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眼相看“家庭教育”


.

在社会如此发达的今天,依然存在“家长作风”、“家长做派”、“家长习气”。依然推崇家长地位、绝对权威、说一不二、颐指气使。能够坐下来,与孩子平等对话,少之极少。

还有另一个极端,就是溺爱。听之任之,对于缺点错误,不予纠正,更不舍得批评。代做代办,一包到底,忽视了孩子的个体成长。

.

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看,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可以看作是一次从“园丁”到“灯塔”的内心转变。它关注的不是修补缺点,而是培育孩子内心本就存在的光芒。

以下是一些朴素而核心的认识,咱们一起慢慢理解:

.

1. 从“修理问题”到“培育优势”

很多家长的教育清单上写满了孩子的“不足”:数学不好、太内向、粗心大意……我们像修理工人一样,试图把这些“问题”一个个改掉。

积极心理学的认识是: 每个孩子都是一颗独特的种子,我们的任务不是把他们修剪成统一的盆栽,而是发现他们内在的优势和潜力,并为之提供土壤。就像孔子所说 “因材施教”。

· 具体怎么做? 细心观察您的孩子。他在做什么事情时最专注、最开心?是耐心地搭建积木,还是热情地给小朋友讲故事?那背后可能就藏着他的优势——可能是创造力,也可能是同理心。多创造机会让他的优势闪光,这比一味补短板,更能让他获得自信和快乐。

.

2. 关注“内心的感受”,而不仅仅是“外在的成绩”

我们习惯于问“今天考了多少分?”,却很少问“今天有什么开心的事?”或“今天你克服了什么困难?”

积极心理学的认识是: 丰盈的内心是孩子面对未来风雨最坚实的底气和力量。我们要像培育一株植物一样,关注它是否沐浴在阳光(积极情绪)中。美国诗人朗费罗说:“孩子的内心是一片神奇的土壤,播下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

· 具体怎么做? 每天可以有“分享三件好事”的睡前仪式,不一定是大事,可以是“今天的天空很蓝”、“同桌借了我一块橡皮”。这能帮孩子养成关注生活中美好一面的习惯,培养感恩和乐观的心态。

.

3. 把“挫折”看作成长的养分,而不是需要扫除的障碍

我们总想为孩子铺平道路,避免他们摔跤,这是一种本能的疼爱。但是,一个从未经历过失望、失败和等待的孩子,他的内心是脆弱的,是经不起风浪的。

积极心理学的认识是: 真正的幸福不是没有痛苦,而是拥有“跌倒后能爬起来”的韧性。这正应了那句古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我们不仅要给孩子爱和保护,更要教给他们“捕鱼”的能力——即应对逆境的能力。这才是真正的成长。

· 具体怎么做?大致的是“三步走”: 当孩子遇到挫折时,先共情他的情绪(“我知道你很难过”);然后引导他关注解决方案(“我们看看下次怎么做可以更好?”);最后引导他分析,从中学到了哪些东西(“这次经历让你明白了什么?”)。让他知道,失败是学习的一部分,并不可怕。

.

4. 构建“温暖的关系”,这是最重要的心理营养

定位要准,家庭不是课堂、饭桌不是讲桌,父母的首要角色并不是老师,首先是孩子情感的港湾,其次,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如果说,一个家庭没情感、不温暖,孩子只想着逃离,还谈什么学习呢?还谈什么成长呢?早晚会出问题的。

积极心理学的认识是: 充满信任、尊重和爱的亲子关系,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在这种关系中,孩子能感受到最深的安全感和价值感。这正如特蕾莎修女所言:“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看不见也摸不着,但能用心感受到。” 那就是爱。

· 具体怎么做? 保证每天有“不评判、不说教”的专属时间,哪怕只有15分钟,全心全意地陪他玩他喜欢的游戏,或者只是聊聊天。多给孩子拥抱,多用“我爱你”表达情感。让孩子确信,无论他表现如何,父母的爱都不会改变。

.

5. 帮助孩子找到“生命的意义感”

学习是为了什么?除了考好大学、找好工作,孩子需要感受到更宏大、更利他的意义。

否则,他感到无意义,没意思,谈什么学习呢?

积极心理学的认识是: 当一个人感觉自己是某个宏大目标的一部分时,他会更有动力和韧性。一个人,感到自己有价值,有用,是其中的一员,才会更有动力;尤其是“非我不行”的时候,动力更足,有一股拼杀的气息。

· 具体怎么做? 鼓励孩子帮助他人,比如参与社区的公益活动,或者 仅仅 帮助身边的同学,也是非常不错的。可以和他讨论,他的某个特长或爱好,未来可能如何让他人、让世界变得更美好一点?让他体会到“我被需要,我能创造价值”。

.

总结一下:

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看,家长的认识应该是一场温暖的转向:

·1.从焦虑的“监工”,转变为智慧的“园丁”——我们提供阳光、雨露和沃土,然后怀着信心和耐心,静待花开。

·2.从挑剔的“评委”,转变为坚定的“灯塔”——我们自身活出积极、坚韧的模样,用光引导方向,并永远成为孩子可以归航的港湾。

3.我们的教育,不是管教,不是“管住”,不是“控制”,而是“点燃”,而是“赋能”,给而是孩子以成长的力量。使之成为一个内心充盈、善良而有力量的人。

.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 而这种爱护,在今天看来,正是用积极的心态,去点亮孩子内心的光芒。

2025.9.27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29

标签:育儿   另眼相看   家庭教育   孩子   心理学   内心   家长   园丁   灯塔   优势   温暖   力量   动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