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高处不及闻一道可矣”,这是可园在听国风音乐企划《忘川风华录》时最共情的唱词,也是她打怪升级路上永志不忘的人生注脚。对她来说,即使无法登顶所谓的成功巅峰,只要领悟独属自己的生存之道,将热爱转化为职业的自洽,这场人生游戏就已然胜利,“此身付鸿毛亦足矣”。
在“初始职业”金融工程专业的修炼过程中,公式与概念的抽象让可园逐渐意识到自己对金融缺乏真正的热爱,她发现自己很难从相关行业的实习中获得打游戏时的快乐,这也让她对于未来职业的选择产生了动摇。她坦言,做自己喜欢和不喜欢的事真的会有很大区别。
转折点出现在一次偶然的行业调研中。拥有多年游戏经验的项可园惊讶地发现,游戏策划,这个岗位能完美融合自己的兴趣与追求,也并非想象中那般遥不可及。“我向来是个谨慎的人,”她说道,“希望工作至少能体现我的思想价值。在真正下定决心前,我会反复确认自己的选择。而一旦做出决定,就会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热爱会推着你走。”于是,可园开始自学策划知识,分析多品类游戏设计逻辑:MMORPG(大型多人在线角色扮演游戏)、MOBA(多人在线战术竞技游戏)、ACT(动作游戏)、卡牌、沙盒、女性向等,“在这个过程中,我感受到一种自洽的快乐,不需要别人告诉我该做什么,我自己就能探索。”
(个人照,祥波书院毕业晚宴)
三段大厂实习——完美世界、沐瞳、腾讯是可园“转职任务”的关键副本。初入行时,她使用编辑器都十分吃力,但带教导师的职业建议让她看到方向:“她让我相信我能在这行找到自己的未来。游戏行业需要的不仅是创意,更需要将创意落地的执行力。”
从玩家到策划,可园发现“创意只占日常工作的小部分”。更多时候,则需要将感性体验拆解为理性设计。提及“触发方式”这一术语时,她解释道:“如果我们要设计一个按钮,那按钮应该在点击时生效还是松开时生效呢?点击触发响应快但易误触,松开触发更精准但操作略显迟滞。若有玩家为卡Bug连击几十次按钮,就需要防连点机制,设置短时间内点击上限。”这些交互细节看似简单,背后实则有复杂的玩家体验考量。
在学习玩家付费层级的知识时,可园也在自己玩的游戏中找到了灵感,《剑网三》大橙武获取方式设计的平衡之道:人民币玩家可以直接购买材料,但必须组队获取关键道具。这样既满足付费需求,又让低氪玩家通过带本赚金获得存在感。“设计最终服务于玩家体验,而体验需要被细致入微地打磨。我希望每一位用户能沉浸式体验到游戏带来的愉悦。”
(个人照,打卡小说线下置景)
令她成长最快的是落地某游戏产品的活动经历。她是该活动的负责人,上线前夕她和团队共同连夜修复问题,回家后仍在反复刷新界面确认活动状态。“那晚连梦里都在修Bug,”她回忆道,“第二天整个人都是恍惚的。” 但几天后,看到玩家社区涌现出大量好评,当后台数据给出积极成果时,所有的疲惫都化作了欣慰。“就像看着自己精心培育的角色终于通过最终试炼,那种成就感让一切付出都变得值得。”
可园拥有自己的自洽经济学:“快乐就是快乐本身。”这种自洽源于家庭的支持,也让她在自己的路上鲜衣怒马,“一蓑烟雨任平生”。
“对于游戏行业,一直存在着刻板印象。比如同样是娱乐活动,旅游、美食就被视为健康的生活方式,而游戏却常被贴上玩物丧志的标签。玩大众游戏的人被说是‘跟风’,玩二次元游戏被看作‘孤僻’,玩独立游戏又被冠以‘高贵’。直播、追星、网络文学……这些新时代的娱乐形式,本质上都是在传递纯粹的快乐。当某种快乐值得被分享时,热爱就会自然生长——这是超越传统偏见的核心所在。事实上,无论是哪种娱乐方式,只要能带来快乐且不伤害他人,就无需为之感到羞耻;只要是为快乐而量力而行的消费,就无需为之感到愧疚。”
(个人照)
对可园而言,游戏远不止是消遣。通过游戏,她结识了志同道合的朋友,和高中同学保持着深厚的情谊。这些真实的连接,让她坚信游戏带来的快乐值得被分享。也正是这份信念,让她将热爱转化为事业,“我希望能让更多人通过我的工作获得快乐”。
在虚拟中悉心栽花,在现实里终得硕果。如今可园变身“鹅厂”游戏策划师,将多年游戏经验转化为职业洞察优势,以目的导向尝试更多品类,从而增加对整个游戏行业的了解广度。她的目标依然很纯粹——继续做能触发玩家情感共鸣的任务设计。
自洽通关后,她说,不坠赤忱,方可证长行得偿所愿。
可园的游戏行业小Tips
01
热爱是基础:多玩自己喜欢的游戏
深度探索:专注于自己喜欢的游戏品类,研究其设计逻辑和玩家体验。例如,如果你喜欢MMORPG,可以分析《剑网三》的社交系统或《魔兽世界》的任务设计。
广度拓展:尝试其他品类的游戏(每个品类玩1-2款代表作),了解不同游戏类型的共性与差异。
02
垂直积累比泛泛而谈更重要
(1)游戏行业竞争激烈,并且非常看重垂直经历,锁定方向,聚焦想要竞争的岗位和品类;
(2)感性体验:从玩家角度记录游戏中让你“爽”或感动的瞬间(人物设定、叙事节奏等);
(3)理性拆解:再从策划的角度不断深挖该品类的经典之作,思考设计背后的逻辑,反思换做自己该如何完成;
(4)总结并形成自己的观点和方法论,并在工作中不断打磨迭代。
更新时间:2025-08-1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