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一个数字震动了整个拉美:墨西哥计划在9月8日的预算案中对华加征关税,涉及近700亿美元的双边贸易额。
这个曾经坚称"不会在中美间选边站"的国家,如今却准备对中国汽车、纺织品、塑料等商品挥起关税大棒,幅度可能高达200%。
特朗普的"北美堡垒"战略究竟有多大威力?中国又将如何应对这场精心布局的全球围堵?
编辑:77
墨西哥这一手,够狠的。
就在两天前,墨西哥总统辛鲍姆还在公开场合强调与中国的"互利合作"。
但现实往往比戏剧更加戏剧性,特朗普的电话施压战术看来真的奏效了,这个曾经在中美间左右逢源的拉美大国,如今也不得不做出艰难选择。
来看看具体的时间线,就能感受到这种压力的真实存在。
8月25日,特朗普公开表态要对中国加征200%关税。
仅仅两天后,墨西哥政府内部就开始起草对华加税的预算提案,涉及汽车、纺织品、塑料等核心商品领域。
这种"神同步"绝非偶然,背后是特朗普团队从2025年开始就对墨西哥政府持续不断的"软硬兼施"。
说白了,就是围绕一件事:让墨西哥效仿美国,对中国商品加税。
墨西哥一开始还挺有骨气,坚称不会在中美之间"选边站",但随着特朗普的电话攻势越来越密集,态度开始松动。
知情人士透露的信息很说明问题。
墨西哥政府打算对中国商品提高关税,预算草案预计9月8日前送交国会,虽然具体税率还在商议,但方向已经明确。
有意思的是,这次加税的理由听起来冠冕堂皇:"保护国内厂商免受中国廉价商品冲击"。
但明眼人都看得出,这不过是为了讨好美国而找的借口罢了。
真实情况是什么呢?
中国商品这几年在墨西哥市场确实风生水起,特别是汽车领域,中国品牌销量猛涨,连俄罗斯都被挤下了"最大出口国"的宝座。
墨西哥本地制造商早就叫苦连天,结合国内压力和外部施压,墨西哥政府这一刀,既是对内的安抚,也是对外的投名状。
特朗普的真实意图,现在已经暴露无遗。
比起直接对中国动手,他现在更热衷于让美国的"朋友们"一起上阵。
墨西哥就是他手中最重要的一张牌,因为这里涉及一个关键问题:转运贸易。
特朗普一直在炒作所谓"中国商品通过墨西哥再流进美国"的说法,声称这是中国在钻关税的空子。
从技术层面看,这种指控并非完全没有道理。
中国企业确实可以通过在墨西哥设厂或者转口贸易的方式,规避美国的高额关税。
于是特朗普不断打电话给墨西哥总统,连"北美堡垒"这种极具冷战色彩的词汇都搬出来了。
意思很明确:你要是还想享受北美自贸协定的好处,就得站在我们这边。
这种胡萝卜加大棒的策略,效果确实立竿见影。
墨西哥不仅选择了配合,甚至主动提出要和美国、加拿大建立一个"北美制造链联盟"。
想法很美好:靠拉帮结派把中国商品堵在门外。
但现实问题摆在那里,墨西哥加关税能解决竞争压力吗?
答案是否定的,其国内制造能力根本无法立刻顶上缺口。
过去几年里,墨西哥本地企业正是借助中国的零部件和原材料实现了产业升级。
如果真的断了这条链,吃亏的恐怕不止一家两家。
更深层的问题在于,这反映了特朗普全球贸易战略的一个重要转变。
从最初的直接对华施压,转向现在的"先收拾盟友,再围堵中国"策略。
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的表态也很说明问题。
他公开表示要"保护本地产业",言外之意就是:我们也不想这么干,但美国脸色难看,现实就是如此。
墨西哥的选择,只是这场全球博弈中的冰山一角。
特朗普的野心显然不止于北美,而是要在全世界复制这种模式。
看看他在亚洲的布局,越南已经被拿下了。
对越南转运到美国的商品加征40%关税,针对的就是中国商品的第三国转运。
接下来的目标是印度,这个有着巨大市场且与中国贸易关系紧密的南亚大国。
美国近来频繁对印度施压,想要将其拉入围堵中国的圈子,完成对中国商品的全球封锁。
在欧洲方面,特朗普已经搞定了欧盟。
欧盟在特朗普的关税大棒下选择屈服,支付15%的关税和高达1.3万亿美元的投资承诺。
作为交换,欧盟选择拿中国进口商品开刀,以对冲美国加征的高额关税。
这种连锁反应的威力不容小觑。
如果真的形成"北美堡垒"加亚洲印越、欧洲诸国的全球包围网,客观上确实会对中国构成巨大压力。
但历史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经济规律终将战胜政治意志。
看看那些被迫"站队"的国家,哪一个不是严重依赖中国市场和中国商品?
一旦中国断了原材料供应,这些国家的制造业能撑多久?
世界银行的数据很说明问题:贸易战已经造成美国国内3200亿美元的进口成本上升。
物价上涨、项目延期、股市失血,低收入家庭首当其冲。
这笔账,美国民众迟早要跟政府算清楚。
更让人深思的是,中国这边的反应相当淡定。
不仅在出口上转向新兴市场,还把这场博弈当成了产业升级的机会。
高科技、芯片、人工智能这些领域,中国正在加速国产替代。
就像外交部发言人林剑说的那句话:"吹灭别人的灯,并不会让自己更光明"。
面对这场精心策划的围堵,中国真的束手无策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中方早就划下了红线。
第一张王牌,就是稀土这个杀手锏。
中国控制了全球90%以上的稀土出口,能够卡住全球工业升级与智能生产的咽喉。
各国如果联合特朗普围堵中国商品,中国完全可以禁止稀土出口作为反制。
今年4月份,美国刚宣布对中方加征高关税,中国商务部立刻启动反制措施,限制部分稀土出口。
这一招的威力立竿见影,让美西方国家哑口无言。
第二张王牌,是外交破局。
中国正在通过外交途径加强与各国的交流合作,揭露特朗普关税战略的本质。
目前中印关系已经开启互访和对话,特朗普对印度50%的关税昨天生效后,印度并没有投降。
这说明在这一局中,印度选择了中国,特朗普在亚洲布的网出现了破绽。
第三张王牌,是经济升级这个根本出路。
打铁还须本身硬,中国正在提高经济发展质量,逐渐减少廉价商品出口。
替换成高精尖和不可替代的产品出口,当中国商品成为各国不可替代时,自然也就站稳了世界市场。
就不惧怕美国制定的任何围堵政策,这就是我们提出要搞高质量发展的原因所在。
中国外交部的表态也很明确:"贸易战没有赢家"。
但话虽如此,该反击的时候中国从不手软。
参考近段时间中方对加拿大的反制措施,比如对加拿大油菜籽采取反倾销措施。
这既是对加拿大的反制,也是对墨西哥以及其他有类似想法国家的明确警告。
中方的态度很清楚:"虽远必诛"!
损害中方利益就必然要付出代价,这个红线早就划下了。
更重要的是,墨西哥这次的加税举动,并不代表贸易格局就此重塑。
中国制造的优势不是靠几个税率数字就能抵消的。
从物流到供应链,从成本到效率,中国的产业能力早已深度嵌入全球市场。
断链的代价有多大,墨西哥自己心里也清楚。
墨西哥这次"选边站",看似是向美国靠拢,实际上是在赌一个不确定的未来。历史告诉我们,经济规律终将战胜政治意志。
"北美堡垒"再坚固,也挡不住全球产业链的自然流动。中国制造的竞争力,不是几个关税数字就能抵消的。
面对这场精心策划的围堵,你认为中国的应对策略哪一招最关键?欢迎分享你的看法。
更新时间:2025-09-0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