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站的中年换挡期

文:王智远 | ID:Z201440

上个季度,我写过一句话:

B 站盈利是拐点的开始。看完这次 Q3 财报,我反而觉得,赚钱不是最重要的事了;因为「这个平台的内部结构,正在改写」。

1

快速过一下数据,三句话的事。

广告,这季度是真涨了,涨了个 23%;那种你扫一眼财报,会下意识点点头的涨,嗯,这条线活过来了,B 站终于不用在广告这块憋着过日子了。

游戏,这块就洗洗睡吧。

老样子,继续往下掉。同比下降17%,属于那种「你在A股以为可以抄底,原来它又往下砸了一拳」的状态;过去靠游戏养家的它,现在基本没看到什么翻身苗头。

至于用户增长,反而最反常。

行业整体都在变冷,结果 B 站的月活还能涨到 3.76 亿、日活 1.17 亿,付费用户 3500 万;就像大家都在秋天穿长袖时,它突然给你整了个「体感回暖」的骚操作。

所以,整体下来,就三点:

广告涨了,游戏跌了,用户反着行业往上走了;看起来数据不算炸裂,但当这三个信号同时出现,味儿就彻底变了。

变哪了?一个词总结即:结构。为什么是结构?

因为这三个数据,单拎出来都不稀奇,但放在一起,就有点像是 B 站内部的齿轮在同时转动。

内容、商业化、用户,这三块原本互相牵制的部分突然换了方向;你会发现,这一切更像平台底层逻辑正在改写,所以,我们得一个拆开看才能找到内部规律。

比如:广告为什么突然反弹?一点都不突然,反而是 2025 年以来最「顺着逻辑走」的一条线。你看它这三季度的走势:

Q1 广告收入同比涨20%

Q2 还是20%

到了 Q3,直接抬到了23%

别看这几个数字差得不大,但从 20% 到 23%,肯定要靠实力的;那这实力在哪?

智远认为,首先,行业层面的风回来了;到了 2025,广告主整体比去年冷静,也比去年胆大;去年那种「预算一缩再缩」的防守型打法,明显松了口气。

尤其进入 Q3,品牌广告、效果广告普遍比上半年更愿意花钱,B 站也吃到了这一波「行业回暖红利」。

今年 Q3,不少消费品牌开始从「成本模式」回到「市场模式」;电商、家电、穿戴设备、教育培训这些品类的预算都在往内容平台回流,这在整个广告行业里,是看得见的。

第二,是平台内容本身,变得更「广告友好」了。

这个变化特别关键。过去 B 站的内容结构是ACG、知识、数码、Vlog都有,属于「内容很好看、但不一定好投广告」的类型。

但现在不一样了:

生活流、消费流、轻教育、测评开箱、职场生活记录……这些内容的占比越来越大;它们有个共同点:广告主敢投,也容易投。

所以,内容边界变宽之后,可被商业化的内容自然变多,广告这条线是「自然长上去」的。

要说第三点,我认为分发策略也在换方向。以前 B 站推荐系统做的是「深兴趣」分发,把你喜欢的那点「窄内容」,推得特别深。

现在更像是「泛兴趣」逻辑,把更多「可被更多人接受」的内容推到更大的池子里。很现实,但也很有效,因为一旦分发逻辑由窄变宽,广告的库存和场景就会自然扩张。

很显然,广告反弹是背后内容、分发推着它往上涨的。

2

那游戏呢?为什么会持续下滑?如果只盯财报,会以为这是业务周期的问题,可能没有爆款了、可能代理节奏慢了等等。

但你把这三季度连起来看,它是旧模式在整体退潮。

这里我说一个行业现象你就懂了。现在所有能打的爆款,基本都集中在头部厂商里头;像腾讯、网易、米哈游、莉莉丝这种,有钱、有 IP、有研发、有运营,直接是「堆料大王」。

而 B 站呢?

它的游戏业务,本质是靠「代理+合作」;说好听轻资产,说难听是,靠天吃饭;你回头看它过去涨得快的阶段,是不是都踩在大 IP 上?

比如:当年靠《FGO》那类作品吃到大红利;那套模式很简单,有 IP,它就能吃一波;没 IP,它就断粮;可问题是,当整个行业都进入「堆料时代」,靠天吃饭这条路就彻底走不通了。

更深层的问题在用户端,这一代人的游戏节奏,已经完全变了。

我最近在玩「火炬之光」,第一天、第二天是真兴奋,「哇好玩」,但第三天开始很明显:太杀时间了,玩不起,只能碎片化点两把。

王者荣耀也是同样的故事;以前能爆肝到凌晨两三点,现在?节奏碎了、工作多了、注意力被撕得更细了,想起来就打一把,打一把就撤。

这真不是我一个人的问题,整整一代用户都在变,过去那种「深度重度」「长线沉浸」的游戏体验,正在被「碎片时间」「轻量娱乐」慢慢替代。

但这段故事也不是一片黑暗。

10 月上线的自研游戏《逃离鸭科夫》成了全球黑马,销量超过 300 万份;陈睿还在财报会上表示,《三国:谋定天下》肯定是B站现在最重视的游戏之一。

他还进一步说,我们希望能把《三谋》做成一个长期健康产品,因为我对《三谋》提的目标是五年以上的长线运营。

什么意思呢?旧模式掉时代,但新模式有苗头;代理吃红利的逻辑不行了,但自研突破的可能性开始出现了。

不过,旧周期衰退和新周期萌芽,是两件不同的事。

你打开 B 站首页,很难再看到《崩铁》《原神》《王者荣耀》的深度攻略;注意力已经被轻内容带走了,内容变轻、节奏变碎,重度游戏的那条链路,自然就难跑起来。

所以,游戏业务是:旧周期结束了,新周期的门,它还没完全找到。

3

再来说说增长问题,如何看待用户逆增长。

Q3 月活 3.76 亿,相比 Q2 的 3.63 亿,又涨了 1300 多万;同一时期,行业整体都在降速,甚至在掉。

所以,为什么它偏偏涨?我觉得平台心智变了。

以前来 B 站的人,是「我就是 B 站这类人」。喜欢二次元、喜欢深度内容、喜欢长视频,有辨识度、有圈层感。

你不属于这里,你就很难留下来,那时的 B 站,门是给「懂的人」开的。

现在,新用户是「随便刷刷也挺舒服」的人,不用懂 ACG,不用追番,不用沉浸,你只要打开首页,它总能找到办法带你进去。

这是最本质的变化:过去身份驱动,现在内容驱动;过去是人群平台,现在是真正的内容平台。

我的另一个直观感受是,内容从岛变成了大陆。

以前 B 站的内容是「一座座岛」,二次元一个岛,数码一个岛,知识一个岛,游戏一个岛……我要喜欢某个岛,才有理由留下来。

现在,轻知识、轻剧情、生活流、体验类,把这些岛全部连成了一块大陆,我随便刷两分钟,就能走到一个你愿意停下来的地方。

这是从「理解用户是谁」,变成了「包容用户的可能性」。

分发逻辑也调音了,以前「深兴趣」,你在什么岛,它就把那座岛挖到地心,这在深度用户时代有效,但天然过滤大量新用户。

现在它更在乎「你可能会停下来」,只要你给它一点点信号,它就能顺着你往「更宽的池子」推,所以,门槛低、成本低,把用户拉进来停留的路径短。

还有一个心智拐点特别关键:

我认为,用户不需要你成为 B 站人,才能用 B 站了,这可能是增长最关键的心智拐点。

你不用懂二次元,不用看长视频、甚至不用关注、点赞、评论,只要愿意刷一刷,它就能给你理由留下来;而这种「很好进、很好呆」的平台心智,恰恰是在行业降速时,最容易逆势上涨的结构。

所以,B 站真正增长密码是,从「圈层逻辑」走向「泛兴趣逻辑」,内容变多也是「门口变大」的时候。

4

说实话,我觉得,B站现在像一个站在三岔口的中年男人。

前半生靠热爱、靠文化、靠圈层;后半生要靠规模、靠结构、靠商业化,而这路口一旦走错,接下来五年,是顺风还是逆风,都会完全不一样。

我们为什么要这么看它?

因为B 站最迷人的地方在于,它是国内少有的「文化平台」,这里的文化是那种「深表达、深情绪、深共鸣」构成的文化感。

在抖音,更多是被「推着看」,在快手,你是被「生活味」吸进社区;而在B站呢?你是因为「我就是这群人」而留下的。

这就是圈层文化的底气,有厚度,有仪式感,有「同温层」的自豪。

但问题也非常扎心:文化平台天然有门槛,门槛越高,规模越难做;内容越深,扩张越慢;你越纯粹,它越小众;你越坚持,天花板越清晰。

如果 B 站继续走这条路,它一定会保持气质,也会继续被喜欢,但它会成为一个「永远有调性,但很难变大」的平台;这条路最稳,但不大。

那要不稍微快点呢?

当然可以,直接按下商业化加速键就行。广告加库存、加场景、加节奏,让财务结构更好看,让利润更好看。

但问题也在这,抖音商业化的效率太强,它是注意力工厂,天生就适合广告,而 B 站很难,因为 B 站的灵魂,有一半是「耐心」,人愿意在这里停下来、沉进去,看完一个十几分钟的视频。

如果为了赚钱牺牲氛围,会掉进一个陷阱,变成一个更慢的抖音。

赚到钱了,却失去区别度了,深用户会说「你变了」,新用户也不会因为广告多而更爱你,最后两边都讨不好。

所以,这条路,最快,但组织一定会肉疼。

第三条路是现在 B 站最明显在尝试的方向,从「圈层平台」走向「全民内容平台」,这条路有一个最难的问题,就是撕裂感。

深内容用户希望内容「深、纯、同类」;大众用户需要内容「轻、快、随手看」,两群人天然冲突。

抖音没有这个问题,因为它从第一天就是大众平台;快手的「熟人感」和「生活流」,也能容纳深浅并存;但 B 站最难,它的灵魂是深文化,它的增长却来自泛内容。

真正的挑战是:如何让深内容留下来,同时用浅内容吸引更多人?

也许,B站必须变成一个多轨平台,既能容纳深度表达,也能承载轻量流动;既有文化,又有消费;既有知识,又有生活;既有长视频的仪式感,也有短内容的流动性。

这才是它和抖音最大的区别。

这条路,靠系统工程,一旦走通,它能重新长成它刚成立时那种样子,窄门、有趣、有调性,但又能变大。

对了,Q3 财报里有一句话特别关键,AI 内容观看时长同比涨了近 50%,AI 广告收入增长接近翻倍。

这意味着,AI 对 B 站来说没有新故事,是放大器。它让内容变快、创作者变多、轻内容爆炸,却没有改变平台的方向,它只是加速了那条方向。

所以,B 站站在三岔口的选择,我怎么看?这一季,没有奇迹;但所有数据,都在悄悄指向一个方向:B 站想走那条难,但天花板最高的路。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18

标签:数码   换挡   中年   内容   广告   平台   用户   游戏   逻辑   文化   行业   方向   结构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