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岁的李鹏遇到了毛主席,一句话获毛主席预测:这娃以后了不得

李硕勋是革命岁月中的一位英雄,他的牺牲也让无数人痛心。

但最难以接受的是他的家人,而他的孩子李鹏当时才3岁。

幸而,失去父亲后,李鹏得到了很多革命前辈们的关注,其中包括周总理夫妇和陈云等革命老前辈的关爱。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毛主席曾在一次偶遇中预测:这娃了不得,将有会有大作为。

那么,李鹏为何会被毛主席如此预言?他又在之后做出了哪些贡献?

李鹏

李鹏的少年岁月

1931年9月5日,李硕勋因叛徒出卖不幸被捕后英勇牺牲,这给他的妻子赵君陶带来了巨大的打击,而那个时候,他们的孩子李鹏才刚刚三岁。

此后,赵君陶带着李鹏辗转各地,他们去了四川的一个小村庄,在那里,母子俩的生活一度处于贫困与困顿之中,但赵君陶始终没有放弃对李鹏未来的希望。

后来,她带着李鹏来到了成都,重新开始了生活,虽然环境依旧艰难,但母亲的坚强与勤劳,给李鹏带来了无限的温暖和力量。

后来,随着抗日战争的爆发,李鹏的命运开始发生了戏剧性的转折。

到了1941年,年仅13岁的李鹏还被周总理夫妇接到重庆,随后又被送往延安,在那里度过了五年的少年时光。

延安,曾是革命的圣地,也是中国共产党最初的精神家园,在这片土地上,李鹏与无数志同道合的年轻人一同生活,接受了延安精神的熏陶。

他在这里学到了坚韧与无畏,也学会了如何在困境中保持冷静与理智。

同时,在那里,他也得知了很多革命先烈和无数次关于共产党员英勇奋斗的传说,也在那些故事中,渐渐明白了自己肩负的责任。

不过,最令李鹏铭刻于心的,还是那次与毛主席的偶遇。

那是在1942年的一个周六,14岁的李鹏在闲暇时前往杨家岭去探望父亲的战友陈云,而为了款待李鹏,陈云特地带他去了延安的一个小灶食堂。

食堂里,锅碗瓢盆的碰撞声与菜香交织在一起,恰在这时,意外的一幕发生了。

当陈云与李鹏正要坐下时,毛主席正好走了进来,大家都自觉站起身来,向毛主席行礼致敬,陈云见状,也连忙起身与毛主席打招呼,李鹏见状,亦随之起身。

面对毛主席,这个少年显得有些紧张,也有些好奇,毕竟,对于李鹏来说,毛主席是那个时代最伟大的存在之一。

毛主席也在坐下后,注意到坐在自己对面的李鹏,他好奇地问陈云:“这个小孩是谁?”

陈云答道:“这是李硕勋的儿子,李鹏。”毛主席一愣,随即微笑着对李鹏说道:“你父亲是个伟大的英雄,你也要好好学习,像他一样,做一个有担当的‘伟丈夫’。”

毛主席那番话,简短却充满力量,那一刻也让他感受到作为李硕勋的儿子,他的责任不仅仅是继承父亲的名字,更要继承父亲的精神,成为国家和民族的栋梁。

接着,毛主席又轻描淡写地问李鹏:“你喜欢看什么书?”李鹏略微思索了一下说喜欢看《三国演义》,还对曹操表示很称赞。

听到这个答案,毛主席显得有些惊讶:“哦?你喜欢的是曹操吗?”

李鹏点了点头,随即说:“我觉得曹操是个很能屈能伸的人,他能知人善任,又能团结手下,尤其在乱世中,能展现出极强的领导力。”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三国演义》中曹操常常被视为反派人物,很多人更偏爱诸葛亮或关羽这类正义化身。

但李鹏却从一个少年的角度,独辟蹊径地看待曹操的领袖魅力,这让毛主席感到一丝意外与欣慰。

接着,他露出了笑容说道:“这个小娃娃,了不得啊,我看他将来一定有大作为,必定能成就一番事业。”

后来,无论未来如何,李鹏始终记得那个温暖而坚定的目光,始终记得毛主席那句对他未来的预言。

而他也如预言一般,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使命与担当,不过,李鹏的仕途并非直接铺开,而是在多重挑战中磨砺出来的。

电力部门的起步

1948年,李鹏被送去苏联留学,期间,他学的是电力专业。

1955年回国后,他没有立刻进入国民经济的核心领域,而是被分配到了较为基层的工作岗位,开始了自己的实习生涯。

那时,他并没有感到气馁,而是顺应时代的要求,将所有精力投入到实际工作中。

当时,电力是国家建设的基础,电力的不足甚至可以阻碍一切其他工作的开展,李鹏看到了其中的机会与挑战,决定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这一行业。

他每天与电力的各类设施打交道,这让他不仅在技术上积累了经验,更在工作中锤炼出了自己处理复杂局面、应对各种挑战的能力。

尽管他表现突出,李鹏依然经历了较为严峻的挑战。

随着改革的深入,许多曾经的干部与年轻人开始面临复杂的政治局势,李鹏的家族背景,以及与许多老革命前辈的关系,也让他成为了被“打压”的对象。

尤其是在六十年代,李鹏被下放到基层进行劳动改造,遭遇了许多生活与工作的磨难。

但在那段艰难的岁月里,李鹏依然保持着对工作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他在艰难的环境下依旧不放弃学习,保持着高度的自律,始终没有放弃自己对电力行业的兴趣与信念。

1976年,李鹏重新回到了国家电力部门,此时的他,已经具备了比许多同行更为丰富的实战经验与技术能力。

短短几年时间,李鹏通过自己的努力与成就,终于得到了同事和领导的认可,他被推荐到了更高层次的工作岗位,并开始接触到更为复杂的电力系统管理工作。

毛主席预言的实现

后来,李鹏的仕途,虽然经历了起伏与波折,但最终如同毛主席当年的预言一般,逐渐步入了国家的最高领导层,成为了共和国的重要领导人之一。

1979年,李鹏被任命为水电部副部长,这一职位标志着他在政府中影响力的迅速扩展。

在水电部工作期间,李鹏不仅成功推动了多个大型水电项目的建设,还提出了我国能源政策的长远规划,其中尤为突出的是他在核电站建设方面的大胆构想。

李鹏认为,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传统的煤炭能源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核能成为了未来发展的关键。

尽管这一建议在当时遭遇了不少争议,但李鹏坚定地推进核电建设,为我国后来的能源结构多元化奠定了基础。

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和改革开放的深入,李鹏还逐渐从一个技术性人才转变为国家政策的关键决策者。

1983年,李鹏正式被任命为国务院副总理,负责经济、能源等重要领域的工作。

这任命,标志着李鹏正式进入了中国政坛的核心圈层,也意味着他将肩负起更为重大的历史责任。

而他所推动的每一项政策,都在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积累力量,为国家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在副总理期间,李鹏尤其注重国家基础设施的建设,尤其是在能源、交通、通信等领域的长远规划。

在他主导下,中国加大了对能源行业的投资,不仅提高了电力供应的可靠性,也推动了天然气和石油等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到了1993年,李鹏正式被任命为国务院总理,成为了中国的最高行政长官。

此时的李鹏,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治国理政经验,拥有着深厚的政治背景和坚实的群众基础。

作为总理,李鹏的工作更加繁重,责任也更加重大,他不仅要协调国内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还要与国外领导人进行外交磋商,推进中国的现代化建设。

在这一时期,李鹏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政策,包括推动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加强国内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等。

李鹏的总理生涯中,最为突出的是他在经济领域的深远影响,在他的领导下,中国经济持续增长。

尤其是在改革开放的深入推动下,国内市场逐渐向外资敞开,外资企业的引入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的繁荣。

此外,李鹏还积极推动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参与。

他不仅通过与世界主要国家的合作,促进了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还通过加强与国际组织的合作,推动了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力。

在李鹏的领导下,中国经济持续融入世界经济体系,逐渐成为全球最重要的经济体之一。

直到2003年,李鹏辞去一切职务,正式退出领导岗位,但他依旧关心着家国大事。

可以说,从一个烈士遗孤,到一名普通的电力工程师,再到国家最高行政领导人,李鹏走过了一条充满挑战与磨砺的道路。

而在这条道路上,他不仅见证了中国从封闭到开放、从贫弱到强盛的巨大转变,也在自己的一生中,不断践行着为国家、为人民服务的初心。

同时,毛主席曾在李鹏年少时对他作出的预言,成了他政治生涯的真实写照。

2019年7月22日,李鹏在北京离世,享年88岁。

尽管他已经离开,但他的精神与影响依然活跃在中国发展的各个领域,继续推动着这个伟大国家向前迈进。

他的政治成就、对我国改革的贡献,也将永远铭刻在我国历史的篇章中。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为提高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文中部分观点仅为个人看法,请理性阅读!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17

标签:延安   中国经济   中国   父亲   能源   领域   电力   未来   国家   历史   工作   李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