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又怂了,这次不是因为大豆,而是因为稀土,“中美第五次谈判”即将开始,特朗普却暗示妥协:美国或降低对华关税,换取中国在大豆和稀土方面的“让步”。
10月19日,眼看美国越来越没招,连英媒金融时报都不禁发文揭短:“美国稀土是如何掉入中国陷阱的?”丝毫不给美政府脸色。
美国昔日稀土霸主如今怎变成求人者?英媒公开揭短美国意味着什么?
编辑:CY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在稀土领域绝对是毫无争议的老大,加州有个芒廷帕斯矿,全球七成多的需求都得靠它来满足。
那会儿的美国不光能挖矿石,从提炼到最后做稀土磁体,整条产业链每个环节都做得特别精,根本没其他国家能比,但这份优势,最后愣是在环保风波和自己的产业误判里慢慢磨没了。
1970年美国环保署一成立,稀土开采提炼的问题就暴露了,这行当污染太厉害,分离稀土时会产生带放射性的废渣和废液,周边居民受不了,闹过好几次抗议。
1998年芒廷帕斯矿还因为化学泄漏被罚款罚了一大笔,最后没办法只能停产整顿。
更要命的是,那时候美国正一门心思把产业重心往金融和高科技上转,觉得像稀土这种“挖泥巴”的资源产业,反正能从全球其他地方买,犯不着自己盯着。
对稀土这种关系到国防、工业的战略物资,既没设过安全底线,也没想着留点战略储备,完全没把它当回事。
差不多就在美国放松警惕的时候,中国的稀土开始批量往国际市场上走了,1985年第一次出口就有4500吨左右,之后一年比一年多,而且2006年之前连出口关税都没收过,价格压得特别低。
美国本土的稀土企业根本扛不住这种冲击,本来环保合规就花了不少钱,开采提炼的利润已经薄得像纸,中国这种“白菜价”稀土一进来,直接把美国的精炼产业给压垮了。
到2002年,曾经的稀土巨头芒廷帕斯矿干脆彻底停了,美国稀土产业链的“根”就这么断了,从这之后,美国想搞稀土加工,连最基础的本土产能都没了。
可以想象,加州的阳光依旧明媚,但矿场的喧嚣已经停息,那些曾经象征着国家实力的机器,如今像生锈的巨兽,沉默地躺在那里,一个时代,就这么结束了。
这并非外敌入侵,而是一场温水煮青蛙式的自我放逐,他们为了眼前的环境账和成本账,亲手埋葬了一个帝国的未来。
社交平台上,美网友骂声一片:政策失误、企业贪婪、被中国当猴耍,都道破事实。
如果说环保和成本只是诱因,那美国主动把稀土的核心加工能力让出去,才是真正把自己逼进死胡同的关键。
英国媒体专门提过麦格昆磁公司的收购案,这事说起来,简直是美国稀土产业的“自杀操作”。
这家公司总部在印第安纳州,是通用汽车旗下做稀土永磁体的顶尖角色,他们产的钕铁硼磁体,不管是导弹制导系统,还是航空航天设备,都离不开,属于实打实的战略级产品。
1995年通用想削减成本,就打算把这家公司卖掉,当时中资企业凑了个财团去竞标,最后过了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的审查,居然就批了。
审查的时候就加了个特别宽松的条件,只要求工厂在美国再开至少5年。
结果2003年刚满5年,这家美国最后能批量生产高性能磁体的企业,立马就关了本土工厂,把全套设备、生产线,连带着技术团队一起搬到了中国天津。
可以想象,当印第安纳波利斯的工人们拆解那些精密的机器时,他们的心情是怎样的?是无奈,是愤怒,还是对未来的迷茫?生产线被拆解、装箱、运走,像一场无声的葬礼。
他们卖掉的,是一家公司,更是一个国家的未来,其实这时候中国已经在悄悄布局稀土的核心技术了,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国家层面就牵头搞串级萃取法的研发。
最后不光能把稀土提纯到99.99%的精度,还摸透了回收率超95%的回收技术,成本和效率都比当时的美国高一大截。
可美国呢?把本土的精炼能力丢了之后,既不花钱搞技术突破,也不建备用的供应链,就这么默认稀土加工的活儿全流到中国来了。
等到2010年,中国已经攥住了全球95%的稀土磁体加工能力,美国这才发现,自己在稀土产业链里连说话的份儿都没了。
然而,当我们把愤怒的目光从那些愚蠢的决策者身上移开,会发现一个更深层的恐惧——这并非偶然的失误,而是一种系统性的认知瘫痪,这种瘫痪,源于对“成功”的傲慢,对“规律”的无知,全完了。
美国其实三次都把机会给丢了,第一次是冷战、环保和产业外移夹击下撤场,第二次是对“中国恐慌”搞中国,结果让中国一开放后自己产业又死一次。
第三次最离谱,特朗普提前亮底牌使劲加关税,以为步步紧逼能憋死中国,其实反倒让中国提前练兵备战,把工具箱塞满。
更精彩的是2010年中日撞船,中方甩出半个月稀土禁运,把日美欧全吓得跳脚,信誓旦旦要自力更生。
但,中国一开放出口,当年砸钱重建的芒廷帕斯矿又二次破产,好不容易刚起步的小产业链立马被“大放水”冲翻,日本也一样,轻稀土还行,重稀土全靠澳洲送中国处理。
到了今年,特朗普发疯似地再来关税战,中方根本没慌,一个审批比例砍到零点一,再加一颗芯片制造红线,美国只能干瞪眼,这到底是高明的智慧,还是对手送上的大礼?
中国的策略是“不怕你闹,闹一次收紧一点,规则就是这规矩”,这种战略定力,与美国华尔街的短期主义、政客的选举投机形成了鲜明对比。
十五年过去,还是原地踏步,每次叫板中国都是自己受伤多,最后还要低声求谈判,把苦果往马来西亚送,还真像是举白旗求停战。
美国想拉盟友锤中国,全球都在旁边看热闹,虽说科技贸易战伤敌一千自损八百,但中国这手够狠,让美国始终没法喘气。
现在中国的路子很清楚,不怕你闹,闹一次收紧一点,规则就是这规矩,美国想拉盟友锤中国,全球都在旁边看热闹,这说明美国已经丧失了议题设置能力和道德制高点。
中美博弈,一局未完一局又起,这场稀土较量,谁能笑到最后,看市场与供应链的潮水流向就知分晓,历史从不偏袒任何人,它只是静静地看着,谁在顺应潮流,谁在逆流而动。
美国稀土的悲剧,本质上是一场关于“成功者傲慢”与“战略惰性”的自我实现的悲剧,它揭示了一个残酷而普遍的规律:任何优势都是动态的,维护优势的成本和难度,往往远高于创建优势。
当决策者的认知更新速度,跟不上环境变化的速度时,衰落就成了必然,这不仅是给美国的警钟,也是给所有曾经的、现在的、未来的“成功者”的警钟。
真正的危机,从来不是来自外部的强大对手,而是源于内部的认知僵化。
当一个人、一个企业、一个国家,开始躺在功劳簿上,用过去的成功经验去应对未来的挑战时,失败的种子就已经种下,稀土的故事还未结束,但它的启示,已经足够深刻。
美国的稀土悲剧,本质上是一场关于“成功者傲慢”的深刻寓言,为所有组织敲响了警钟,未来的竞争,是供应链韧性的竞争,谁能顺应市场与客观规律的潮水流向,谁就能掌握未来。
在你的工作或生活中,是否也见过类似的“优势陷阱”?我们该如何避免昨天的成功成为明天的绊脚石?
更新时间:2025-10-2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