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著名学家亨廷顿曾在谈论中国时指出:中国不仅是一个国家,而是一个伪装成国家的文明。
这一说法得到了不同领域的多位名人的认可,但包括亨廷顿在内的这些人到底发现了什么,为什么要这样说呢?
【亨廷顿】
亨廷顿对中国的好奇心始于在研究当今地缘政治的时候,发现世界上存在过的文明体,只有中华文明绵延至今。
不仅如此,在亨廷顿列出的未来可能对世界格局产生重大冲击的三大文明体当中,也只有中华文明呈现着惊人的活力与发展潜力。
从小处来说,国人个体就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其他国家,这里来举两个例子。
早在2024年1月的时候,《青年文摘》曾撰文调侃,第一批寻找“旷野”的年轻人,发现到处都是中国人。
【相关文章截图】
这确实是事实,在中国经济通过改革开放等政策向好发展后,有条件和时间的国人纷纷安排其出国旅游,结果一出国发现,去同一个景点体验的游客当中,总能发现同胞,甚至人迹罕至的亚马逊雨林当中,都能找到中国人在卖泡面……
同样是在2024年,《齐鲁壹点》报道称,“中式英语”突然在外网爆火,且这种现象不仅存在于普通民众之间,就连《纽约时报》等媒体,也会使用“中式英语”进行表述。
【相关报道截图】
某种意义上来说,国人个体就像一颗颗承载着中华文明的“星星”,他们“散布”在世界各地,不经意间就让汉字、汉语等中华文明的典型符号传播了出去。
从大处来说,中国距今数千年的历史当中,遭受过多次几乎要让中华文明灭亡的危机,但在危难之际,总有一个群体站出来,力挽狂澜化险为夷,建立全新的“中国”让中华文明给延续下来。
就拿近现代中国来说,在上世纪30年代,中国沦丧于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践踏之下,几乎都到了“亡国灭种”的地步。
【日本侵略中国】
但在危难时刻,中国涌现出了一批抗日革命志士,他们身先士卒,带领全国军民将日本侵略者赶出了中国。
回顾这个过程,我们不难发现,哪怕手里资源再有限,处境再艰难,绝大多数中国人却都能怀揣着一种誓要让国家存续下去的决绝去战斗。
不仅如此,在中国的整个发展史上,中国人从不会全盘否定前人的功绩,更不会尽数淹没前人的过失,比如我们说秦始皇是“暴君”,但我们赞扬他“车同轨、书同文”的政策,认可他主张建设的万里长城在漫长历史上起到了突出的抵御外敌的作用;
【秦始皇与万里长城】
比如我们说李世民玄武门弑兄杀弟,但也向往他缔造的贞观盛世……
后继者总会根据前人留下的经验教训,让国家得到更好的发展和延续。
而这在西方国家的眼里是很反常且难以理解的事情,他们总是热衷于否定前人,试图从自己这里开创全新的时代。
其实也是因为存在这样的对比,所以最后造成的结果就是,中国在不断汲取历史经验,一次次蹚过灭亡危机向前发展;
【中国如今依然在持续向前发展】
美西方的帝国在危机中覆灭后,就只是停留在故纸堆里的一段文字了。
说白了就是,中国只是表面上的国家,不断延绵发展的其实是强韧的中华文明。
中华文明以千千万万的中国人为载体,我们落在哪里,哪里就留下了中华文明的种子,当合适的时候,这颗种子就会迅速生根发芽,成长为参天大树。
只是在前人的探索和验证中,我们选择了如今所在的地理位置建立国家,以更好且更集中的发展中华文明。
【中华文明绵延不绝】
亨廷顿等人正是因为发现了这一点,所以才会表示:中国不仅是一个国家,而是一个伪装成国家的文明。
参考资料:
【1】《文明的冲突》 塞缪尔·亨廷顿[1996年首次出版]
【2】《第一批寻找“旷野”的年轻人,发现到处都是中国人》 青年文摘[2024.1.13.]
【3】《热闻|中国网友安慰外国女孩,“中式英语”火到国外!中式英语为何让老外也“折服”?》 齐鲁壹点[2024.8.22.]
更新时间:2025-10-1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