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贸易战,看着像是在打关税,实则已经打到了芯片、矿产、金融神经。
上个月,美国商务部甩出一套拳法,点名制裁与中国有关的高科技企业,连带把欧洲也拖下水,中国没惯着,随即反手就是一套资源管控组合拳,锂电、稀土、金刚石,一个都没落下。
眼看局势胶着,有媒体放出风声:美国正在评估“终极大招”——将中国踢出SWIFT系统,如果真成了,那可就不止是两国的事了,全球金融都要打喷嚏。
美国哪来的底气敢这么干?这会是美国最后的底牌吗?
编辑:CY
老张的怨气,不是一天两天了,以前,他泡着枸杞茶,跟老伙计们吐槽最多的,就是美联储,“这帮孙子,又想出来割韭菜,”他指着电视里的美联储主席,敲着桌子,语气里满是无奈。
这种被收割的感觉,相信很多人都体会过,你的存款,你的工资,都可能因为大洋彼岸的一个会议,一夜之间就缩水了,这种感觉,就像你辛辛苦苦种的庄稼,收割的却是别人。
能没怨气吗?但最近,老张的怨气好像消了些,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说不清的自信,他看到新闻里,阿根廷用人民币还了外债,巴西的石油交易也开始用人民币结算,就连沙特,都开始讨论用非美元货币进行石油贸易。
这些新闻,以前都是犄角旮旯里的消息,现在却成了头条,这背后是什么?是一张巨大的多米诺骨牌,正在悄然倒下,第一张牌,是俄罗斯的遭遇。
2022年,当俄罗斯被踢出SWIFT系统,当它数千亿美元的海外资产被冻结,全世界都看到了一个残酷的现实:原来美元不是资产,而是“武器”,原来SWIFT不是高速公路,而是“断头台”。
这一下,把很多国家都吓醒了,尤其是那些手里握着大量美债,或者贸易高度依赖美元的国家,他们开始问自己一个问题:如果今天可以是俄罗斯,明天会不会是我?
这个问题,就像一颗种子,在他们心里生根发芽,于是,我们看到了第二张牌倒下:全球央行开始疯狂抛售美债,同时疯狂买入黄金。
数据不会说谎,过去两年,全球官方黄金储备增加了上千吨,而美债的持有量则创下新低,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投资行为了,这是在“用脚投票”。
他们在用行动表达一个共同的诉求:不信任了,当全球最大的160多个国家,都或多或少地开始寻找美元的替代品时,美元的霸权根基,其实已经松动了。
这种松动的直接后果,就是信用的流失,美元之所以能成为世界货币,靠的不是美国的军事实力,而是全球的信任。
大家相信美元,所以用它来交易、储备、计价,可现在,这份信任,正在被美国自己亲手挥霍掉。
美国可能没想到,自己手里最锋利的武器,竟然会反噬自身,SWIFT系统,这个被誉为“金融核弹”的工具,确实是美国的王牌。
它能切断一个国家与全球金融系统的联系,威力堪比军事打击,对付俄罗斯,效果立竿见影,卢布暴跌,银行系统瘫痪,但是,当这枚“核弹”对准中国时,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中国不是俄罗斯,它是世界第一大贸易国,是全球制造业的中心,是160多个国家的最大或最重要贸易伙伴,把中国踢出SWIFT,就等于拔掉了全球产业链的总开关。
德国的汽车、日本的电子、澳大利亚的铁矿石,所有依赖中国市场的国家,都会跟着“断电”,这就引出了一个有趣的问题:这电网是谁修的?谁用的?谁最怕停电?
答案显而易见,所以,美国敢按下那个按钮吗?恐怕不敢,这更像是一种“心理战”,一种虚张声势的威慑,因为美国的“美元优势”,是靠全球信任维持的。
当世界各国发现,美元可以被拿来当武器,那谁还敢长期持有美债?谁还敢把身家性命都压在美元上?这就叫“优势的反噬”。
一个依赖全球共识才能生效的权力,一旦被武器化,就会摧毁这个共识,最终反噬权力本身,这就像一个村里最有钱的人,他平时借钱给大家,赢得了尊敬。
可有一天,他突然说,谁不听我的话,我就收回收款权,还要冻结大家的存款,大家会怎么做?大家会赶紧把钱还给他,然后再也不跟他打交道了。
他虽然有钱,但却失去了信用,最终成了孤家寡人,美国现在就面临着这个困境。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数据显示,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占比,已经从世纪初的70%多,下降到如今的60%以下,而且还在加速下滑。
这不是一个普通的数字,这是一个警告信号,它告诉世界,美元的信用,正在发生肉眼可见的崩塌,而这种崩塌,恰恰是美国自己一手造成的,这听起来很讽刺,但却是正在发生的现实。
世界开始抛弃美元,那该拥抱谁呢?总不能回到以物易物的原始社会吧?这时候,大家发现,原来中国早就悄悄准备好了“备胎”。
这个“备胎”,就是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也就是CIPS,以前,CIPS只是SWIFT的一个补充,一个“备胎”,没人太在意,但现在,当SWIFT可能变成“断头台”时,CIPS就成了“生命线”。
截至2025年,CIPS已经覆盖了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日处理金额高达上万亿人民币,这个数字,已经不再是“备胎”的体量了,这是一个“平行选项”。
更重要的是,中国提供的,不只是一个支付系统,而是一整套“组合拳”,你美国不是想卡我芯片吗?那我就卡你原材料。
稀土、锂电池、人工金刚石,这些高科技产业的“味精”,中国说管制就管制,而且精确到0.1%的含量,绝不手软。
你美国不是想制裁我企业吗?那我就把你的14家企业也列入“不可靠清单”,连高通的并购案,我也要“重点关注”,这一套操作下来,世界看明白了。
中国不是在被动防守,而是在主动出击,是在构建一个全新的、不依赖美元的“平行世界”,这个世界里,有中国的制造业,有中国的资源,还有中国的金融系统。
最关键的是,这个世界是开放的,欢迎所有国家加入,于是,我们看到了越来越多“用脚投票”的案例。
全球矿业巨头必和必拓,开始尝试用人民币结算铁矿石交易,这是一个标志性事件,说明连最传统的资源行业,也开始转向了。
还有巴西的石油、沙特的天然气、俄罗斯的能源,越来越多的关键商品,开始绕开美元,直接用本币或者其他货币结算。
这就像一个村里的超市,以前大家都得用村长发的票子,现在发现东头的老板自家也有票子,还好用,甚至还附带送货上门服务,渐渐地,大家就都去东头买了。
中国提供的,就是一个更方便、更可靠、更公平的“新超市”,这个“新超市”,可能一开始不如老超市大,但它服务好,不坑人,还在不断升级,比如推出了“数字人民币”这种更快捷的支付方式。
你说,大家会怎么选?答案不言而喻,世界正在用行动,为中国方案投下信任的一票,这一票票的累积,正在重塑全球贸易和金融的规则。
看到这里,很多人可能会想,这是不是意味着人民币要取代美元,中国要成为新的霸主?如果这么想,那就格局小了,这场变革的终极目标,不是“王权更替”,而是“范式转移”。
是从过去那种“一个中心,多个边缘”的单极模式,转向一个“网络化、多节点”的全新模式,在这个新模式里,没有绝对的主角,美元、欧元、人民币,甚至数字货币,都可能成为网络中的重要节点。
国家之间,不再是谁依附谁,而是相互连接,相互依存,这就像互联网的诞生,它没有取代任何一个国家的电信系统,而是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去中心化的信息网络。
未来的全球金融体系,也会是这个样子,而这场变革的底层逻辑,是“选择”,美国过去的霸权,建立在“没得选”的基础上。
你想买石油,就得用美元;你想搞贸易,就得经过SWIFT,但现在,中国提供了“另一个选择”,这个选择,或许还不完美,但它给了世界一个“B计划”。
有了B计划,A计划就再也无法为所欲为,这就是“选择”的力量,它让权力变得谦卑,让世界变得公平,对于老张这样的普通人来说,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他的资产配置,可以不再只盯着美元资产,而是可以考虑更多元的选择,比如增持黄金,或者关注人民币资产,更重要的是,他看到了一个更公平、更多元的世界正在到来。
在这个世界里,规则不再由一个国家说了算,而是由大家共同商定,这不就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真正含义吗?
我们每个人,不仅是这个时代的见证者,更是这个新秩序的参与者、建设者,能亲身经历这样一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难道不是一种幸运吗?
这是一种历史的庄重感,也是一种属于我们这代人的特殊使命。
美元的黄昏,并非中国的胜利,而是世界对更公平秩序的选择,未来属于那些提供更多选择、构建更多连接的“网络节点”,而非试图控制一切的“孤立中心”。
在这场全球信任的迁徙中,你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新坐标吗?
更新时间:2025-10-2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