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健康化趋势下,有糖茶为啥依旧能打?

“老板,除了水,没有其他无糖饮料吗?”近日,在济南历下区一家米线店,看着冷饮柜里清一色的有糖饮品,85后女顾客孙女士问道。“没有,无糖的饮料卖不太动,我就不进了。”老板回答。孙女士最后选了一瓶青梅绿茶。

这样的场景并不鲜见,记者走访多个社区小吃店发现,冰柜里最显眼的位置永远摆放着冰红茶、奶茶、绿茶等有糖饮料,鲜少能见到无糖选项。一位社区杂货铺老板直言:“有糖饮料口感就是好一些,比较受欢迎。”在健康化转型成为饮品赛道重要趋势的当下,这一场景折射出中国饮料市场的深刻矛盾:无糖饮料在社交媒体和一线城市风头正劲,而有糖饮料在多个细分市场仍占据主导地位,尤其在即饮茶领域表现突出。

六四开的现实差距

尽管无糖茶市场近年增速惊人,但在整体规模上仍与有糖茶存在显著差距。马上赢数据显示,2025年第二季度,有糖茶在即饮茶类目中的份额达68%-70%,无糖茶占比约30%,而这一格局,自2022年以来持续稳定。

这种分化在区域市场表现得尤为明显。在一二线城市的便利店中,无糖茶已占据冷藏柜的半壁江山,东方树叶、三得利等品牌的产品琳琅满目;而在三四线城市及乡镇市场,康师傅冰红茶、统一绿茶等经典有糖产品仍是绝对主角。马上赢监测显示,2023年7月-2025年6月,有糖茶销量始终高于无糖茶近一倍,尤其在乡镇市场,康师傅冰红茶单店月销量是东方树叶的5-8倍。在即饮茶市场中,有糖茶与无糖茶的市场份额大致保持6:4的格局。

传统巨头依然掌控着有糖茶市场的话语权。康师傅2024年财报显示,其饮品业务营收达516.21亿元,其中茶饮料板块贡献217亿元收入,同比增长8.2%。作为核心单品的冰红茶表现尤为突出,年销售额突破127亿元,成为国内首个百亿级冰红茶单品。与康师傅类似,2024年,统一茶饮料收入达85.75亿元,同比增长13.13%,营收结构仍以有糖产品为主导,绿茶、红茶等经典品类贡献了近80%的收入。

有糖茶的三大市场优势

有糖茶能够在健康化潮流中屹立不倒,首先源于其强大的渠道下沉能力。康师傅在全国拥有超过300万个零售终端,其冰红茶在下沉市场的铺货率超过90%,单店月销量可达30-40件。统一通过多年深耕,在三四线城市及乡镇市场也建立了广泛的销售网络,确保其有糖茶产品能够触达每一位消费者。这种渠道优势使得消费者在任何场景下都能方便地购买到有糖茶产品,形成了强大的消费便利性壁垒。

成本与定价优势也是有糖饮品的关键竞争力。虽然化学合成甜味剂的成本远低于蔗糖,但有糖茶的整体生产成本结构更具优势。以康师傅冰红茶为例,其核心原料为茶叶、蔗糖和水,供应链成熟稳定,终端售价仅需3元左右。相比之下,无糖茶需要更高品质的茶叶原料和更复杂的工艺控制口感,东方树叶等产品的终端售价普遍在5元以上。在下沉市场,消费者对售价极为敏感,反面例子就摆在眼前,康师傅1L装冰红茶2024年3月终端售价从4元涨至5元后,这款年销超百亿的大单品销量暴跌50%,经销商数量锐减近万家。

消费惯性与真实需求是有糖茶持续畅销的深层原因。CBNData《2025消费白皮书》通过调研发现,下沉市场消费者对“健康饮品”的定义更注重实际功效。例如,他们更愿意购买添加维生素C的果汁饮料(认为“补充营养”),而非高价的无糖茶(认为“性价比低”)。清华大学报告指出,县域居民在购买饮品时,“价格适中”和“口感好”的权重分别为45%和38%,远高于“健康概念”的12%。

人类对甜味的本能偏好根植于基因,长期以来,有糖饮品以其丰富的口感和稳定的品质,培养了大量忠实消费者,这些是无糖茶难以企及的。一位农村小超市老板的话相当直白:“咱们村里人普遍觉得‘无糖’就是没滋味儿,与其花更高价格买一瓶不好喝的饮料,不如选择熟悉的有糖口味。”冰红茶作为一款拥有30多年历史的经典饮料,承载着许多人的童年回忆。小红书上#冰红茶自制#话题超百万条,消费者用DIY复刻童年记忆。

有糖与无糖的双线作战

尽管有糖茶地位依然难以撼动,但不可否认的是,人们越来越在意食品的含糖量。外卖平台数据显示,2023年“少糖”搜索量激增901%,远超“少油”“少盐”等关键词。京东消费及产业发展研究院数据显示,2025年“低糖”“零添加”即溶茶产品销售占比达71.6%,较2020年增长2.3倍。上海市万人预包装饮料调查显示,78.7%的消费者关注饮料含糖量信息,53.4%优先选择无糖或低糖饮料,其中茶饮料是最受欢迎的品类。

面对无糖趋势的冲击,传统饮料企业并没有盲目跟风,而是展现出精妙的平衡艺术,在有糖与无糖业务之间找到战略支点。这种“双线作战”策略既巩固了既有优势,又为未来布局埋下伏笔。

康师傅的策略颇具代表性。一方面,其持续强化有糖茶的市场地位,冰红茶系列在稳固经典口味优势的基础上,通过推出长岛冰茶风味、劲凉双倍薄荷等创新口味,满足消费者对口味多样化的需求。另一方面,适时推出无糖系列产品,2021年推出无糖冰红茶,零糖零卡配方保留经典冰红茶风味,连续两年获国际美味奖二星奖章;2025年推出“低糖高纤”版本,糖分直降50%且每瓶添加≥15g膳食纤维,精准切入控糖人群与健身场景;今年还进行高端化尝试,用稀缺性立价值,9月16日,在直播间,单价9.9元、5万瓶限定编号的“东方美人茶”,83分钟被抢购一空。

农夫山泉的东方树叶则演绎了另一种平衡逻辑。作为无糖茶市场的领军品牌,东方树叶今年推出陈皮白茶和龙井新茶等季节性新品,延续“100%真茶萃取”的核心优势。在包装规格上却不断创新,从335ml迷你装到500ml普通装到900ml大即饮包装,再到1.5L家庭装,通过场景化布局扩大市场覆盖。

更令人感到惊讶的是,虽然糖茶饮的市场份额被康师傅和统一分走了一半,尤其冰红茶赛道,康师傅冰红茶长期占据着龙头地位,但为完善自身的品牌矩阵,农夫山泉开始做有糖茶了。今年6月,它推出了一款名为“冰茶”的饮料,“100%真茶萃取+碳酸气泡”,形成“带气冰红茶”的差异化口感,终端售价5元/600ml,主打年轻群体和社交场景。配料表显示,排名第二第三的分别是果葡糖浆和白砂糖。

有糖?无糖?是饮料都要少喝

最后,不免老生常谈一下健康问题。很多人都知道含糖饮料该少喝,于是转而投向无糖饮料的怀抱,认为找到了两全其美的办法。但现实是,打着“零糖”旗号的人工甜味剂饮料也绝非安全选项。

早在2023年5月15日,世界卫生组织就已明确提醒:不建议将非糖甜味剂用于体重控制或降低非传染性疾病风险,这一结论直接打破了不少人对“无糖=健康”的认知误区。

更有研究数据为风险敲响警钟:一项分析显示,每天多喝250毫升人工甜味剂饮料,肥胖风险会增加21%,2型糖尿病风险提升15%;且人工甜味剂的摄入量与这两种疾病呈线性关联——喝得越多,患病风险越高。更严峻的是,长期饮用这类饮料还会导致死亡率上升,其他慢性疾病的发病概率也会随之增加。

至于大家常选的“健康平替”果茶,同样藏着甜蜜陷阱。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的测评发现,市面上热门果茶含糖量居高不下,最高一杯含90克糖,远超成年人每日25克的添加糖建议上限;江苏大学附属高淳医院的研究更指出,每天从奶茶、果茶等含糖饮料中摄入超300千卡能量,身体生物年龄会加速衰老1.023年,晚上饮用时衰老速度更显著。

最推荐的饮品始终是白开水,如果觉得口味单调,可以尝试加入柠檬片、薄荷叶,或者选择无糖的淡茶和咖啡。当商家铺天盖地宣传“秋天的第一杯奶茶”时,请你管住嘴,养成健康的饮水习惯,才能真正为身体减负。

来源: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25

标签:美食   趋势   健康   康师傅   饮料   市场   饮品   消费者   终端   优势   口感   茶市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