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生活打卡季#
本文首发头条平台,抄袭搬运必究!这是熊猫贝贝的第3222篇原创文章
(本文不含任何AI创作和自动生成内容)
2025年7月1日盘后,国家召开了一次高规格,高级别的会议,看图:
图片来源:见图
相关的会议通稿内容国内头部官媒都有专题转发,建议对国内经济后续走向变化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查阅一下原文。
这篇文章,不搞什么冠冕堂皇,文字堆砌的复杂分析,也不会用券商和一些主流分析那种抠字眼搞高深分析的套路,而将从直击本质,通俗易懂的角度,和大家聊一聊这个会议释放出来的一个关乎国内经济环境走向和变化的关键趋势信号。
在中国,不管是投资,还是谋求发展,有一个很关键的底层逻辑,那就是一定要跟着国家财政的思路走,希望这篇文章中的一些分析和观点,能够给更多的读者朋友,带来启发和帮助,那就很好。
没有什么铺垫,我们直入主题。
阅读提示:
(本号已在全网平台进行了关联认证和内容实时查重检测。如有未经明确允许的抄袭搬运情况,必将追究。)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中央财经委员会的职责是在党中央领导下,负责相关重大工作的顶层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
中央财经委会议聚焦的都是经济领域的大事。
那么,最新这个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具体说了哪些内容?这里为大家找了一个比较详细的可视化图表,帮助大家一目了然看清内容:
图片来源:网络
图片来源:网络
图片来源:网络
总的来说,这次高级别会议,就讨论了2件事——
1.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2.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图片来源:见图
两个议题,主次轻重要看准:关于全国统一大市场的相关内容,才是关键。
会议内容,基本就是这么一个情况,有依有据,一目了然,这个环节不进行过多解读和分析。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两个议题,一个全国统一大市场,一个海洋经济开发,前者是题眼核心,后者更多偏向于预期引导和资本市场。
不炒股,或者不进行产业投资相关工作的朋友,第二点可以直接忽略。
重点还是在“纵深推进”的相关表述中,去寻找一些趋势信号。
这次会议重点其实只有一个:
——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引导企业提升产品品质,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
这个重点,要配合几个关联动向一起来看,才能看出门道:
会议同日,国家重要杂志发文:深刻认识和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
图片来源:见图
再看这个:
图片来源:见图
这些只是信息碎片,但连起来却变成了一条线。
尤其是再看一下前几天央行发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说增发货币反而会导致通缩:
图片来源:见图
“增加货币供给,在侧重增加投资,保障供给的发展模式下,反而会带来产能和供给持续扩张,加大供过于求的失衡程度,实际上物价也难以回升”
一言以蔽之——中国国家一直在生产端发力了,钱也都流到生产端了,所以产能过剩。
不仅造成了内卷、价格战,还可能会增加出口的贸易摩擦。
结论是不是很清晰了?
简单来说就是反内卷。再进一步,就是国家要对产能一端,进行新一轮的优化,调整,还有深度管理了。
再直接一点好不好?新一轮的去产能,可能即将全面启动了。
因为这次没有直接说“去产能”这个词,以至于很多人还没有领会意思,甚至也不清楚去产能到底意味着什么。
这么说吧——上一次是十年前,2015年,提出"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那以后,经济和市场发生了什么,可能稍有常识的过来人都有切身感受,多少人的命运在那一刻被彻底改变了。
而这一次,会上强调了"治理低价无序竟争、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也是典型的带有供给侧内涵的说法。
如果真能顺利落地实施,那么对于国内经济环境所带来的改变和影响,值不值得重视和提前准备?
再看看舆论面的引导:
图片来源:见图
深入一点,对应到国内行业来看,比较有代表性的,内卷严重的新能源车,光伏领域和市场,可能会迎来明显的变化。
而对于中下游,缺乏技术含量的血汗工厂和低端产业,可能从产业端,也要迎来新一轮的清理,洗牌,还有集中了。
这里分享几个现实案例给大家参考一下:
安徽凤阳有一家德力玻璃厂,主要给大牌做代工,宜家、沃尔玛、麦德龙的热销玻璃杯,都是它生产的。掌握主动权的品牌将玻璃杯出厂价压到了一两块钱,打上自己logo后价格轻松翻了十几倍。制造业的利润,就这样被外资吸干。
浙江慈溪三禾厨具,专利技术冠绝全球,却一直给德国的双立人、法国的LE CREUSET、日本的膳魔师做代工。
宁波申洲国际,市值千亿,人送外号“服装之王”,然而它也只是一家代工厂,给耐克、阿迪打了一辈子工。
这就是国内很多生产制造业的现状。
品牌商掌握话语权,将原本平价的商品价格推高数倍,乃至数十倍。
而那些外国大牌,原料产地在中国,工厂在中国,市场在中国,却把利润带到了国外。
然后,没有国外品牌的加持,叠加关税风暴的冲击,这些缺乏品牌建设,出海竞争能力的国内制造业产品只能在国内卷死卷活,甚至不少卷出国内,在外贸领域通过倾销谋求生存。
这显然不是国家想要看到的局面。
当然了,对产能和模式出手,不是小事,国家肯定也不愿冒险打破旧体系和秩序,毕竟“百万漕工衣食所系”这八个字的分量,谁也扛不起。
改革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之又难。哪怕是利国利民的好事。
但是当下国内产能端的形势,已经到了不动不行的关键阶段了。
经济的所有问题无非是供需不平衡,所以凯恩斯主义无非两条路,要么扩需求,要么去产能。
二选一。
扩需求,仅凭宣传的繁荣是没有意义的,当下国内提振需求的效果有限不是秘密,而短期内在分配上无法有效,有效率的进行调整也是必然。
那么,去产能,优化产能,价值升级,出清落后产能,就成了必然。
这个主线和信号,建议大家多看几次,加深理解。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经济时代的当今世界,最稀缺的资源,其实是市场和需求。
这也是为什么美国能够仅凭3亿人的基数,就能发动让全球经济震荡的关税战的底层逻辑所在。
中国有14亿人口,其中超过4亿人属于中等收入群体,形成了世界独一无二的国内大市场,拥有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但国内统一大市场现在还存在一些短板,甚至是重点需要攻克的难题。
这次国家决心把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推向纵深,就是要把“大市场”炼成“强市场”,增强经营主体信心,给经济发展装上“稳定器”。
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必须聚焦重点难点,其中一个就是必须破除“内卷式”竞争。
近年来,国内一些行业“内卷式”竞争多次引起外界关注。
需要说明的是,竞争是市场经济最基本的运行机制,但“内卷式”竞争是一种围绕特定市场空间的低质竞争、重复竞争,具体表现是企业为争夺有限的市场份额,不断投入更多精力和资源,但并未带来效率提升和技术进步,反而导致整个行业利润下降。
其中,光伏、电商、汽车等都是“内卷”高发行业。
“内卷式”竞争往往会导致产品质量、服务质量降低,导致消费者整体利益受损,最终损害的是我国产业的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
有国内14亿人口基数的市场养着,太舒服了,就没有竞争意识,就没有升级动力了?
甚至不少落后产能,还用提供就业反向对国家监管形成了绑架,搞大而不倒那套?
这样的局面,可能撑不了多久了,新一轮去产能,反内卷,重质弃量的结构性优化的主线,已经清晰。
当然,这样的过程,对于国内经济环境来说,必然是一个痛苦煎熬的过程,大家可以回顾一下国内几轮去产能的过程就知道,不管是90年代中后期国企裁员4000多万人、还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1200万农民工返乡,这样的过程注定会对很多人的生存环境造成冲击,甚至是彻底改变。
但是从宏观角度,这就是维系经济持续发展,以及引导周期管理的必然需求。
每一轮去产能,都是“老人”为发展过程中积累的问题买单,然后为“新人”提供新一轮繁荣的空间和条件。
周而复始而已,不经历去产能的痛苦,哪里来新周期的繁荣?
从现实来看,这或许是国内经济迎接新一轮繁荣的关键转折信号。
大家仔细体会一下。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文章最后,从个体和行业的角度,分享几点个人的思考和观点,不一定对,权当抛砖引玉供大家进行一个讨论和参考就好:
1,从个体选择的角度,对于有明显出清风险的行业,公司,产业,就要有必然的认知和理性态度了。
无论是求学,择业,还是城市选择,对于当下已经明显内卷表现的行业,需要建立避坑认知。
2,对于国内很多行业和产业端来说,要对新一轮国家政策和财政出手,有针对性的反内卷和产能有序出清的冲击,做好准备。
这是一个注定残酷的过程,剩者为王将是接下来的主旋律。
而对于依然还在依赖压榨剩余价值,搞金融供应链捞钱上瘾,以及重营销轻研发的一些企业来说,留给你们的时间不多了。
3,产能出清,对应的还有一个产业升级,这对于金融市场的投资者群体和资金群体来说,是需要重视的一个后续趋势主线和重点方向。
不要低估国家主导的每一轮去产能,因为一旦中国这个国家,一旦下定决心要做成一件事,无论有多难,也注定会实现。
一轮可能改写无数产业和个体的时代巨浪,即将到来。
以上,就是对7月伊始,国家召开的这场高级别会议,进行的一次专题梳理,深入挖掘和分析讨论内容,和各位头条的读者朋友们,进行一个交流和分享。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最新规定,本文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关于置业,投资等行为的明确建议,入市风险自担。)
以上正文,来自头条账号@熊猫贝贝小可爱
有问题欢迎留言,再不行就私信也行,文明交流,有问必答,谢谢各位。
更新时间:2025-07-0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