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美关系研究专家,金灿荣教授针对国际形势给出过很多一针见血地分析,这也让他在国内享有一定的知名度。
而此前金灿荣教授还专门剖析了中俄两国,他提到在经济方面,中国和俄罗斯相比是遥遥领先,但整体来看,中国还有一大弱势不可忽视。
此前金教授曾提到中国现在身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经济总量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相比已经很具优势。
特别是在最近几年,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不断提升,这让世界各国都为之震惊。
就连美国在感受到威胁之时也不免认可中国的经济进步速度。
和俄罗斯相比我们的经济总量更是他们的几倍之多,这自然是毋庸置疑的事。
不过金灿荣教授最擅长的是捕捉到国际关系中一些不易被人发现的点,在他肯定中国经济总量是俄罗斯的多倍时也提到中国在一个地方并不如俄罗斯。
那就是能源与粮食的自给自足方面。
金教授一针见血的指出,我国在能源和粮食上都存在对出口国的依赖性。
我们从来没有否认,现在中国的实力已经发展到了历史最高水平,特别是中国制造业在全球都享誉盛名。
可能源与粮食的满足上,中国和俄罗斯相比还有差距,在这方面中国是相对被动的那一个。
此前有海关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大豆进口量达到了全球六成以上,粮食进口总数高达1.6亿多吨,而且国内大豆的主要进口方还是美国和巴西。
而这种重要的粮食却大量依赖进口,对我国发展来说也是一种潜在的威胁。
大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家里有粮,心里不慌。
虽然现在的中国家庭都已经实现了吃饱饭的梦想,可是把吃饱饭的希望都寄托在从国外进口粮食上,这说到底还是一件让人操心的事。
一旦有哪些粮食大国限制对华出口,都容易给我们造成卡脖子的威胁。
除了粮食上存在进口依赖以外,能源上同样如此。
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原油的进口量也达到了5亿吨之多,对原油进口的依赖程度也达到了72%的高水平。
这种局面其实也不是我们想看到的,但却有一些迫不得已的现实原因。
就拿大豆来说,我们之所以大量依赖进口,也是因为国内大豆产量较低。
虽然中国拥有18亿亩的耕地,但是这些耕地更多的是种植小麦和水稻这些主要农作物,这才能确保国人基本的饮食不成问题。
如此一来,真正能留给种大豆的地就不多了。
除此以外,大豆的产量也要比小麦和水稻更低,每亩大豆的产量只有133公斤左右,同样面积的土地能产出的小麦和水稻产量却达到400公斤以上。
再加上我国大豆产业结构上也有偏向。
像是那些我们平时可以用来食用的大豆,基本上都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但是要用来榨油的大豆数量却供不上。
如此一来,大豆结构有问题,也使得我国生产的大豆满足不了全部需求。
所以从粮食和能源的自给自足方面,我们跟俄罗斯之间确实有着较大的差距。
从2022年2月份俄乌冲突开始到现在已经过去了三年多的时间。
这场局部地缘冲突也渐渐消磨了国际社会的耐心,以至于现在大家对俄乌战场的关注度已经慢慢下降。
但不可否认的是俄罗斯的支撑力显然超出了大家的预料。
其实若论军事实力,乌克兰并不算是俄罗斯的对手,但关键问题是乌克兰背后有多个大国的支撑和帮助。
和他相比,俄罗斯更像是孤军奋战的一方。
在战斗开始后,美西方等国不断拉偏架,想借助着这场战争彻底拖垮俄罗斯,甚至还直接就此发起了全面制裁,特别是在经济领域,俄罗斯几乎断了和美西方国家的联系。
那时候国际社会都认为西方各国的联合封锁让俄罗斯基本上没有支撑下去的能力,用不了多久就会缴械投降。
没想到俄罗斯硬是生生的挺了三年多,而且到现在还没有承受不住的趋向。
虽然这三年的战争确实让俄罗斯的GDP有所缩水,但幅度很小,至少对那些西方国家来说已经算是出乎意料了。
更何况在俄乌开火的这三年,整个国际社会也都受到贸易衰退的影响和辐射。
那些没有遭遇战争的国家都有GDP放缓的趋势,甚至比俄罗斯还明显。
不过比起经济缩水,更让人震惊的是在美西方国家的联合封锁之下,俄罗斯居然真的靠自给自足活了下来。
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说,粮食和能源都是不可忽视的重要产业,甚至可以说是国家发展必不可少的两条大臂。
如果在和平年代,大家可能还感觉不到粮食和能源的重要性,可一旦到了战争时期,能源和粮食能否自给自足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就在这期间,俄罗斯交上了一份惊人的答卷,他们不仅实现了粮食与能源的自给自足,甚至还有余力对外出口。
数据显示,和乌克兰交手的这三年,俄罗斯能源出口带来的外贸收入占据其外贸总额的60%以上。
就单单说原油和天然气,每年就能给他们带来2000多亿美元的收成。
在此前的三年时间里,俄罗斯农业部透露他们的农业自给率已经达到155%之多。
另一方面虽然那些西方国家几乎斩断了俄罗斯的能源出口,可同时俄罗斯还能与中国、印度等国进行能源贸易往来,而且这个数额还在持续加大。
很明显俄罗斯现在交上的这份答卷也是对我们的一次警示,如果中国面临的是和俄罗斯同样的境遇,我们是否能撑过这层考验呢?
其实以中国的情况来看,很多人建议我们应该效仿俄罗斯,这样才能达到和俄罗斯同样的自己自主水平。
但其实各个国家的发展路线包括发展结构都有所不同,比起直接照搬俄罗斯的成功经验,我们要做的是从俄罗斯的成功中汲取精华,将这些变成为我们所用的东西。
我国政府早在多年前就关注起这个问题,而且也在一直想办法。
现在保障本国的粮食和能源安全已经成为我们国家的头号大事,为此相关部门也颁布了各项政策与措施。
比如今年我国也制定了一份长达10年的计划,计划的目标就是在2035年时打造成农业强国。
不过想实现这个目标也没有那么容易,首先我们要确保能保住耕地。
当我国耕地面积已经拉起红线时,国家一再强调要保护农田,比如休耕、轮作等政策都是为了能让产出粮食的土地可以喘口气。
除此之外,国家还要做的就是增加一些重要产物的产量。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们主要针对的目标就是油料和大豆,提高产量除了和耕地数量有关,也与耕种技术相关。
为此我国正在主力研发一些高产种子,希望能借此提高产量来减轻对国外大豆的进口依赖。
而且现在我们已经初步取得了一些成果,2023年中国的粮食总产量就已经达到了6.95亿吨,而且这个数额还在保持连年稳定增长的趋势,这对我们而言也是一件好事。
除了上述这些办法以外,中国也在积极利用和其他各国与邻居的友好关系,比如那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就已经同我国签订了上百个农作合作协议。
通过与这些国家的合作中国可以实现海外耕田,为我们打造出备用粮仓。
在能源方面我们也在不断努力和尝试,比如现在中国已经有意识在加拿大国内石油勘探的开发力度,争取不断提高我国的石油自给率。
另外我们还要注重打造出多元化的能源供应体系,而不是单一的依靠任何一国。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即便我们与其中一个合作方发生关系上的破裂也不会因为对他们的过度依赖导致自己走入死胡同。
打造出多元化的能源供应体系,让我们可以在能源进口方面处于安全、稳定、可靠的状态下。
除了这些外部力量,中国也在积极发展各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这对我们降低进口石油依赖程度有很大帮助。
当然我们也要提高对能源战略储备的重视,这才是我们抵抗进口依赖风险的一大有利手段。
就当前的情况来看,中国的能源和粮食安全自给自足还是个任重而道远的事,这需要我们付出长久的努力和全局考量。
但是从俄罗斯的经验中我们应该清楚,确保能源与粮食的足量供应对一国来说非常重要。
它对我国来说已经不单单只是局限于经济层面的问题,而是我国长久致远发展的基石。
[免责声明]文章的时间、过程、图片均来自于网络,文章旨在传播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请观众勿对号入座,并上升到人身攻击等方面。理性看待本事件,切勿留下主观臆断的恶意评论,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本文如若真实性存在争议、事件版权或图片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作者,我们将予以删除。
参考资料:
《中国能源困局:石油进口依赖下的无奈与突围》天天谈财经2025-01-25
《金灿荣指出,尽管中国经济远胜于俄罗斯,但仍存在一个显著劣势》
胡一灯2025-04-28
《金灿荣提醒,中国经济虽远超俄罗斯,但相比之下却有一个重大弱势》
2025-05-07 博览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1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