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不服:为何中国不用发动战争和侵略,就能成为世界一流大国?

在不久前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杰弗里.萨克斯在一场会议的时候被问及对中美贸易战怎么看,萨克斯斩钉截铁的表示中国会是最后的赢家。

作为一个对美国政府品性知根知底的人,萨克斯还说了一点,美国之所以对中国围追堵截,实际上对中国是出于一种“嫉妒”的心理。

萨克斯所说的“嫉妒”表面意思上是,中国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就走完了欧美百年走完的路,直到到今天威胁到自己的霸主地位。

深层原因则是中国做到了美西方在过去两百年内都无法做到的事情,不发动战争、对外侵略,和平崛起成为世界一流大国。

中国相较于美西方起跑线要落后很多,是如何凭借自己的努力一步一个脚印有了今天的成就呢?

欧洲的扩张

从历史上来看,无论是大航海时代欧洲各国的崛起还是二战后美国的崛起,基本上靠的就是两个词“收割”、“吸血”。

作为资本主义国家,早期的欧洲国家个个都是小国,只靠本国的那点资源想要富强起来无非是天方夜谭,所以对于欧洲国家来说想要富起来就只能积累原始成本,但国内资源、市场不足,就只能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

从15世纪开始,欧洲各个国家便开始在非洲多地建立属于自己的殖民地,并把当地的黑人源源不断的运到欧洲、美洲当作免费劳动力,对于这些黑人欧洲人更是不把他们当作人而是当作牲畜来看。

不听话就打,没有利用价值的就杀,从而展开了持续长达数百年的黑奴贸易,这对非洲的黑人来说是一场灾难,但是对于欧洲人来说却赚的盆满钵满,为欧洲的资本积累奠定了基础。

英国作为近代的世界霸主,更是整个欧洲“崛起”的缩影,作为一个本土面积只有二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家还没有中国一个省大,凭什么能成为有着三千多万平方公里的日不落帝国?

靠的不就是最先吃上了工业革命这块蛋糕,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完成工业化的国家,对其他农业国家可以说是降维打击,通过坚船利炮在百年的时间里殖民地遍布全世界。

金银矿产、煤炭铁矿从澳大利亚和印度挖,棉花和纺织品原料也能从北美和印度获取。

鸦片战争前因为中国的闭关锁国导致只有中国的瓷器、茶叶等商品卖到英国,英国的商品却进不到中国,从而导致英国对中国巨大的贸易逆差,这也是英国发起鸦片战争的原因。

鸦片战争胜利后又从中国手中得到了香港,英国通过香港这个在东亚的桥头堡,源源不断的向中国内地高价卖入商品获得高额的利润。

甚至在后来印度成为了英国最大的茶叶种植基地,取代了中国在世界茶叶贸易中的地位。

更别说东南亚还能为英国提供石油、木材、橡胶这些战争原材料了。

所以说英国的崛起就是近两三百年来欧洲崛起的一个缩影,想要什么东西直接就从殖民地拿,为本国带来巨大利益,在这种情况下欧洲怎么可能不富?

现在还有很多人很羡慕欧洲遍地都是高收入的发达国家,殊不知这背后是过去两三百年多少国家被侵略、剥削压榨的血与泪,其中也包括中国。

二战最大的受益者

英国在二战后一蹶不振,殖民地体系分崩离析,美国作为英国世界霸主的继任者,同时也是二战最大的获益者。二战欧洲、亚洲两大战场基本上都快被打烂了,只有美国独善其身。

并且美国在二战中无论是人员伤亡还是经济损失都是最小的,所以为了让欧洲各国听令于自己,美国对欧洲展开了“马歇尔计划”,对欧洲进行经济援助,而代价就是欧洲国家从此一步一步的失去了战略自主权,干什么都要看美国的脸色。

其次美国在亚洲扶持日韩、菲律宾这些国家,先通过大量的经济援助把他们养肥,看差不多了就对其进行一顿收割,日本就是最好的例子。

七八十年代是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时期,经济形势甚至一度要超过美国,美国人一看对日本太宽容有点玩脱了,便强迫日本签订《广场协议》,迫使日元升值,从而降低日货在美国的竞争地位,导致日本原本对美国的贸易顺差变成了极大的贸易逆差。

等于说在美国人的眼里,只能美国国人赚其他国家的钱,赚美国的钱就等于踩了美国的底线,下场就是像日本长达三十多年的泡沫经济。

除了欧洲和亚洲,中东因为巨大的石油储量,也成了美国的重中之重。

可以发现近二三十年来美国发起战争的主要对象都在中东,这也是因为长期以来美元霸权也是维持美国在中东石油体系的一大关键因素。

当年美国之所以要打伊拉克,就是因萨达姆要用欧元来结算本国的石油,这不就等于动了美国的蛋糕吗?

所以才有了美国以一袋“洗衣粉”就说伊拉克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对伊拉克发动战争。

包括之后的科索沃、阿富汗战争.....无一例外都是为了维护美国在全球的霸权体系。

可以说无论是欧洲还是美国,之所以能够崛起要么是对外侵略扩张,要么是通过霸权来维系自己在全球的主导地位。

在这一点上,中国和美西方恰恰相反,这也是美西方不服中国的一个点。

中国与美西方恰恰相反

中国之所以能够做到和平崛起,其实和中国深厚的历史文化有十分重要的关系,中华文化的主要构成部分就是“儒家”,儒家强调的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这就让中国自古以来对外界的态度都是“以诚相待”,像是明朝时郑和下西洋,当时的明朝海军在世界上也是排得上号的,如果想要殖民占领东南亚、非洲国家简直易如反掌。

但明朝没有这么做,而是和当地进行贸易往来,并通过和平的手段来宣扬大明。

清朝时期像是越南、朝鲜这样的藩属国,中国同样有将其纳入版图的实力,但是这么多皇帝都没有这么做,而仅仅和他们建立朝贡体系。

通过历史来看,扩张、侵略压根就不符合中华民族的品性。

近代的中国是一部屈辱史,从晚清到民国再到新中国无数先烈都在寻找一条能让中国走向富强的道路,但都没有像美西方一样通过扩张侵略积累财富的道路。

新中国从成立之初就表明了“和平”是中国的外交主张,那么问题就来了,中国也不像欧洲国家一样有资本累积,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靠自己该怎么实现富强?

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首要面对的情况是面对美西方的封锁、威胁该怎么在这种情况下保证国家的安全,所以当时国家选择优先发展军事重工业,只有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才能安心发展经济。

核武器的研发就成了当时的重中之重,不过中苏交恶导致原本援助中国的专家都撤了回去,中国人民就只能通过传统的算盘来硬搓原子弹的公式,再加上无数劳动人民不分昼夜的努力下硬是凭空把原子弹给搞了出来。

原子弹的研发成功,让中国更加确信了只要中国人在一件事情上肯下功夫付出,一定能够开花结果,军事如此,经济也是如此。

中国在改革开放后,凭借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制度吸引外资纷纷来中国投资建厂,通过国家对市场的宏观调控为中国积累下了足够的原始财富。

从九十年代开始中国的GDP就以每年10%往上的速度上涨,真正让中国实现经济腾飞的在于2001年中国加入WTO,顺利成为世界贸易中的一环。

中国在当时和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有两个优势,一个是市场大一个是人口多,这两个条件就促成了越来越多的企业到中国来建厂,让中国的制造业在十几年的时间里迅速腾飞,成为“世界工厂”。

可以说中国的发展离不开制造业,再加上中国人民吃苦耐劳的性格,在二十多年的时间里创下了世界瞩目的经济成就。

在2015年的时候,国家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计划用十年的时间让中国从制造业大国迈向制造业强国,从现在的情况来看我们很多目标已然达成,AI、新能源汽车、可再生能源、造船、5G.....。

强大的军事必然要有强大的经济所支撑,十年的时间,三艘航母接连服役,六代机横空出世,补足了中国在海空军上的短板。

美国有专家就曾评价中国,既有当年苏联的军事规模,又有日本的经济规模。

这正是美西方对于中国不服的地方,尤其是美国,萨克斯教授说过美国讨厌的不是不同的意识形态,而是“竞争者”,苏联和日本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不过就算美西方再怎么不服,中国崛起已然成为了现实,就像百年前拿破仑说的那样,中国是一头沉睡的雄狮,当它苏醒时世界将为之发抖。


参考资料:2025-04-29 09:29·环球时报——美学者:印度别让美国利用,应与中国合作

2025-05-08 17:33·人大重阳——美国教授当面打脸印度:别做梦了,美国恨中国是因为嫉妒!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14

标签:财经   中国   大国   战争   美国   欧洲   英国   日本   国家   印度   鸦片战争   萨克斯   经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