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手机重返第一的背后,抢了谁的蛋糕?

IDC 的季度报告将 “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第一” 的桂冠重新戴在华为头上。

时隔四年多,华为手机用 18.1% 的市场份额宣告回归。但聚光灯下的荣耀从来与阴影共生 —— 华为收复的每一寸失地,都是对手退守的疆土。那么,这场 “王者归来”,谁是最直接的失意者?华为的回归又能否改写行业的未来?

2025 年第二季度的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更像一场 “此消彼长” 的残酷淘汰赛。在整体出货量同比下降 4% 的大背景下,华为的登顶意味着有人必须为其 “让路”。

vivo 和 OPPO 的退守最为明显。作为曾经长期占据头部位置的厂商,两者第二季度市场份额分别从去年同期的 18.5%、15.7% 下滑至 17.3%、15.5%,出货量同比均出现两位数下滑。华为凭借 nova 系列 “加量不加价” 的策略和 Mate 70 系列的供货改善,精准切走了原本属于 vivo、OPPO 的中端市场份额。

苹果的处境则更显微妙。其 13.9% 的市场份额与去年基本持平,但在华为高端机型恢复供应后,曾经被苹果 “捡漏” 的高端用户开始回流。尤其在折叠屏领域,华为 70% 的市场份额几乎垄断了高端创新机型的需求,这让依赖传统直板机的苹果显得后劲不足。

相比之下,小米是头部厂商中唯一的 “例外”——3.4% 的同比增长使其稳居第四。这与其在中低端市场的深耕、线上渠道的优势密不可分,但 14.1% 的份额仍难撼动华为的位置。

在所有被挤压的对手中,荣耀的境遇最具宿命感。这个从华为剥离、曾靠着 “华为平替” 光环登顶的品牌,如今已被挤出前五,落入 “Others” 的行列。Counterpoint 的数据显示,其第二季度出货量同比下滑 19%,市场份额仅 12.8%,与华为 18.1% 的份额形成刺眼对比。

荣耀的市场收缩,与华为恢复元气的节奏形成了鲜明对照。2022 年,华为跌出前五时,荣耀以 18.1% 的份额跻身第二,靠着承接华为溢出的中端用户与供应链资源快速崛起。但当华为逐步恢复 5G 手机供应、折叠屏优势持续扩大、鸿蒙系统不断迭代时,荣耀的 “平替” 标签反而成了枷锁 —— 消费者在有选择的情况下,更倾向于选择 “正主”。这场同门间的 “洗牌”,与其说是竞争,不如说是行业价值排序的回归。当华为重新具备供应能力与创新动能,那些曾依赖其 “溢出效应” 的品牌,必然要面对市场的重新审视。

华为的回归值得欢呼,但 18.1% 的份额距离其巅峰时期的 46% 仍有鸿沟。在 “重返第一” 的荣光背后,多重挑战已悄然浮现。

国内手机市场已进入 “低增长、高内卷” 的存量阶段。2025 年上半年总出货量仅 1.4 亿部,同比微降 0.6%,消费者换机周期拉长至 36 个月以上。即便华为暂时领先,vivo、OPPO、小米等对手仍在中端市场贴身肉搏,苹果则牢牢占据高端利润区,任何一点策略失误都可能导致排名波动。

更关键的战场在技术迭代的 “新赛道”。折叠屏曾是华为的 “救命稻草”,但其第二季度出货量已同比下降 14%,硬件创新逼近瓶颈;AI 手机则成为行业新焦点,尽管华为推出了 HarmonyOS 6 与鸿蒙智能体框架,试图推动人机交互从 GUI 向 LUI 演进,但尚未形成绝对领先优势。vivo、小米等对手同样在 AI 大模型、智能交互上重兵布局,这场 “弯道超车” 的竞赛中,华为并无必胜把握。

此外,供应链的隐忧仍未消除。尽管 Mate 70 系列供货改善,但芯片、高端元器件的供应稳定性仍受外部环境制约。一旦制裁加码,产能波动可能直接影响市场份额。

华为的回归,不是旧时代的复刻,而是新时代的序章。当 AI 手机的战火燃起,当折叠屏进入生态比拼阶段,当鸿蒙试图重构应用分发逻辑,华为的 “第一” 更像一个新起点 ,能否将领先转化为持续的优势,开辟新增长极,将决定其是 “开启新王朝”,还是 “旧日辉煌的回响”。

对此,您怎么看?欢迎评论。

点赞,关注,转发,获取更多新鲜科技事。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28

标签:数码   华为   蛋糕   手机   荣耀   出货量   鸿蒙   份额   小米   优势   苹果   智能   手机市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