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敢信吗?
在一场没有硝烟的芯片战争中,一向以技术霸权横行世界的美国,竟然被我们中国狠狠地“垄断”了一回!
在计算机图像输入这个核心领域,一家中国公司,硬生生地从美国、日本巨头嘴里,抢下了全球超过60%的市场份额,把自己的“中国芯”,印在了全世界的电脑上!
更狠的是,缔造这个神话的“芯片之父”,正是美国人自己培养出来的顶尖天才。
他放弃了硅谷的大好前程,毅然回国。
故事的开始,是一场刻骨铭心的羞辱;而故事的结局,则是一场酣畅淋漓的复仇。
今天,咱们就来讲讲这位“弃美回国”的猛人,以及他为中国锻造出的、那件堪比核武的国之重器!
故事的主人公,名叫邓中翰。
1997年,他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毕业,是这所顶级名校建校130年来,第一个横跨理、工、商三个学科的毕业生。
妥妥的“天之骄子”,毕业后直接进入硅谷,前途一片光明。
然而,1999年10月,他受邀回国参加建国50周年国庆观礼。
天安门城楼上的阅兵,让他热血沸腾,一个念头在他脑中挥之不去:“国家培养了我,我应该回去,为她做点什么。”
当时,中国最痛的是什么?
没有自己的“芯”!
电脑、手机、相机……所有电子产品的心脏,都依赖进口。人家一断供,我们整个信息产业就得瘫痪。
于是,邓中翰放弃了美国的一切,带着一支同样怀揣报国梦的硅谷团队,回到了北京中关村,创立了“中星微”,立志要造出属于中国人自己的芯片。
理想很丰满,现实却给了他一记响亮的耳光。
创业初期,他带着团队和初步的构想,满怀希望地去拜访当时在图像处理领域不可一世的日本巨头——索尼。
结果呢?
人家的高管,连PPT都没听完,就傲慢地打断了他:
“我们索尼是这项技术的鼻祖,有几百个专利。你要是想学,可以去看看我们的展览,但我们没时间听你推销。”
整个会面,不到5分钟,邓中翰和他的团队,就被客客气气地“请”出了门。
走出索尼大楼的那一刻,邓中翰回头望了一眼,只说了一句话:“Iwillbeback!(我还会回来的!)”
这句看似轻描淡写的话,背后是无尽的辛酸。
当时的他们,不仅被巨头鄙视,在国内更是举步维艰。
为了省钱,办公室冬天连暖气都舍不得开足;为了发工资,他和几个创始人,甚至把自己的房子和股票都抵押给了银行去贷款。
更要命的是,当时全中国,几乎都找不到有经验的芯片设计人才。
没办法,邓中翰只能自己跑到清华大学,亲自开班授课,从零开始,培养自己的第一批兵。
这就是“中国芯”的起点——在内忧外患的绝境中,用一种近乎悲壮的方式,开始了绝地反击。
就在邓中翰团队快要弹尽粮绝的时候,一只“大手”伸了过来。
这只手,就是国家。
邓中翰的报国之心和团队的技术实力,引起了国家高层的注意。
原信息产业部果断出手,将邓中翰的创业项目,直接升级为国家级的战略任务——“星光中国芯工程”!
这一下,性质完全变了。
这不再是一家民营企业的单打独斗,而是一场由国家在背后统一协调、配置资源的“人民战争”。
这就是后来被学者们反复研究的“新型举国体制”的雏形:国家搭台,企业唱戏,市场和行政力量拧成一股绳,向着最难啃的“卡脖子”技术,发起总攻!
有了国家做后盾,邓中翰和他的团队,彻底爆发了。
他们以“两弹一星”的元勋为榜样,在一个冰冷的办公室里,夜以继日地进行着一场没有硝烟的冲锋。
仅仅两年后的2001年,奇迹发生了。
中国第一枚拥有100%自主知识产权的百万门级超大规模数字多媒体芯片——“星光一号”,横空出世!
这一刻,彻底终结了中国“无芯”的历史!
当芯片测试成功,灯光亮起的那一瞬间,实验室里,这群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年轻人,哭得像个孩子。
他们知道,自己亲手为这个国家,在信息战场上,锻造出了第一件“核武器”的雏形。
“星光一号”的诞生,只是反击的开始。
真正让全世界,尤其是当初那些瞧不起他们的美国、日本巨头们“懵圈”的,是接下来发生的事情。
凭借着过硬的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中星微的芯片,开始被苹果、三星、惠普等一系列国际大厂悄悄采用。
2005年夏天,最戏剧性的一幕上演了。
当年那个把邓中翰“请”出门的索尼公司,在其最新款的笔记本电脑上,不得不乖乖地用上了跳动着“星光中国芯”的摄像头。
邓中翰兑现了他当年的诺言:“I'm back!”
而且,是以征服者的姿态回来的!
这之后,中星微便开启了“开挂”模式。
“星光”系列芯片一路迭代,全球累计销量突破一亿枚!
在全球计算机图像输入芯片这个细分市场,中星微的份额,一度超过了60%!
美国人、日本人、韩国人,只要你想用电脑开个视频,对不起,你都得向这家中国公司,间接地“交税”。
2005年11月,中星微更是成功登陆美国纳斯达克,成为中国第一家,完全凭借自己的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在美国上市的芯片公司。
2009年,年仅41岁的邓中翰,当选为中国工程院最年轻的院士。
现在,你明白标题里那句“研发成果堪比核武”,是什么意思了吗?
在一个没有芯片安全,就没有信息安全,更没有国家安全的时代,一个关键领域的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其战略意义,丝毫不亚于我们在60年前拥有自己的原子弹!
它让我们在这个领域,挺直了腰杆,不用再看任何人的脸色!
这,就是邓中翰这位“弃美回国”的科学家,为我们带来的、最硬核的礼物。
参考资料:
他靠什么结束了中国无“芯”历史?.人民政协报.2020-11-17
中国芯之父邓中翰三好生写下传奇人生.中新网.2009-06-09
“中国芯之父”邓中翰:实现“弯道超车”的动力在创新.央广网.2017-09-12
最年轻院士邓中翰:终结了中国无“芯”历史.中国江苏网.2018-04-11
中国工程院院士邓中翰:新型举国体制,解决“卡脖子”问题.中国组织人事报.2019-12-09
更新时间:2025-10-2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