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我是喜喜,一个靠写作旅居世界的自由职业者,无限游戏新玩家~”
人不可能一直勇往直前,坚不可摧的。
我感到疲惫,身心软弱时,就会回到自己的精神小屋,重温那些能带给我安全感的影视节目。
沉下去,和无数个过去的自己,围坐在一起,慢慢等能量复苏。
一起来看看这些我会反复重温的影视类精神粮食吧。
01.韩剧《机智的监狱生活》
大概讲的是,一个商业价值极高的棒球选手为保护妹妹重伤qj犯,被关进监狱后遇到的人和事。
个人感觉就是,一个大智若愚的男菩萨进到罪恶之地度化众生的半搞笑半幽默故事。
男主真的极具人格魅力,每个室友哪怕牺牲自己都要先护着他,狱警朋友专门转岗过来陪他坐牢,狱长大开绿色通道给他建训练室,狱警和室友轮换着陪他做康复运动。
为啥呢?因为男主是一个非常真诚的人。
打棒球成名后,和前辈同事们去餐厅吃饭,见到多年未联系的发小(转岗的狱警朋友),就站起来主动打招呼,和同桌的人热情地介绍,看前辈们不重视自己的朋友,就认真强调,“这是我最好的朋友。”直到他们站起来做出礼貌的回应。
还有,初进监狱时遇到一个聪明的“监狱通”小跟班,各种给他科普里边的生存之道,偶尔提到自己多次进监狱的家庭原因,好似毫不在意地自己的悲惨命运。我和他都以为男主没有认真在听,比如叫他不要喝海带汤,要不然上诉会失败,但话刚落音,男主已经喝完放下碗了。
但小跟班也是后知后觉,男主把他说的话都听进去了,甚至能感受到他的心之所求——想要病重的妈妈活下来。所以,男主偷偷打电话给自己的经纪人,帮小跟班交清一切手续费用,什么都没说。直到小跟班联系家里时才知道,男主的行动总是远胜于语言。
后来,小跟班想报答男主,听男主说想吃监狱里绝对买不到的冰淇淋。就用自己仅存的一点零花钱买来薯片和牛奶,利用室外的冷空气自己捣鼓了一袋简易版的冰棒。
他以为自己还有很多时间,可以利用他的小智慧24小时守在男主身边,助力对方出狱重回赛场,但冰淇淋还没冻好,他即将转监狱的通知就来了。
告别的那段,我真是看一次哭一次。
02.国产剧《琅琊榜》
它是每年进入秋冬季后,我必会窝在温暖房间里重温的剧。
我很喜欢它的群像和造景。
它不是足智多谋梅长苏的独幕戏,里面还有稳重大气,可四两拨千斤的静妃;巾帼不让须眉的霓凰郡主;志气昂扬,霸气护姐的小王爷;爱吃零嘴,心性单纯却拥有盖世武功的飞流;嘴欠却医术高明的琅琊阁阁主;拥有至高权利,却满心猜忌的老皇帝;手段阴狠毒辣却痴情于长公主的谢玉;赢在起跑线却难带动的草包太子,最喜欢他破防那一句:
“梅长苏,又是这个梅长苏。这京城这么多的宅子他不要,偏偏一买就买到那。”
另外,就是苏宅的设计了。我最喜欢的房子就是苏宅,感觉那就是我梦想的家。
从外面看朴实无华,但里面的布局精巧,面面俱到。方便飞流的练武场,静谧的书房,温馨的会客厅......檐下观雨,廊下畅聊,吹着穿堂风,夏天吃甜瓜,冬日煮茶烤橘子听古筝。
有苏哥哥在,有江左盟的朋友在,不管外界的风暴刮得有多么疯狂,我都不会害怕,好好温书习武就行。
我前几年看这部剧时,总有一个心结过不去,那就是梅长苏最后的“身份放弃”和“战死沙场”。总有一种到头来为他人做嫁衣的不甘感,太孤独了。
后来,读我很喜欢的赛博小说,看到隗辛说的那句,“黑蛇(无光组织的大boss)可以是我们其中的任何一个,但唯独不能是剥夺者233。”
我现在释怀了,因为随着不断成长,我开始意识到:
百姓是需要“理想叙事”的,不太能接受“诡谲之术”的真相。不然就像童话变成纪录片,再也没有人相信真命天子的故事了。
而聚光灯本身就是权力分配的一部分。谁站在聚光灯里,谁就承担风险,接受无死角的审视和监督,获得名声。而谋士,操盘手往往选择或被迫避开,是因为他们代表的是理性、计算、牺牲——这些东西太真实、太锋利,不适合被大众歌颂。
那么梅长苏的死是有必要的吗?我现在觉得是,甚至是理想化的必然。
我这几年常在想的一个问题就是,如果梅长苏身体健康,那么萧景琰会不会慢慢也开始猜忌,变得多疑?
我想,会的。哪怕再纯粹的人,只要身处权利结构中,都会被系统性的不安所腐蚀。弱小的个人是很难对抗庞大的体系的。尤其是当他意识到——“我只是被扶上来的那一个,而不是真正主导的一个”。那种被操纵感,会慢慢滋生出恐惧与排斥。
梅长苏之所以能成为理想的谋士,是因为他带着病、带着死志,带着复仇后的告别心态。他一开始就注定要离场,他的短暂性恰恰成为了他可以被信赖的筹码。如果他健康,他可能会退隐江湖,但历史从不会允许一个健康的林殊存在。只有他消失了,理想才不会消失。
所以,结局停在这里刚刚好,再往下写,就不是美好,而是真实了。再真实一点,就会沦为残酷,那我们就都不忍再看下去了。(说的就是你,第二部!)
03.韩综《三时三餐》
我最爱的日常下饭剧,分好几个系列,比如渔村篇、牧场篇、女子篇。
请的基本都是韩国比较踏实稳重的艺人,每月抽几天回到乡下体验自给自足的慢生活,自己耕地种玉米,用砖头垒炉灶做饭吃,热死人的三伏天里也照样在烈日下劈柴烧火,一天做满三顿饭。
想吃肉就去村里找活干,挖红薯摘西瓜等等,自己挣钱采购食物。倒霉一点的,被发配到人烟稀少的海岛,蹲一个有钱也等不开的缺货小卖铺,看天靠海吃饭,能钓到鱼就有肉吃,没有就吃萝卜洋葱豆芽大白菜。
制作者最多提前几个月帮嘉宾种一些果蔬,养几只鸡,其余的都是嘉宾自己捣鼓。基本每天起床就是做饭,洗碗,刚吃饱又开始准备下一餐,想偷懒还不行,因为真的会饿晕,还有就是不做事就没素材,观众看啥。
更搞笑的是,节目组和请的嘉宾还会点菜,让常驻想尽办法也要做出来。所以,时不时就会出现那种三更半夜还在忙着做晚餐的情况,边打瞌睡边烧火做饭,也是非常尽责了。
我没有食欲的时候,就会去看他们慢慢做饭,好好吃饭。虽然不知道真实口味如何,但他们给我的感受就是,哪怕是见多山珍海味的明星,也能对食物保有敬意,认真品尝自己捣鼓出来的每一顿饭菜。
我喜欢这份静和慢的生活感。
字数有限,还有一些我珍藏的精神粮食来不及分享。如果后续反馈好,喜喜会把它们做成系列,持续分享的,所以如果你喜欢,一定要告诉我哦~
好了,以上就是喜喜今天想和大家分享的内容了。如果内容对你有帮助,请记得给我点赞哦。你的支持,是我持续创作的动力呀~比心
————————————————————
the end
作者介绍
我是蔡喜喜,95后自由写作者
自学写作5年,变现6位数
全网牵手5w读者的自媒体新人
笔名是喜欢的两位女生名字的组合
一位是我写作的领路人
一位是我生活的空中领航员
愿我们都能成为自己喜欢的大人
更新时间:2025-08-0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