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泡芙
编辑|江娱迟
资本圈最近又为一家游戏公司沸腾了,巨人网络用三个月把股价翻了两倍多,市值踩着870亿的台阶,眼看就要摸到千亿门槛。
可有意思的是,这家被资本热捧的公司,去年营收还不到30亿,连行业头部的零头都不够,反倒是毛利率飙到90%、净利率逼近50%,把同行远远甩在身后。
一边是“小个子”的业绩体量,一边是“巨人”般的市值野心,背后还有史玉柱从“脑白金大王”到“游戏掌舵者”的传奇加持。
这千亿市值到底是资本吹起的泡沫,还是真有硬实力撑着?新品能不能复制《王者荣耀》的神话?
或许有人会说,巨人网络市值都快摸到千亿门槛了,业绩却跟不上,2024年营收才29.23亿,今年上半年16.62亿,跟世纪华通上半年172亿营收、26亿净利润比,差得太远。
但也有人说,这市值不就是资本炒作的虚火吗?
从另一个角度看,这种质疑有依据,但也得看到市值的支撑点。
巨人的盈利能力是“绝对头部”,2024年游戏业务毛利率87.58%,今年上半年冲到90.96%,净利率接近50%。
而其他游戏巨头净利率才15%左右,高盈利本身就值一定估值。
而且《原始征途》小游戏版上半年新增2000万用户,月流水稳在1亿,老IP还在发力,加上6月后《超自然行动组》流水增长,市场赌的是新品能兑现预期,才把股价推上去。
不过也要清醒,要是后续新品没动静,光靠现有业绩,市值确实可能“回吐”,毕竟资本再热,最终还得靠业务托底。
有人可能会问,巨人毛利率都快90%了,比同行60%-70%的水平高一大截,这也太反常了,肯定是暂时的,过阵子就得掉下来吧?
这种担心不是没道理,但高毛利也有其合理性,一方面是《征途》系列是老IP,研发成本早就分摊完了,运营成本相对固定,不用花太多钱在新IP开发上。
另一方面,间接参股的Playtika贡献了不少利润,上海巨堃2024年净利润15.28亿,今年上半年5.75亿,这部分收益拉高了整体盈利。
不过也要注意风险,Playtika不是全资子公司,它的业绩波动会直接影响巨人,而且接下来推《五千年》这类新品,肯定要投入买量、研发,成本上去了,毛利率说不定就会往下走。
所以高毛利能不能续,关键看新品投入和Playtika的稳定性,不是一直能“躺赚”的。
或许有人会觉得,现在巨人股价涨这么多,全靠《超自然行动组》和《五千年》的预期撑着,万一这俩游戏卖不动,不就成“空中楼阁”了?
这种顾虑很现实,但也不能完全否定新品的潜力,《超自然行动组》从7月开始流水已经大幅增长。
不是纯靠“画饼”,《五千年》8月开启内测,还能让巨人从MMORPG赛道,切入想象空间更大的SLG市场,这是新的机会。
不过也要看到挑战,SLG赛道竞争激烈,世纪华通的《WhiteoutSurvival》已经跑出来了,《五千年》要抢用户,得在玩法、运营上有突破,不然很容易“扑街”。
所以新品靠不靠谱,不能只看预期,得等正式上线后的市场反馈,要是能做到月流水1亿以上,千亿市值才稳,要是没达到预期,股价大概率会回调,回到和业绩匹配的位置。
说到底,巨人网络的“千亿之争”,本质是“预期和现实的博弈”,资本看重它的高盈利和新品潜力,但最终能不能站稳千亿,还得看《超自然行动组》《五千年》能不能兑现,老IP能不能持续造血。
没有实打实的业务支撑,再高的市值也只是昙花一现。
到现在很多人都知道了,巨人网络的“千亿之争”早不是简单的数字游戏,它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游戏行业“预期先行”的资本逻辑,也藏着老玩家转型的甜与苦。
高毛利是块香饽饽,可依赖参股公司和老IP的“甜蜜”,终究要靠新品接棒,股价暴涨的热度再高,也得等《超自然行动组》《五千年》用流水说话。
史玉柱曾靠《征途》写下传奇,如今巨人又站在新十字路口,是靠新品敲开千亿大门,还是被业绩拉回现实?
其实答案很简单,游戏行业从没有“空中楼阁”,玩家的指尖、稳定的流水,才是撑起市值的真正基石。
这场千亿赌局的终章,还得等市场和玩家慢慢写完。
更新时间:2025-09-2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