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思议,北洋政府居然为我们国家做过贡献?

说到北洋政府,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军阀混战”“国家分裂”“老百姓苦不堪言”。确实,这个1912年到1928年短短16年的政权,给人的印象大多是混乱不堪。但你有没有想过,这么一个看似一团糟的政府,居然也在某些方面为国家干过实事,甚至还挺硬气?

北洋政府是中华民国初期的中央政权,从1912年袁世凯当上临时大总统开始,到1928年张作霖被炸死、国民政府北伐成功结束。16年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正好夹在清朝灭亡和国民政府统一之间。这段时间,国家内忧外患,列强虎视眈眈,国内军阀你争我夺,普通人日子过得挺惨。可就是在这种烂摊子里,北洋政府居然干了些让人刮目相看的事儿,尤其是在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上,没完全掉链子。

这个政府的名字“北洋”,来源于袁世凯当年在天津小站练兵的北洋军。这支军队是当时中国最现代化的军事力量,后来成了北洋政府的核心支柱。掌权的多是军阀出身的大佬,像袁世凯、段祺瑞、张作霖这些人,他们一边忙着争权夺利,一边也得应付外敌,多少干了点正事儿。

北洋政府的16年,换了好几拨人当家,咱们先看看几个关键人物。他们不是什么圣人,但也别一棍子打死,多少有点功劳。

袁世凯是北洋政府的“开山鼻祖”。这家伙1859年出生在河南项城,家里有钱有势,但年轻时不爱读书,科举没考上,就跑去投军。1882年,他跟着李鸿章的淮军混,后来被派到朝鲜当教官,帮清朝挡住了日本的渗透。1895年回国后,他搞起了北洋军,训练出一支现代化部队,算是晚清军改的亮点。

辛亥革命爆发后,袁世凯靠北洋军的实力,逼得清帝退位,自己顺势当上了民国临时大总统。可惜这人野心太大,1915年想当皇帝,结果全国反对,1916年刚取消帝制就病死了,56岁。袁走了,留下一堆烂摊子,军阀割据就是从这儿开始的。不过,他在位时对外蒙古的主权问题上还是下了点功夫,后面再说。

段祺瑞是袁世凯的得力助手,1865年出生在安徽合肥,天津武备学堂毕业,还去德国学过炮兵。袁死后,他成了北洋政府的实权人物,当过好几次总理。他最大的贡献是1917年带着中国参加一战,对德国宣战,收回了天津和汉口的德奥租界。这事儿干得挺漂亮,给中国在国际上挣了点面子。不过他脾气硬,跟其他军阀闹翻,1926年还因为镇压学生运动下台,晚年隐居天津,1936年去世。

张作霖是奉系军阀的老大,1875年生在辽宁海城,从土匪起家,靠打仗爬上来。1920年代,他控制了北洋政府,1927年自封陆海军大元帅。可惜好景不长,1928年被日本关东军炸死在皇姑屯,53岁就没了。奉系势力也散了。不过他在东北的时候,对抗日本侵略还是有点骨气的。

冯国璋和曹锟是直系军阀的代表。冯1859年生在河北,袁死后当过大总统,但没啥大作为,1919年病死。曹锟1862年生在天津,1923年靠贿选当总统,腐败名声在外,1924年被冯玉祥赶下台,1938年去世。这俩人功绩不多,但也算北洋政府的一部分。

这些大佬各有各的算盘,内斗不断,可对外的时候,多少还是得保点国家利益。下面咱们具体看看北洋政府干了啥。

北洋政府时期,列强天天盯着中国,国内还乱成一锅粥。可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在维护主权和领土上干了几件大事,值得说道说道。

1914年一战爆发,欧洲列强忙着打架,没空管中国。北洋政府瞅准机会,1917年在段祺瑞推动下对德国和奥匈帝国宣战,加入了协约国。这步棋走得挺聪明,直接上手收了天津和汉口的德奥租界,还停了对这两国的庚子赔款。更牛的是,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次主动收回租界,打破了列强的治外法权。后来德国还赔了8400万大洋,财政上也缓了口气。

一战后,1919年巴黎和会上,外交官顾维钧代表中国发声,要求把山东权益还回来。虽然列强想把山东给日本,顾维钧硬是没签《凡尔赛条约》,国内五四运动也跟着爆发。到了1921年华盛顿会议,中国代表团继续发力,日本顶不住压力,1922年把青岛和胶州湾还回来了。这事儿从头到尾,北洋政府的外交和军事配合得不错,硬生生给国家争回点东西。

外蒙古这块地,1911年清朝不行的时候,被沙俄怂恿着“独立”。袁世凯上台后,虽然名义上还是中国领土,但实际控制不了。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沙俄完蛋,外蒙古乱了套。北洋政府没犹豫,总统徐世昌和总理段祺瑞拍板,派徐树铮带兵北上。1919年10月,徐树铮带一万多人直接打过去,外蒙古王公扛不住,11月17日递交请愿书,请求取消自治,废除跟俄国的条约。11月22日,北洋政府正式宣布恢复对外蒙古的管辖,军队和官员都派过去了。这次行动干净利落,把差点丢的地盘抢了回来。

英国早就盯着西藏,1904年还打进拉萨,逼清朝签了《拉萨条约》。北洋政府上台后,英国变本加厉,1913年在西姆拉会议上搞了个“麦克马洪线”,想把西藏划走。北洋代表陈贻范不吃这一套,直接跟英国杠上,拒签协议。1914年英国下了最后通牒,威胁不承认北洋政府合法性,陈贻范还是没松口。英国没辙,计划泡汤。这事儿证明北洋政府对外不是一味软弱,关键时候能硬起来。

经济上,北洋政府也干了件大事。1925年10月,北京开了关税会议,13个国家的代表都来了。北洋外交官直接摊牌,要求取消列强对中国的关税限制。谈判桌上争得不可开交,但北洋这边有理有据,列强没办法,最后同意了。会议通过决议,承认中国关税自主权,打破了外国几十年的经济控制。这步走得不容易,对后来国民经济的恢复也有帮助。

北洋政府的这些事儿,之所以让人觉得“不可思议”,是因为它的大环境太差了。军阀天天内斗,中央权威形同虚设,老百姓生活艰难,政府还穷得叮当响。可就是在这种条件下,他们还能在外交和军事上干出点名堂,确实有点出乎意料。比起晚清的窝囊,北洋政府至少在某些时候展现了点骨气,没让列强随便拿捏。

当然,也别把北洋政府想得太好。它的贡献是有限的,内乱没停过,民生问题没解决,腐败也一大堆。收回租界、管住外蒙古这些事儿,虽然硬气,但也没彻底改变国家的处境。可话说回来,能在那种乱世里干成这些,已经不算容易了。

北洋政府的辉煌没维持多久。1928年,国民政府北伐成功,张作霖被炸死,北京政权垮台,北洋时代就这么结束了。袁世凯1916年死了,段祺瑞北伐后隐居天津,冯国璋和曹锟早早淡出,张作霖也死得惨。这帮人走了,北洋政府也就散了。

16年的统治,既有亮点也有糟点。军阀混战让国家四分五裂,老百姓苦不堪言,可在主权和领土问题上,他们又没完全躺平。这种矛盾让人不好评价。你要说它一无是处吧,它确实干了点实事;你要说它多厉害吧,又实在有限。只能说,北洋政府是个过渡产物,带着时代的烙印。

北洋政府的贡献,容易被它表面的混乱盖住。收回租界、管住外蒙古、顶住英国、争取关税,这些事儿虽然没扭转大局,但至少给中国争了口气,为后来的统一和复兴攒了点本钱。咱们看历史,不能光盯着它的烂地方,也得看看它在夹缝里干的那些硬事。

接地气点说,北洋政府就像个破落户,家里乱七八糟,还欠了一堆债,可关键时候也能咬咬牙跟外人干一架,保住点家底。不管咋样,它在维护国家主权上的努力,多少得给它点尊重。你觉得呢?北洋政府到底算不算有点贡献?欢迎聊聊你的想法!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07

标签:历史   北洋   不可思议   贡献   政府   国家   军阀   列强   中国   天津   英国   租界   北洋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