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期 | 拆解上市公司:中国电建

中国电建全称叫做中国电力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注册地在北京市,股票2011年在上交所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是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是国务院国资委,组织形式属于央企子公司,审计机构是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行业分类

申万一级行业:建筑装饰(157家)

申万二级行业:基础建设(46家)

申万三级行业:基建市政工程(23家)

主要概念

中国电建主要涉及到的概念有PPP模式,一带一路,中字头,中特估,央国企改革,小金属概念,抽水蓄能,机构重仓,水利建设,特高压,破净股,碳交易,绿色电力,雅下水电概念,风能。

股东数量

股价历史表现

核心业务逻辑

中国电建的核心业务逻辑,本质上围绕着“垫资搞工程”和“转型当房东”两条路径展开。

公司的赚钱方式,核心在于一个“现金→资产→收入→利润”的循环。它把大量现金投入两类资产:一类是为业主垫资建设工程项目,比如水电站、新能源电站或者水利工程。这些投入形成了账上庞大的“在建工程”和“合同资产”,它们代表着未来能收回的工程款。另一类则是公司自己投资建设并拥有的电站资产,比如光伏电站和风电场,这些形成固定资产。前者通过完成施工获取工程收入,后者则通过发电售电获得类似“收租”的稳定现金流。

从收入构成来看,工程承包与设计是绝对的支柱,占了总营收的九成以上。这部分业务的特点是订单规模大,尤其是新能源工程和抽水蓄能项目近年增长迅猛,成为新的驱动力。但它的短板也很明显:毛利率较低,大概在11%左右,而且回款周期往往很长,需要公司持续垫资。

相比之下,公司自己投资运营的电站虽然目前收入占比只有约4%,但盈利能力突出,毛利率能超过44%,其中新能源发电的毛利率更是高达52%。这块业务规模虽小,却是公司战略转型的重点和未来的利润增长点。

至于其他业务,占比很小且趋于收缩。值得注意的是,公司的盈利主要依靠主营业务,非经常性收益占比很低,对利润影响有限。

中国电建在水利水电和新能源工程的设计、施工领域,占据了国内乃至全球相当大的市场份额,比如全国80%的水电设计、78%的抽水蓄能建设。这赋予了它在某些技术壁垒高的环节较强的议价能力,能够“用技术换项目”。然而,这种优势地位是分化的,面对上游的钢材、水泥等大宗材料供应商,公司作为采购方对价格波动敏感,议价空间有限。在实施过程中,公司会将部分劳务和工程分包给更小的施工队,虽然能赚取管理费,但也需要承担相应的管理和合规风险。

而面对下游的大客户——主要是政府、大型能源央企和电网公司时,公司的议价能力往往受到制约。这些客户通常要求较长的付款周期和垫资条件,导致公司积累了大量应收账款和存货,现金回流慢。在传统基建领域,激烈的市场竞争也进一步压缩了利润空间。

因此,中国电建面临的核心挑战在于现金周转的效率。工程业务如同一个“吞现金怪兽”,庞大的前期投入(2024年光投资活动就净流出555亿)与相对缓慢的工程款回收(经营现金流入245亿)形成巨大缺口,不得不依赖持续的银行贷款和债券发行(筹资现金流入487亿)来维持运转。

公司试图通过加快向“电站房东”转型来破局,也就是把重资产投入转化为长期稳定的高毛利现金流,但这个转型本身也需要巨额的前期投入和时间积累。

巴菲特视角分析财务健康程度

当我们用巴菲特的视角审视中国电建,公司在全球水利水电和新能源工程建设领域拥有无可争议的领军地位,这是公司最核心的“护城河”。公司承担了中国绝大多数大型水电站的设计与施工,在抽水蓄能领域更是占据主导地位,并且深度参与了全球大型水电项目。这种源于数十年经验积累、技术壁垒和强大市场份额的优势,使其在承接国家级重大工程时拥有显著的排他性竞争力,这是巴菲特所看重的“经济特许权”特质。

盈利能力方面,中国电建在2024年保持了业务规模的稳健扩张,营收超过6300亿元,同比增长约4%。然而,净利润约为120亿元,较上年有所下降,幅度在7%左右。利润下滑主要反映了复杂外部环境下成本上升以及部分投资项目回款周期拉长的影响。

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虽然从上年9.5%左右降至约8%,但在其所属的重资产基建行业中,仍属于还不错的水平。

财务健康是评估的关键。中国电建的主业造血能力强劲,经营活动产生的实际现金流净额达到245亿元,同比增长超过10%。在投资方面,公司全年投资支出虽仍达556亿元,但较上年显著缩减了超过250亿元。资产规模扩大至近1.29万亿元,伴随的负债也有所增长,短期借款和应付债券规模也有所上升。尽管账上保有1150亿货币资金,且经营现金流健康,但应收账款和存货规模偏高,这也反映了行业特性。

不得不了解的公司发展史

了解这家公司,我们必须从它的历史开始讲。说起中国电建,大家可能觉得这是个老牌国企,确实如此,但它的“正式身份”其实挺年轻,是2011年才挂牌成立的。不过,你可别被这年份骗了,它的“身体”里流淌着两家历史相当悠久的老前辈的血脉——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公司和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公司,再加上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公司划转出来搞水电设计施工的那些业务板块。

在这之前,故事就长了。咱们国家修水电站、建电网的底子,基本就是后来组成中国电建的那些老工程局、设计院打下的。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像刘家峡、葛洲坝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大工程,背后就是这些单位在干。

那个水电建设集团,可以说是全国最早、最核心的水电施工力量,在全国各地都有能征善战的工程队伍,而水电顾问集团呢,就相当于全国水电开发的“大脑”,负责勘测、设计、规划,你想建水电站,哪里行、怎么建,都得靠他们。电网那边划转过来的部分,则是在电力网架设计、火电建设、输变电工程方面很有一套,技术力量很强。

时间到了2011年,国家下了一盘大棋,觉得国内电力建设力量有些分散,在国际市场也面临着自家兄弟互相竞争的情况。为了捏紧拳头形成合力,国家决定把这两大水电主力(水电建设集团和水电顾问集团核心部分),和电网公司剥离出来的那些修电厂、搞电力设计的单位,一口气打包整合在一起。2011年9月的时候,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正式在北京挂牌亮相,这个动作是极其关键的,一下就把原来分散在产业链不同位置的力量,全给打通了。以前设计归设计,施工归施工,现在从规划咨询、勘测设计、到施工建造、设备安装、甚至后期运营维护,中国电建一家全包圆了,成了全球少数几个拥有这么全产业链的电力工程巨头。

成立同年年底,动作也很快,它就把核心的工程承包、勘测设计业务装进了当时已在香港上市的水电建设集团旗下公司(后来改名为了中国电力建设股份有限公司),算是完成了主业在资本市场的初次亮相。紧接着到了2015年,为了筹集更多资金搞发展,它又推动这部分核心资产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发行A股上市,这就是大家在A股市场上看到的那个“中国电建”。

2014年,公司做了个重要的内部收购,把原来隶属于水电顾问集团的那些顶尖水电设计院所吸收合并进上市公司主体,这样一来,集团最核心的技术智囊团就完全握在自己手里了,设计施工一体化协同优势真正发挥出来。同时,它很早就认识到不能光在国内“卷”,国际市场空间巨大。特别是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中国电建成了当仁不让的先锋。它在巴基斯坦搞卡西姆港燃煤电站,在沙特建大型油罐,在老挝、印尼、安哥拉等等国家建电站、修电网、搞水坝,海外业务干得风生水起,项目金额巨大,高峰时期,公司海外营收占比相当可观。

当然,世界在变,中国电建也在调整步子。2010年代中后期,随着国内电力结构的变化,煤电建设放缓了,但国家对新能源、清洁能源的需求爆发式增长。中国电建立刻把重心转向了新能源领域。它利用自己在水电建设里积累下来的技术,大举进军风电、光伏电站的设计建造总承包市场,承接了大量大型风电场和光伏基地项目,成了国内新能源工程建设领域的“领头羊”。同时,它还深度参与了国家快速推进的抽水蓄能电站建设浪潮,这类电站对平衡电网、消纳新能源特别关键,而这恰恰是中国电建在传统水电领域积累的深厚功底能大放异彩的地方。它也在积极探索风电、光伏产业上游,甚至做起了风力发电机和光伏产品的生意,从纯粹的工程建设向上游制造拓展了一点点。

巴菲特视角看行业

中国电建所处的赛道,它本质上扮演着国家关键基础设施建设的核心承包商和部分领域运营商的角色。

这个行业最显著的护城河,源于极高的政策与行政壁垒。想想那些关乎国计民生的超级工程——大型水电站、核电站、特高压输电网络、跨流域调水工程——绝非一般企业可以染指。它需要顶级的工程资质、庞大的资本实力、数十年积累的复杂项目管理经验,以及最重要的,来自国家层面的高度信任与授权。

然而,这个行业的盈利能力普遍面临挑战,核心痛点在于有限的定价权。无论是面对国内政府业主还是国际项目发包方,市场常常呈现买方强势格局。项目通过激烈竞标获得,价格是决定性因素,极易陷入“压价竞争”。尤其在标准化程度较高、竞争更为白热化的普通基建领域。与此同时,成本刚性压力巨大。原材料和人工成本波动上涨时,企业很难将这部分增量完全转嫁给签订了固定总价合同的业主,利润空间受到直接侵蚀。这是行业内普遍存在的、难以规避的经营风险。

行业的增长空间呈现出明显的结构性分化。最大的机遇毫无疑问在于能源结构转型和国家水网建设这两大国家战略方向。同时,由企业投资并长期运营的优质新能源资产,虽然电价受一定管制,但能提供相对稳定的现金流回报,是提升整体盈利质量的重要途径。

贯穿整个行业、对中国电建这类巨头尤为突出的核心挑战,在于现金流的巨大压力。承接动辄数十亿、上百亿的国家级工程,意味着需要先行投入巨额的前期资金。然而,项目的结算和回款流程往往冗长,尤其在地方政府财政紧张时期,应收账款的规模会迅速膨胀,形成沉重的财务负担。

总而言之,这个行业是一个需求基础牢固、增长方向明确、但盈利挑战巨大、且对现金流管理要求极高的领域。

每天拆解一家上市公司,我们下期见。如果本期内容对你有帮助,也可以给我们点赞、转发或打赏。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17

标签:财经   中国   上市公司   公司   水电   电站   新能源   核心   工程   现金流   行业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