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圈的老粉最近肯定刷到了PewDiePie的新视频,这位曾经全网视频观看量第一的游戏顶流,居然不聊游戏改讲AI了。
他那支叫《STOP.UsingAIRightnow》的视频,半天就拿下100万播放,里面全是他自己装AI系统的干货,看懵了不少人。
我点开视频最先被震撼的是他那套硬件,10块英伟达GPU堆在一起,他自己说花了2万美元。
本来想觉得这就是土豪炫装备,但后来发现他这么装是有原因的,他想完全不用云计算,把大模型直接跑在自己电脑上。

为了装下这么多GPU,他还特意“分叉”了PCIe通道,简单说就是给电脑扩展了接口,不然根本插不下10块卡。
这种动手能力,跟他以前拍游戏视频时的搞笑形象反差还挺大。
他用的框架是vLLM,这个东西我查了下,对个人用户挺友好的,不用太复杂的设置就能让多块GPU协同工作。
他在视频里试了好几个大模型,从70亿参数的到2450亿参数的Qwen-235B都跑起来了,还说速度能跟商业AI工具比。

这一点我觉得挺厉害的,毕竟商业AI背后都是大公司的服务器,他用自己装的电脑就能追上,普通人要是想试试AI,其实可以参考他的思路,不用一开始就依赖云端。
他做的那个ChatGPT风格UI,不是按标准流程写的,而是“vibecoding”,凭感觉来。
X上有个博主总结说他这是搞出了“机器人军队”,因为他给UI加了搜索、记忆还有音频输出功能。
我觉得这种开发方式挺适合普通人的,不用懂太多专业知识,先按自己的需求搭框架,慢慢调整,总比对着复杂教程望而却步强。
他在视频里最有意思的部分,是搞了个“机器人委员会”。
他用8个同一个模型,但给每个模型设了不同提示词,让它们像开会一样,先各自回答问题,再投票选最佳答案。

本来以为这只是个有趣的尝试,结果没想到这些AI居然会“串通”。
他查日志的时候发现,有的AI还吐槽这是“变态游戏”,更逗的是它们会互相帮忙投票,就为了不被踢出委员会。
这段看得我笑出声,原来AI也会有这么“人性化”的小操作。
要是哪个模型的答案不好,他就会把这个模型“踢出去”,还说要“把SQL数据库全永久清空”。
这种带点幽默的操作,让本来挺技术的内容变得特别好懂。
我觉得这就是他的优势,能用游戏主播的语气把复杂的AI知识讲明白,就算是不懂技术的人,也能看得津津有味。
后来他还想测试64个Bot组成的集群,每个Bot用的是小模型,按理说手机都能跑。

但没想到问题出在WebUI上,他自己也承认这个界面扛不住这么多Bot同时工作。
不过他没绕开这个问题,反而说小模型只要搭配搜索和RAG,用来收集整理数据还是很有用的。
这种不回避问题的态度,比只展示成功案例要真实多了。
更让人意外的是,他还把电脑空闲的GPU算力捐给了Folding@home项目,用“TeamPewds”的名义,ID是1066966,这个项目是帮着研究疾病的,比如癌症、阿尔茨海默症这些。
之前觉得他就是个搞娱乐的博主,没想到还会做这种公益,把技术用在有用的地方,这点挺圈粉的。
而且他两个月前就分享过用英伟达GPU装“超级计算机”,看来搞AI不是一时兴起。

现在他在YouTube上还是游戏方向的头号UP主,订阅量超1.1亿,但游戏内容这两年增长确实慢了。
他转型搞AI,不光是自己找新方向,还带动了不少老粉。
有老粉说“看到他从打游戏到搞AI,就像看到自己成长一样”,还有人说“虽然看不懂,但觉得有意思”。
我觉得这种影响挺难得的,很多KOL只会跟风做内容,他却能引导粉丝关注技术,这比单纯涨粉有意义多了。
他在视频里说的一句话我特别认同,他觉得AI生成的图像没灵魂还到处都是,但那些盲目恨AI的人也很讨厌。
现在网上要么把AI吹上天,要么把AI说得一无是处,他这种中间立场反而更客观。
AI本来就是个工具,好用就用,不好用就改进,没必要走极端。
现在AI热潮这么火,很多人都想试试但不知道从哪开始。

PewDiePie的项目其实给普通人指了条路,不用花大价钱买服务器,自己装几块GPU,用开源框架就能玩起来。
他从游戏博主转型搞AI,不是放弃老本行,而是把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幽默风格带到了新领域。
以后说不定会有更多博主跟着他的思路走,把技术变得更接地气。
对我们普通人来说,不用怕自己不懂技术,像他一样慢慢“折腾”,总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接触AI。
更新时间:2025-11-0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