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明确一下本文的扑克牌排序,由大到小依次为大小王>A>K>Q>J>10>9>8>7>6>5>4>3>2,即除了双王,A最大2最小。
既然说的是演义,那么吕布天下第一当无悬念,呃……或许也有人会质疑,但是忽略不计了。

真正的难点在小王,因为候选人属实不少,而且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还各有依据谁也说服不了谁。比如说一吕二赵,说前表吕布后表马超,说张飞是唯一两次战平吕布的等等吧,所以思来想去我选择了关羽。
为什么会如此选择呢,因为关羽和张飞、马超、赵云是同一级别,各有优劣,说谁比谁强都很难有公论,既然在常规路数中选不出来那我们就另辟蹊径。首先汉末勇武首推关张,张飞亚于关羽。有朋友或许会质疑你不说演义吗,扯历史干嘛?只能说演义既然没法选,那就比点别的题材呗。其次无论是假设还是什么,三将不可能位列关公之上,比如张飞和赵云,你让他们坐关羽上首他们敢吗?马超倒是身份地位高,但他不是嫡系,所以论地位三将也没法和关羽相提并论。
说白了,如果只用演义里的武艺来选,小王就是个烫手山芋,选谁都有争议,所以见仁见智吧。

四张A相对简单些,刚才我们提到在武艺方面和关羽并驾齐驱的赵云、马超、张飞,都是能和关羽争小王的,四张A自然有三将的一席之地。
最后一个名额我选择颜良,尽管被关羽所杀,但懂得都懂,二十合击败徐晃即便是刚才提到的几位也未必做得到,所以就硬实力而言颜良绝对配得上这个位置。

在我看来,书中的超一流武将共有十位,刚才已经交代了六位,剩下的四员大将依次为许褚、典韦、黄忠、文丑。许褚硬仗极多,和吕布、赵云、马超都打过,平局收场,虽然在张飞手里吃过瘪,但那是醉酒,当不得数,和刚才提到的六将相比在于对次级战力战绩不佳,如五十合和徐晃战平。
典韦去世的早,除了杀普通军士和败战五渣,最拿得出手的就是和许褚打了一天不相伯仲,也就是说二将差距微乎其微,基本可以视作完全等同。
黄忠是托了关羽的福,长沙百合不落下风;文丑硬实力比颜良只是略逊,毕竟也能不明回合令徐晃料敌不过,但心理素质太差,被关公三合打得心怯而走,即便有很多客观因素存在还是比较减分的。

超一流十将之后便是四位顶级一流武将,头一个是杀退魏延、与老年关羽不分胜负的庞德,准确讲我觉得庞德应位于超一流与一流之间,毕竟战绩相当过硬。
第二、三位是孙策和太史慈,两人对战两次,共打了百余合,虽然和超一流武将相比略有些差距,但整体实力毋庸置疑。
最后是文鸯,虽然缺少斗将战绩,但乐嘉城之战太加分了,纵观全书在冲阵突围方面也就赵云能与之相提并论。

除了庞德,这四位和孙策等三将基本处于一个级别,分别是徐晃、张辽、张郃、曹彰。徐晃除了被颜良、文丑当背景,其他战绩都不错,如五十合战平许褚,八十合优势右臂少力的关羽。
张辽七八十合战平过太史慈,另外斩塌顿和逍遥津都能看出其勇猛程度。
张郃比较滑,对实力在自己之上的打一会就跑,比如被马超和赵云轻松击败,但是拼起命也不含糊,比如三五十合战平张飞并且在兵势大不利的情况下突围而走,此外他还五十合战平过张辽。
曹彰表现少,但同样是击败刘封曹彰的表现明显比徐晃还要略好,可见硬实力在一流中名列前茅,但还是斗将太少,最多只能排在这个档位。

接下来的四位依然是一流战将,不过斗将战绩比之Q、J略逊,第一位是夏侯惇,夏侯惇打仗主要在一个猛,硬实力没那么强,有点像周颠,你别管我打不打得过,就是不服,别的不说,拔矢啖睛换了谁也不行,不过老了之后胆气都变得不足了,竟然让阴魂给吓昏过去了。
之后是夏侯渊,曹魏西线主帅,以闪电战闻名于世,有二十合战平黄忠的战绩,至于被杀其实和武艺高低真没多大关系。
两夏侯之后是江东甘兴霸,一位被孙权拿来对飚张文远的猛将,百骑劫曹营堪称神话,另外甘宁也是书中使用过兵器最多的一位,大刀、短刀、铁戟、铁链、盾牌、弓箭……
再往后是后三国时期仅次于文鸯的诸葛尚,诸葛尚的战绩也不多,但非常有说服力,两次吊打邓忠和师纂联手,要知道邓忠十几岁初出茅庐时就能和姜维打得有来有回,若非经验不足未必会败,战夏侯尚时已是巅峰,所以能轻易击败他哪怕不算还有个师纂也十分难得了。

依旧是一流武将,不过属于中游偏下的位置了,首位是关公义子关平,吊打江东丁奉,三十合战平庞德全然不落下风,愚以为后期的关平已经隐隐追上年老父亲的步伐了。
第二位依旧来自蜀汉,乃一向以儒将形象示人的李严,全书只有一个战绩就是四五十合战平黄忠,而在战后诸葛亮竟然认为李严勇武不可力战只能智取,对此黄忠还没有反驳,若非战绩太少,李严完全可以再提升一个档次。
第三位是曹操族弟曹洪,曹洪的硬实力其实达不到一流的标准,但一旦与曹操挂钩立刻便能爆发出惊人的战力,比如渭水之战硬挡了盛怒马超五十余合,表现得比张郃还要好。
第四位乃五虎之下第一人魏延,很多朋友会认为魏延排得低了,但他真没有什么太像样的斗将战绩,不仅被庞德杀退过,同样是战泠苞表现明显不如黄忠,即便他对黄忠并不服气。

这一级为分界点,管亥、高览可算一流之末,凌统、周泰则为准一流之巅。作为背景板,管亥和高览常被忽视,实则二人的实力相当不错,管亥力战关公数十合被杀,通常我们将数十理解为超过五十但不到一百,五十合之上败给关公我觉得配得上这个位置。而高览虽被赵云突袭挑杀,但无关武艺高低,他能秒杀刘辟、战平许褚已经证明自己的实力了。
凌统是东吴的青年才俊,曾五十合战平了张辽,不过对战乐进同样没优势,所以应介于两者之间。
周泰需要说一说,和夏侯惇一样属于异常勇猛且悍不畏死,但硬实力有限。同时和曹洪一样,涉及到君主就会超水平发挥。有人或许会说周泰两次浴血救孙权难道没有说服力吗?首先这个冲阵突围给武评带来的影响是不如斗将的,只能作为附加条件,其次全书冲阵救人的不少,但成功后差点死了的只有一个周泰,这就是他和其他几位的差距,何况联手韩当丝毫奈何不得许褚也说明了他的硬实力最多只有准一流。

这里开始就是完全的准一流了,第一位是乐进,乐进的笔墨不算多,历史上也是这样,名声不小但被记载下来的实际不多,好在还有战平臧霸、凌统的战例。
第二位是臧霸,原吕布麾下八健将第二位,同样战绩不多,排在这里主要是靠和乐进伯仲之间。
后两位是姜维和邓艾,后期的一时瑜亮。姜维常被视作一流,毕竟打跑了老年赵云,但是赵云走是因为被姜维击败吗?当然不是,而且从后面被王平、张翼瞬息间打得遮拦不住便能看出,姜维大体也就是王平的水平,因为张翼在五虎面前就是个被秒杀的水平,说白了就一添头,但却成了压死姜维那根稻草,所以不必将姜维估量得过高。
邓艾就没什么好说了,和姜维基本不分高下,近乎等同。

接下来的首位是东吴元老程普,除了多次战胜菜鸡还三十余合战平了太史慈,是当时孙军中除孙策外唯一可抵太史子义的人。
第二位是王双,后期出场的猛将,诸葛亮除掉他也是用了计策让魏延诈败,不过王双的强点主要在手段多样,比如流星锤很六,但是打张嶷还要诈败使用流星锤,真的不算多强。
第三位是徐质,也是后期猛将,能迅速击败廖化和张翼,虽然这俩在五虎级大将手里走不上三五合,但徐质没用太长时间就将他们打退了还是能够证明实力的,只不过这时的廖化和张翼年纪有点大了,否则徐质还能排得再高些。
最后这位是王平,能和张郃战数十合才落败,属于标准的准一流,要知道张郃那段时间可是天下第一猛将,尽管是因为狠人都死没了。

很多朋友等待已久的蜀汉后起之秀张苞、关兴,其实两员小将在夷陵之战表现亮眼和东吴武将实力太弱也不无关系,整体来说也就是准一流的水平,毕竟他们高光时也没什么太像样的对手了。
第三位是在东吴地位仅次于程普的黄盖,黄盖的战绩和程普差不多,但是没有像程普那样战平太史慈的闪光点,所以在排序时会略低些。
最后一位是张任,与张飞十余合不分胜负,上限在哪我们看不到,下限是什么也不得而知,不太好判断实际。

首位是李典,对战赵云十七八合料敌不过而走,并非直接落败,苦于战绩过少,又给人个儒将的普遍印象,所以排得略低些。
第二位是邓忠,初出茅庐十几岁就能和姜维斗三十合,逼得姜维诈败放冷箭,而邓忠还躲开了,只不过因为贪功冒进加上经验不足被姜维阴差阳错下夺了枪,不然鹿死谁手犹未可知,姜维见对手这么强一度将之错认成邓艾。
第三位是历史上陷阵营统领高顺,在演义中只有四五十合不敌夏侯惇拿得出手,他的败退间接促成了夏侯惇的“拔矢啖睛”。
最后一位是周仓,力量肯定是大的,水性也是好的,但是武斗究竟是个什么水平不太好定位,只知道他和赵云打了好几回,结果被扎了四枪,冒着血跑回去给刘备、关羽报信,未伤根本,是个防高血厚的体力怪。

演义中的猛将属实是有些多,所以到了最后依然有不少实力尚可的大将无法入围。思虑再三将这最后四个名额给了韩当、马岱、曹仁和泠苞。
韩当在东吴算是不错的武将了,起码比蒋钦、丁奉那种名气不小却常被对手三五合击败的好;马岱战魏延十余合诈败,但实打实的十余合不敌张飞,表现比十余合被生擒的严颜以及十余合被三爷刺死的纪灵要强;曹仁在演义中不是以斗将见长的,不过也有冲阵救牛金的高光,否则可能都选不进来了;最后的泠苞明显不如黄忠,但常规状态下三十合战平魏延,最后被擒和武艺无关。

最后还差四张2,就留给大家补齐吧。
更新时间:2025-10-2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