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瞅着8月1号的最后期限就要到了,美国商务部早就放话,谈判到期,没谈拢的国家,统统加征关税。欧洲那边,嘴上喊着不要,又是掏钱“投资”美国,又是买能源,最后还是乖乖接受了现实。日本更不用说,在防务上被美国拿捏得死死的,哪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可莫迪政府呢?他玩了一招“拖字诀”。既不像我们一样,你打一拳我还一脚,硬碰硬地干;也不像欧盟日本那样,火急火燎地跑去华盛顿求饶。印度就那么“摆烂”了,一副“你打你的,我拖我的”架势。你还别说,这招有时候真管用,至少把特朗普这个急性子给拖得没脾气了。眼看最后期限要到,特朗普坐不住了,亲自下场发警告:再不达成协议,就对印度商品加征25%的关税。
这可不是一笔小钱。但莫迪真的怕吗?我看未必。
要理解莫迪的底气,得先看看他手里的牌,和他绝对不能退的底线。特朗普要什么?他要的是市场,尤其是印度的农产品市场。美国那些转基因玉米、大豆,还有享受着高额补贴的牛奶,都等着冲进印度这个十几亿人口的蓝海市场呢。
但这对莫迪来说,是绝对不能碰的红线。咱们得知道,印度虽然号称世界第五大经济体,IT服务业搞得有声有色,但它的根子,依然是个农业国。超过一半的人口靠农业吃饭,这才是印度的基本盘。 莫迪前几年搞的农业改革,已经在国内闹得天翻地覆,农民们几次三番“进军德里”,差点动摇了他的执政根基。现在要是把市场完全对美国敞开,让美国的廉价农产品冲进来,那印度几亿农民的生计怎么办?这不是经济问题,这是要动摇国本的政治问题。
更何况,印度还有它独特的国情。在印度教里,牛是神圣的。要是美国的牛奶大规模涌入,冲击了本土的乳业,这在文化和宗教上,也是莫迪无法向民众交代的。所以你看,这事儿在特朗普看来,是简单的商业谈判,你买我的货,我给你降关税;但在莫迪看来,这是生死存亡的底线问题,一步都不能退。
这就是双方谈不拢的根本原因。莫迪不是不想跟美国搞好关系,他早就去美国访问了,也承诺买美国的武器和能源,但这些在特朗普眼里,都是“上贡”,是理所应当的,给钱可以,但市场必须开放。
特朗普为了逼莫迪就范,可以说是软硬兼施,甚至不惜揭人老底。前段时间,他突然在公开场合提起两年前的印巴空战,说那次冲突有5架战机被击落。他没明说谁的飞机,但这个数字,跟巴基斯坦当时公布的战报一模一样。这事儿就非常微妙了。
你想想,巴基斯坦的参谋长前脚刚访问完美国,特朗普后脚就拿这事儿敲打印度,意思很明白:你那点老底我清楚得很,别给脸不要脸。
这还不算完。美国最近加速淘汰B-1B“枪骑兵”轰炸机这些老装备,据说就是五角大楼通过分析印巴空战,发现自己的西式战机在面对某些东方大国的装备时,已经没有优势了。特朗普拿这事儿说三道四,既是敲打印度,也是在给自己找补:你看,不是我军不行,是对手太强。但潜台词就是,印度你那点军事实力,在我眼里根本不够看。
面对这种极限施压,莫迪政府确实压力山大。印度经济看着光鲜,但韧性很差,主要靠服务业,一旦被美国全面制裁,很容易就垮掉。所以,被逼到墙角的莫迪,也开始想别的辙了。
什么辙呢?那就是“向东看”。最近,印度外交部频频吹风,说要重启“中俄印三方合作机制”,还积极参与上合组织和金砖国家的活动。这姿态就很明显了:你美国不跟我玩,有的是人跟我玩。 我把中俄拉进来,你特朗普还敢那么嚣张吗?
这步棋,说实话,有点险,也有点天真。印度这些年在上合和金砖内部,没少当中俄的“绊脚石”,关键时刻总想左右逢源,占尽便宜。
现在有难了,想起中俄来了,能有多大诚意,大家心里都有数。就在前几天,咱们国家正式启动了雅鲁藏布江下游的水电工程,印度之前一直强烈反对,还拉着西方媒体造势,但我们压根没理他。这个信号,莫迪应该能看懂。想拿中俄当牌打,也得看中俄愿不愿意被你当牌使。
所以,现在的美印关系,就成了一场“胆小鬼游戏”。双方都在悬崖边上踩油门,看谁先打方向盘。特朗普的优势是国力强横,说制裁就制裁,不跟你废话。而莫迪的优势在于,印度这个14亿人口的市场,是所有跨国资本都无法忽视的。你不去,你的竞争对手就会去,谁也不想错过这片最后的蓝海。 而且,印度裔在美国乃至整个西方世界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深度融入了西方社会,这也让特朗普的PUA大法,在莫迪面前不那么灵光。
有意思的是,印度那边有官员私下透露,他们根本不怕特朗普25%的关税威胁,认为这只是临时措施,最终美国还是会妥协。他们还放出话来:“特朗普只想要新闻头条,而我们需要争取到比亚洲其他国家更好的条件,关税不能高于越南的20%。”
听听,这口气,是不是跟特朗普的“赢学”有得一拼?一个号称“交易的艺术”,一个自诩“世界导师”,现在就看谁的赢学更能忽悠人了。
这场大戏,其实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个绝佳的观察窗口。它告诉我们,在如今这个世界,单纯的妥协退让是换不来尊重的。欧盟、日本的例子就在眼前。而印度的“拖字诀”,虽然看着有点窝囊,但确实为自己争取到了一定的空间和主动权。
当然,印度有它的特殊性,它的人口规模、地缘位置和在大国间摇摆的能力,是越南、韩国这些国家不具备的。它跟美国能谈成什么样,对悬而未决的中美协议,也确实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现在,球又踢回了特朗普脚下。他是选择为了面子,硬着头皮把印度这个潜在的盟友推向中俄一边,还是在最后时刻松口,给自己的“印太战略”留点余地?
更新时间:2025-08-0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