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好好
编辑|司徒夜
一张开除公告,让沉寂半年的“李欣莳事件”再度引爆全网。
一些网友拍手叫好,而官媒的一句“隐私不应被游街”却让舆论风向陡然反转。
原来,这场全民审判中,我们可能都忽略了更重要的东西。
7月8号,大连工业大学学生工作部(处)发布了一份公告。
这份公告,是关于一个同学的开除学籍处分的公告。
公告一经发布,迅速吸引了媒体的关注,登上热搜,再次引发轩然大波。
网友一看,这个同学不就是去年跟外籍电竞选手发生关系的李欣莳吗?
去年年底,李欣莳去往上海支持自己喜欢的电竞选手——来自乌克兰的Zeus。
原本以为这只是一场简单的偶像和粉丝之间的双向奔赴,结果两人竟然在认识三小时后就发生了关系!
更让人感到无语的是,Zeus在事发4天后把两人在一起的私密视频发到了粉丝群中。
而且还在视频中打上了“中国女孩一天征服”之类的标签,实在让人愤恨不已。
这一视频迅速在全球范围内传播开来,电竞圈以及各大社交媒体瞬间被点燃。
李欣莳的个人行为,就这样毫无征兆地上升到了“国格”争议层面。
随着事件的持续发酵,她的个人信息在网上被曝光出来。
网友发现,她仅仅只有21岁,是大连工业大学的一位在校学生。
平常省吃俭用,但是在追星这件事上可谓是大手笔。
更有网友扒出,她去上海那次的机票还是当时她男朋友出的。
看到这种情况,网友纷纷站出来指责她道德层面的瑕疵。
而她所在的大连工业大学,也成为了众矢之的,网友呼吁学校一定要严惩李欣莳。
然而,事情过去半年,才有了7月8号的这份公告。
网友不禁质疑,难道是学校终于扛不住舆论的压力,放弃对李欣莳的“包庇”了?
其实不然,学校早在今年四月份就对李欣莳启动了处分程序。
《大连工业大学学生违纪处分规定》第十九条第六款明确:
与外国人不正当交往,有损国格、校誉的,视情节给予记过及以上处分。
再加上其他的条款,学校拟给予李欣莳开除学籍的处分。
但学校尝试了各种方式想向李欣莳送达这份告知书,但均未成功。
学校无奈之下,只好通过公告的方式来通知李欣莳,只要公告满60天就可生效。
对于这份公告,一部分网友坚决支持学校的处分决定。
在他们看来,李欣莳在有男友的情况下,与其他人发生关系,这种行为实在不道德。
而且,在外国人眼中,李欣莳代表的是中国女性的形象。
那些污名化的标签,无疑会让世界对中国所有女性戴上有色眼镜。
学校依据相关规定对其进行开除学籍的处分,是在维护国格与学校教育的尊严,合情合理。
他们强调,学校作为教育机构,有责任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规范和引导。
对于这种严重违背道德和损害国家形象的行为,严肃处理才能起到警示其他学生的作用。
然而,另一部分公众却对此提出了强烈的质疑。
他们认为,虽然李欣莳的行为确实存在道德瑕疵,但主要过错方无疑是Zeus。
Zeus未经李欣莳同意,擅自传播私密视频,这种行为已经涉嫌违法。
但他仅仅遭到俱乐部象征性地谴责,并未受到应有的法律追责。
反观李欣莳,却要面临学业清零,甚至可能社会性死亡的严重后果,这对她来说极不公平。
同时,学校采用公告送达的方式,直接透露学生的姓名等信息,也涉嫌侵犯学生的隐私权。
就在公众对于李欣莳被开除学籍一事争论不休之时,官媒等纷纷集体发声,直戳事件本质。
《环球时报》发表评论称,即便李某某因违纪面临处分,她的个人信息也不应被随意泄露或滥用。
要防止李欣莳的隐私被进一步侵害,避免其遭受二次伤害。
同时,还要追究泄露李欣莳隐私的 Zeus的法律责任。
这一观点,让人们开始重新审视这一事件中被忽视的隐私问题。
知名律师河南泽槿律师事务所主任付建指出,此次事件存在多个争议焦点。
首先,学校是否有权力评价学生的私生活,尤其是当学生行为仅涉及道德层面。
在学生未违反法律法规时,学校管理权限和范围的界定十分模糊。
其次,处分程度是否恰当值得商榷。
李欣莳的行为属于私人生活范畴,将私德问题上升到开除学籍的程度,处罚或许过于严厉。
再者,外籍电竞选手Zeus将亲密照公开炫耀,涉嫌侵犯他人隐私及传播淫秽内容。
Zeus未受到任何法律或纪律层面的处罚,而李欣莳却要面临被开除学籍,这显然不公平。
资深媒体人胡锡进也发表了千字长文评论此事。
他认为李欣莳的行为确实伤害了家人和男友,影响了学校的声誉,但将其上升到有损国格的高度并不严肃。
实际上,Zeus的道德水准更为低下。
李欣莳在不了解对方的情况下允许拍摄视频和照片,显得天真、轻率,理应受到谴责。
但她也是受害者,不应完全由她承担责任。
相比之下,Zeus更加无耻,更应受到谴责。
胡锡进建议对Zeus进行经济制裁,禁止他进入中国。
同时认为大连工业大学的做法值得商榷,学校应该保护李欣莳,而不是通过开除学籍的方式将问题扩大化。
应对其进行批评教育,如给予记过处分或留校察看等,关键在于治病救人。
在众多声音的影响下,舆论风向逐渐发生了反转。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在这起事件中,我们不能仅仅将目光聚焦于李欣莳的私德问题。
Zeus的违法行为为何没有得到应有的追究?
学校在处理这一事件时,是否充分考虑了学生的权益和未来?
当个人隐私与道德、学校管理、公众舆论等因素交织在一起时,该如何寻求更为公正合理的解决方案?
李欣莳的私德存在问题,这一点毋庸置疑。
但学校一锤子下去直接开除加全网公示的做法,真的完全正确吗?
学校处罚犯错学生,出发点本是为了维护学校秩序和教育尊严,无可厚非。
然而,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分寸的拿捏至关重要。
你对这件事是什么看法呢?
资料来源:
观察者网|大连工业大学:鉴于李欣莳不当行为造成恶劣负面影响,拟开除其学籍
封面新闻|大连工业大学通报:李某某拟被开除学籍,“与外国人不正当交往,有损国格、校誉”
新浪微博|环球新闻
更新时间:2025-07-1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