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天安门举办开国大典的照片,当时大家都兴高采烈的唱着国歌,看着国旗一步一步升至最高点,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
不过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的细节,当时的天安门与现在相比,缺少了一个至关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国徽。
要知道在开国大典上,国歌国徽国旗这三个是必不可少的,但在新中国成立当天,大会上只出现了国歌和国旗。
难道是当时我们没有设计国徽?不然为什么新中国成立时国徽并没有亮相开国大典?
1949年,我们国家正处于百废待兴之际,所有事情都需要我们去决断,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国徽国歌国旗这三样。
毕竟他们不仅是我们国家的象征,也是我们对中国未来的期盼和祝愿,所以我们需要慎之又慎。
不过这也怪不得他们,毕竟一个国旗就花费了几个月的时间,更别说国旗国歌国徽一起设计了。
再说其实在开国大典前,就已经有好几个版本的国徽了,只不过当年因为一些原因,并没有决定下来。
早在新中国成立前,政府就曾向大家广征意见,但国徽由于本身复杂,必须要专业人士设计,所以收到的投稿只有200多份。
本以为“物以稀为贵”,但没想到这200多份的设计差强人意,无奈之下主席只好请专业人士来干。
于是张仃和钟灵就被委以重任,但由于时间太过紧张,他们夜以继日的设计也只拿出了5个效果图,其中主要以红星、地球以及中国地图为主。
不过国徽一事毕竟事关重大,并不是一人之力就可以决定的,但人一多就会引起争议,对于这五个草案,大家似乎都不太满意。
可开国大典已在眼前,我们总不能这么仓促就决定了,所以众人商议新中国成立当天,天安门上先不放国徽。
但之后需要精心设计,为了能设计出更具代表性的国徽,国家派林徽因等人也加入了设计小组。
不过与张钟两人不同的是,林徽因并没有采取他们之前的想法,反而另辟蹊径设计出具有中国风格的国徽。
起初她是结合了国旗的样式,将大五星放在中间,下面紧跟着四颗小五星,外围则是放着齿轮和麦穗以及代表着大团结的绶带。
当时她的设计完全符合了中国的国情,但由于其中运用的传统理念较多,没能及时融入新中国元素过于死板,所以最终还是被否了。
不过就在这时张仃又给出了一个方案,那就是将天安门给加进去,一是因为天安门是开国大典的举行地,代表着新中国的开始。
二是因为天安门是之前的首都,代表着中国悠久的历史,所以这么一个“承前启后”的地方,不更具代表性。
所以在这个思路下,以天安门为中心,以小麦绶带为外圈的国徽就出现了,虽然张仃天安门的提议非常棒,但他所设计的图案远没有林徽因的大气好看。
于是就有人提出能不能将两者结合起来,所以在这个基础上,林徽因梁思成再次开始了国徽的设计。
虽然过程非常困难,但最终我们还是设计出了,令大家都满意的国徽,这个草案一经提出就获得了大家的赞同。
这次设计的国徽不仅融入了天安门和五星红旗,而且还将稻穗和齿轮等作为主要元素,充分显现了新中国的特点。
要不是林徽因和、张仃以及梁思成等人,我们就不可能有现在这个国徽,不过令人唏嘘的是,林徽因在设计完国徽后就病倒了。
其实当初在他接下这个任务是就已经生病了,只不过国徽的设计意义重大,他不想错过,所以就忍着病痛的折磨踏上了设计国徽的道路。
可以说在设计国徽这事情上,林徽因付出了许多,虽然最终没有采取他最初的方案,但她在里面的贡献绝不容我们忽视。
揭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是如何诞生的?
百年瞬间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诞生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更新时间:2025-04-1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