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今天|5月11日,日本提出二十一条,世界上第一起交通罚款

1978年5月11日,一份报纸改变了中国的思想走向。

《光明日报》头版显要位置,刊登了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短短几千字,像一颗火种,点燃了全国范围的大讨论。

人们开始重新思考:什么是真理?如何判断对错?这场讨论,为改革开放埋下了重要的思想伏笔。

同一天,在历史的不同角落,还有许多故事正在发生,有的关于规则,有的关于音乐,有的关于科技与和平。

1901年5月11日,美国新泽西州莫里斯敦的警察开出了世界上第一张超速罚单。

三个司机因为把车开到每小时48公里,比规定的13公里快了不少,每人被罚了10美元。

他们可能没想到,这一笔罚款会载入史册。当然,也让人们第一次意识到:开车也得守规矩。

1905年5月11日,澳门一个贫苦船工家庭里,一个男婴呱呱坠地。

他叫冼星海。

这个孩子后来成为中国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

在澳门长大的冼星海,13岁开始学小提琴,后来去了巴黎深造。

1935年回国后,他创作了大量抗日歌曲。

1939年,他在延安创作了《黄河大合唱》。

5月11日这天,正好是鲁艺成立一周年,冼星海穿着草鞋指挥演出,在场的我党领导人都站起来鼓掌。

1915年5月11日,中国正面临着沉重的外交压力。

日本向袁世凯政府提出“二十一条”,妄图灭亡中国。

美国表面上“中立”,却在这一天照会中、日两国,要求“享有同等利益”。

消息传来,国内反日情绪高涨,各地掀起抵制日货运动。

上海的学生走上街头演讲,广州的商人拒绝进购日货,连偏远乡村的百姓都知道,国家到了危难关头。

1950年5月11日,北京传来外交喜讯:中国与丹麦王国正式建交。

丹麦,这个位于北欧的童话国度,成为最早与新中国建交的西方国家之一。

建交当天,丹麦驻华使馆升起五星红旗,两国开始了文化与贸易的交流。

后来,丹麦的安徒生童话走进中国孩子的课本,中国的瓷器和丝绸也摆上了哥本哈根的货架。

1995年5月11日,中国科技界传来捷报:国防科技大学研制出第一台载人磁悬浮列车。

银白色的列车悬浮在轨道上,时速达到50公里。

这意味着中国成为继德、日、英、俄、韩之后,第六个掌握磁悬浮技术的国家。

同一天,联合国里也有一件大事:178个国家一致同意,无限期延长《不扩散核武器条约》。

中国作为缔约国,始终坚持核不扩散政策,为全球安全贡献力量。

2000年5月11日,瑞士日内瓦的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会议现场,104个国家签署了《专利法条约》。

中国代表在文件上郑重签字,这标志着中国专利制度与国际规则进一步接轨。

从古代的四大发明,到现代的科技创新,中国越来越重视知识产权保护,鼓励更多人用智慧创造价值。

这些发生在5月11日的故事,横跨百年,跨越万里。

有交通规则的萌芽,有音乐天才的诞生,有思想解放的先声,有科技进步的足迹。

历史从来不是单一的线条,而是由无数个“今天”编织而成。当我们回顾这些事件,看到的不仅是过去的人和事,更是人类不断探索、追求进步的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13

标签:历史   日本   交通   中国   丹麦   国家   澳门   新泽西州   美国   条约   哥本哈根   安徒生   光明日报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