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教授:中国崛起不可怕,可怕的是,他是一个伪装成国家的文明​

英国学者马丁·雅克那句“中国崛起本身不吓人,真正让人脊背发凉的,是中国其实是个披着国家外衣的文明”,道出了不少门道。

西方国家大多是近代拼出来的,边界线画得死死的,民族认同靠宗教或语言维系,一打仗就散架。中国呢?从秦始皇那会儿起,就开始玩大一统的把戏。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这些看似小事儿,却让老百姓从北到南觉得自个儿是一家子。

秦朝短命,可那套框架传下来,汉唐宋明都接着用。就连元清那些外来王朝,也没想着另起炉灶,而是自觉融进华夏的叙事里。忽必烈建大都时,自称“抚有华夏”,康熙编字典时,也一口一个“中国”。这不是巧合,是文明的黏合力在起作用。

雅克说,这股力量让中国总能在低谷爬起来,不是靠什么天才领袖,而是因为骨子里就有种集体记忆,砸不散,揉不圆。

为什么说中国是“文明伪装成国家”?雅克的解释简单却有嚼头。西方是民族国家,强调单一民族、明确边界,危机一来就容易分裂。

中国是文明国家,涵盖多民族、多地域,却靠文化纽带拧成一股绳。儒家那套仁义礼智信,从周公制礼就开始往下传,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后,挑出精华一代代续上。老百姓过日子时,婚丧嫁娶、节日习俗,都浸着这股味儿。哪怕王朝更迭,底层逻辑没变。

雅克提过,要懂中国成功,得先认清中国不是nation state,而是civilization state。

这话听着抽象,可想想抗战那会儿,全国上下从延安到重庆,扛着不同旗号却同仇敌忾,就是文明认同在发力。改革开放后,经济腾飞了,文化自信也跟着回来,不是空喊口号,而是实打实的传承。

有人觉得雅克在美化中国,有人说这是“文明威胁论”的新包装。亨廷顿早年就说过类似的话,把中国叫“文明假装成国家”, 可雅克强调这不是恐吓,而是邀请西方多看看中国真面目。

他跟白鲁恂聊起,中国晚清被迫学民族国家外壳,可内核还是文明。 西方总拿自家镜子照别人,觉得中国发展太快是威胁,其实忽略了那份从容。

中国这“伪装”有啥独门秘籍?统一观是头一条。

从秦销毁兵器铸金人,到汉修驰道通西域,唐开科举纳寒门,这些动作不光管土地,还管人心。分裂期如魏晋南北朝,表面乱成一锅粥,民间却流传“华夏一体”的念想。五代十国皇帝换得飞起,可谁上台都打“匡扶社稷”的旗号。

文化传承是第二条。从神话时代的精卫填海,到周礼的道德注入,再到宋明理学的深化,中国人把“人”搁在中心,不是靠神管,而是靠自强。

为什么文明国家对中国发展这么关键?因为政策不搞一刀切,而是因地制宜。 比如“一带一路”,不是简单输出模式,而是借文明对话,拉近人心。

西方为啥不安?雅克点破了,根子在认知偏差。

欧洲从罗马崩盘后,碎片化成一堆小国,靠殖民和工业起家,边界就是命根子。中国呢?边界模糊,文化边界宽广,印度洋到太平洋都沾亲带故。

雅克重申,中国王朝更迭多,可核心文化不变,这让复兴能力超强。 西方衰落后,就难翻身了,因为没了那层文明缓冲。

中国人总说“落后就要挨打”,可挨打后还能站起来,靠的就是这股韧劲儿。

他细聊文明国家的含义:人口统一、政府融入,这让中国治理像大家庭,而不是松散联盟。

当然,这“伪装”也带来误会。西方媒体常炒“威胁”,可雅克总在澄清:中国力量是内生的,谦和却坚定。

说到底,雅克的洞见让人反思:国家是壳,文明是魂。

中国这魂,几千年不灭,在全球化浪潮里站得稳。

西方若多学学这份包容,或许中西碰撞会少些火药味,多些茶香。

参考资料

马丁·雅克:文明国家还是民族国家,中国只能二选一吗? 观察者网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05

标签:历史   可怕   英国   中国崛起   教授   国家   文明   中国   王朝   边界   华夏   民族   马丁   文化   人心   旗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