,立陶宛再次嗅到了机会,他们第一个跳出来宣布独立,成为了推倒苏联的第一块多米诺骨牌。
这次,他们赌赢了独立,赢得了“自由”,却输掉了“面包”,脱离了苏联的计划经济体系,立陶宛的工业一夜之间崩溃,大量工厂倒闭,失业率飙升,国家经济陷入了绝境。
为了活下去,立陶宛政府做出了“违背祖宗”的决定,下了一场堪称“饮鸩止渴”的赌局——默许甚至鼓励色情产业的发展,国家脸面算什么?活下来才重要!
这个曾经诞生过骁勇善战的骑士,雄才大略的国家,开始向全世界的游客敞开大门,用一种最原始的方式换取外汇。
首都维尔纽斯的老城,从历史文化中心,一度变成了欧洲知名的“红灯区”,这场赌局,短期内确实缓解了经济压力,但长期来看,却输掉了国家的未来。
人口贩卖、未成年人被迫卖淫等犯罪活动滋生,社会道德底线被一次次洞穿,有识之士和年轻人纷纷用脚投票,逃离这个“堕落”的祖国,导致了严重的人才流失和人口负增长。
国际上,“欧洲淫窟”这个不光彩的标签,也像一块烙印,深深地刻在了立陶宛的额头上。
如今的立陶宛,早已加入了欧盟和北约,从地缘上彻底倒向了西方,基于历史的惨痛教训,它对俄罗斯抱有极大的警惕和敌意,这并不难理解。
令人困惑的是,立陶宛近几年为何要将矛头指向中国,尤其是考虑到中国与它并没有历史上的重大恩怨,而且在经济上,中国还能为立陶宛提供巨大的合作机会。
这其实是立陶宛的又一次下注,一次在新时代国际牌桌上的豪赌,在他们看来,当今世界的“庄家”是美国。
紧跟美国,在所有议题上保持一致,尤其是在对抗俄罗斯和中国这两个“对手”时,它表现得比谁都积极,就是向美国递交的投名状。
他们赌的是,通过这种极端的政治投机,能够换来美国更坚定的安全承诺,以及经济上的“赏赐”,至于因此损失的对华贸易,在他们看来,只是这场豪赌中必须付出的“入场费”。
这步棋,充满了立陶宛式的赌徒心态:风险极高,但潜在回报(他们自认为的)也极大,他们不相信大国之间所谓的合作共赢,只相信选边站队后的庇护。
他们似乎忘了,在历史上,当他们把自己当成某个大国的“棋子”时,最终的命运往往是被无情地抛弃。
小国在大国博弈中求生存,本就需要高超的智慧和审慎的平衡,但立陶宛的历史,让他们更倾向于选择激进的、孤注一掷的道路。
从辉煌的联合王国,到被瓜分的亡国奴,再到如今在东西方之间“梭哈”,这条路充满了不确定性,立陶宛这一次押上的筹码,不仅是它的经济利益,更是它在未来世界格局中的位置。
这一局,它究竟会像几百年前的祖先那样赌来一个意想不到的未来,还是会像18世纪那样输得一败涂地,只有时间能给出答案。
更新时间:2025-08-0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