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第一次世界大战硝烟散尽,衰败的奥斯曼帝国在欧洲列强的势力瓜分以及不同派别阿拉伯部族的利益冲突中彻底崩溃,现代中东地区的持续动荡,正是那场帝国崩溃引发的漫长余震。一系列新的阿拉伯国家陆续建立,这些新兴国家的政治体系不成熟,经济基础摇摇欲坠,宗教问题导致冲突频发,百年来纷争不断。该书如一部穿越时空的中东游记,以百年中东历史为经纬,巧妙地将作者的现场观察与历史回溯交织在一起,为读者呈现了一个中立而客观的中东乱局全景图。
1982年,两伊战争进行得最激烈时,伊朗恰好发动了几次大反攻,伊拉克被打得落花流水,组织不起有效的进攻。这也是伊拉克最缺乏武器和外部援助之时,人们甚至以为这个国家已经战败了。就在这时,伊拉克的邻国、曾经的好兄弟叙利亚做了一件让人大跌眼镜的事。它把叙利亚和伊拉克之间的输油管道直接关闭,致使伊拉克没有办法把石油送到地中海沿岸。这一下,伊拉克的石油收入大幅度减少,财政崩溃迫在眉睫,总统萨达姆·侯赛因暴跳如雷却又无可奈何,暗自吞下被兄弟黑一把的苦果。
这次事件也反映了伊拉克与叙利亚中东这两个最奇特国家的关系。在20年前,两国关系火热,差一点儿就合并成一个国家。就算到了1982年,两国执政党都是一样的名字,都叫作阿拉伯复兴社会党,实际上,这两党本来就是一个,只是在不同国家建立的不同分支而已。两个国家还都由军事强人实施准独裁统治。
但是,两个国家又总是互相使绊儿,如同在经历一场持久的恶性竞争,争相把对方推向火坑。2003年,伊拉克时任总统萨达姆被美国推翻,此后国内一直无法建立有效的民主制度,而叙利亚则经历着残酷的内战,整个社会处于撕裂状态。更可悲的是,一股叫作“伊斯兰国”的极端武装势力在两个国家上蹿下跳,它们试图取代两个国家政府,利用两国的土地建立一个新的国家,更加剧了这个地区的混乱。
这对“兄弟”国家显得如此与众不同,其根本的原因除了“越近的邻居越知道对方的丑”之外,最重要的则是两个国家奇特的宗派关系。在叙利亚,逊尼派占了人口的大多数,但是掌权的是什叶派的总统;在伊拉克,什叶派占人口大多数,却由一个逊尼派总统统治。这种结构不仅撕裂了国内的社会,还使两个国家之间的关系变得错综复杂。
曾经一段时期,奥斯曼人将伊拉克和叙利亚都并入了奥斯曼帝国,并逐渐形成了现在的格局——伊拉克是什叶派占多数,而叙利亚是逊尼派占多数。然而,随着叙利亚和伊拉克的分别建国,两国的政治版图也发生了变化。尤其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一个叫作阿拉伯复兴社会党(以下简称复兴党)的政党崛起。这个政党是一个跨国性组织,它有两个主要分支,分别在叙利亚和伊拉克。1963年,伊拉克和叙利亚的复兴党分别发动革命,取得了政权。此后,复兴党曾经试图将两个国家合并,却没有成功,反而将各自国内的矛盾激化了。于是两党分家,伊拉克和叙利亚从此失去了合并的希望。
之后,虽然复兴党政权曾经出现短暂中断,但几十年来的大部分时间里,两国主要的执政党都是复兴党。萨达姆·侯赛因和阿萨德分别在两国夺取了政权。阿萨德出身于什叶派分支阿拉维派,而萨达姆出身于逊尼派,于是,两个国家都成了少数派统治多数派的国家,特殊情况彻底成型。
人们发现,两个政权虽然都叫复兴党,且党纲和目标也大同小异,但是,两个国家在互相挖墙脚上一点儿也不含糊。
库尔德问题是两国共同的问题。在北部山区,叙利亚和伊拉克各有一块库尔德人居住地,他们不断要求独立,进行反抗,成了两国政治的疮疤。叙利亚和伊拉克不停地抠着对方的伤疤,避免愈合,支持对方境内的库尔德人,却镇压己方境内的库尔德人。同时,叙利亚支持伊拉克境内的什叶派反对逊尼派政府,而伊拉克支持叙利亚的逊尼派反对什叶派政府,一时间好不热闹。双方都怕对方的实力过强,可以称霸中东。
在伊朗的伊斯兰革命完成后,当时的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侯赛因为了确定伊拉克的地区霸权,决定与伊朗开战。阿拉伯大部分国家都支持属于阿拉伯人的伊拉克,反对波斯人的伊朗,只有叙利亚支持伊朗,反对伊拉克。后来萨达姆发动海湾战争,并受到全世界谴责,叙利亚政府终于得到世界的帮助来反对邻居。
随着伊拉克在战争中元气大伤、陷入动荡,叙利亚的处境也逐渐复杂。长期的权力集中与社会矛盾积压,最终在外部因素催化下演变为持续的内部动荡,国家发展陷入困境。
这两个曾被复兴党理想联结的国家,终究在互相消耗与内部矛盾中走向了各自的困局,折射出中东地区在历史经纬与现实博弈中难以挣脱的复杂困境。
(作者为自由作家、历史学者)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 郭建龙
更新时间:2025-07-1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