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规划,强调“投资于人” | 说政经事

公报表示“投资于物和投资于人紧密结合”。2025年“投资于人”首次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


在五千余字的公报中,“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出现了两次。

▲投资于人,是“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视觉中国/图

五年规划,不仅是“国事”,也是关乎每个人的“家事”。

“十四五”收官在即,中国的第十五个五年规划已落于纸面。2025年10月20日至23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下称《建议》)。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最重要的成果是审议通过了《建议》。”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江金权在10月24日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建议》共分为15个部分、61条,涵盖三大板块。

他提到,《建议》广泛征询各地区各部门、听取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意见,收到有效建言311.3万余条,征求意见稿形成后又收到修改意见2112条,经过深入研究吸收的修改意见452条,吸收率达21.4%。

根据往年惯例,《建议》及配套的《说明》将同步或随后公开。规划纲要全文将于次年3月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审议通过。

10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下称公报)发布,人们从中已能窥得“十五五”规划的线索。

“投资于人”

公报指出,“十五五”规划的根本目的在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升,关键在于有钱花,愿意花。

“消费的‘源头活水’是老百姓的收入形成消费能力。”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创始院长、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贾康对南方周末记者说,有效投资带来就业,稳定的就业带来稳定的收入和预期,自然就能形成百姓的消费能力、释放中国真正的消费潜力。

有效投资从何而来?公报提到要“投资于物和投资于人紧密结合”。

贾康解释,投资于物,指的是基础设施及不动产配套完善等方面;投资于人,则是围绕老百姓全面发展,“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除政府参与外,还可以引导非政府主体健康发展,通过公益或市场的方式共同参与。

2025年,“投资于人”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推动更多资金资源‘投资于人’、服务于民生”。

贾康表示,目前民众“捂着钱袋子”,原因在于对未来的各种顾虑,“这就需要完善社会保障做配套,为百姓解决消费的后顾之忧。”

他介绍,早些年的“惠民生”已在强调政策托底,保障低收入群体基本生活,培育扩大中产阶层,完善全体社会成员的社会保障,也明确提出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贾康注意到,在五千余字的公报中,“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出现了两次。“这凸显了对民生的高度关注。”

有钱花、敢花、愿意花,还在于有好的产品值得买。

公报提到,“以新需求引领新供给,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

在贾康看来,新供给经济学的认知框架是,需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原生动力,但需求的满足依赖有效供给的回应。创新作为“第一动力”,主要发生在供给侧,正如乔布斯通过供给创新,带动了人们对智能手机的需求。

“高质量充分就业”

能消费,依赖于有收入。有收入,关键是就业。

公报提到,“促进重点群体稳定就业,加大欠薪整治力度”。重点群体,通常包括高校毕业生、农民工、脱贫人口和就业困难群体等。

贾康指出,当前很多情况下,“农民”二字已明显地与实际情况脱节,他们大多长期在城镇就业,只因户籍在老家,导致其本人及家属在养老、医疗、住房、子女教育等基本公共服务上仍存在不公平现象。农民工这类社会成员实际上存在着就业不充分。

在青年就业支持方面,贾康建议,应继续推行村官实习,给予毕业生就业缓冲安排,以及优化教育结构和增加职业技术人才培养。

全国人大代表、辽宁大学校长余淼杰告诉南方周末记者,高校要对接国家发展需要,紧扣国家“优化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的要求,调整学科专业分布。

比如,辽宁大学在法学课上优化开设纪检监察学科,增加人工智能等新兴学科,同时还淘汰了就业困难、社会需求度低的老旧专业。

余淼杰认为,大专以上学历的学生就业,重点在于解决“供需错配”和“预期调整”两大问题。

高校一方面是强化校企对接,既让学生直观了解市场需要,又能主动向就业单位输出学生的培养信息;另一方面是引导学生调整就业预期,让他们客观看待就业环境,鼓励其根据自身条件匹配岗位,再通过积累和发展实现职业目标。

余淼杰还谈到,需提升灵活就业群体的就业充分性,让他们从“有活干”向“多接单、更稳定”转变。

美团方面向南方周末记者提供的资料显示:2024年,全国范围内美团高频骑手的月均收入在6650元至9344元之间,各地高频骑手平均收入仍然略高于当地居民平均收入。其中,中低线城市骑手的平均收入增长明显。

美团配送生态内的管理岗位,有86%是由骑手晋升而来的。

关于就业,公报中提到了一个词汇,“高质量充分就业”。

余淼杰解释,高质量,意味着就业人群在收入作为谋生保障之外,还要有清晰的职业发展路径,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充分,指要将失业率控制在合理、适度的水平。结合中国实际情况,潜在充分就业率的标准是将城乡失业率控制在5%左右及以下。

来源:南方周末


专 家 简 介

贾康,著名经济学家,第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十三全国政协参政议政人才库特聘专家,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创始院长,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导。

1985 年开始在财政部科研所工作,历任研究室副主任、主任、科研所副所长,于2001-2014年间任所长。在国民经济、财政税收、金融、公共事务等的理论、政策研究领域,有数十年的丰富工作经验。

1988 年曾入选亨氏基金项目,赴美国匹兹堡大学做访问学者一年。

1995 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1997年评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高层次学术带头人。

多次参加国家经济政策制订的研究工作和主持或参加国内外多项课题,撰写和出版数十部专著和 数百篇论文、数千篇财经文稿、访谈。

2002年6月24日受朱镕基总理之邀座谈经济工作。

2003年后,多次受温家宝总理之邀座谈经济工作。

2006-07年,两次受胡锦涛总书记之邀座谈经济工作(被媒体称之为“中南海问策”)。

2013年后,多次应李克强总理之邀座谈、或按全国政协安排向李克强总理建言经济工作。

孙冶方经济学奖、黄达-蒙代尔经济学奖和中国软科学大奖获得者

2010年1月8日,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财税体制改革”专题的讲解人之一。

参加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座谈。

国家(“十一五”、“十二五”和十三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发改委 PPP 专家库专家委员会成员。中国财政学会原副会长兼秘书长。北京、上海、福建、安徽、西藏、广西等多地人民政府特聘专家、顾问或咨询委员,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多家高校特聘教授。

1995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7年被评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高层次学术带头人。孙冶方经济学奖、黄达-蒙代尔经济学奖和中国软科学大奖获得者。

2013年,主编《新供给:经济学理论的中国创新》,发起成立“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和“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任首任院长、首任秘书长),2015年-2016年与苏京春合著出版《新供给经济学》专著、《供给侧改革:新供给简明读本》、以及《中国的坎: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获评中国图书评论学会和央视的“2016年度中国好书”)》,2016年出版的《供给侧改革十讲》被中组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国家图书馆评为全国精品教材。2021年与刘薇合著出版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又被评为年度“中国好书”和全国党建精品教材。根据《中国社会科学评估》公布的2006~2015年我国哲学社会科学6268种学术期刊700余万篇文献的大数据统计分析,贾康先生的发文量(398篇),总被引频次(4231次)和总下载频次(204115次)均列第一位,综合指数3429,遥居第一,是经济学核心作者中的代表性学者。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7

标签:财经   政经   中国   公报   收入   经济学   骑手   建议   经济工作   需求   国家   群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