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墨西哥突然传出消息:该国政府将在9月8日提交的2026年预算提案中,提高对中国进口商品的关税,涉及汽车、塑料、纺织品等多个重要品类。这一举动,让不少观察者感到震惊——墨西哥,竟成了首个公开响应特朗普加税战略的国家。
美国对各国层层施压,许多国家敢怒不敢言。毕竟曾经的美国是全球霸主,即使如今实力已有所衰退,但面对体量较小的国家,依旧有巨大的影响力。可即便如此,墨西哥的“转身”依然让人唏嘘。
早在2024年初,特朗普重提“北美堡垒”概念,宣称要封堵中国商品绕道进入美国的路径。他点名墨西哥和加拿大,要求两国配合美国对中国施加类似的高税率关税。否则,便将对这两个邻国实施更严厉的惩罚性关税。
墨西哥当时态度强硬,曾试图反制美国“对等关税”的威胁。但时间一天天过去,面对美国持续不断的经济施压和关税威胁,墨西哥终于显露疲态。
今年2月,美国财长贝森特便表示,墨西哥已经主动提出将对中国商品加税,以换取美国在其他领域的关税豁免。真正让墨西哥下定决心的,是7月底特朗普的又一次动作。他突然宣布,将从8月1日起对墨西哥商品加征30%的关税,并威胁不得采取报复措施。
在7月31日,特朗普又突然“宽限90天”,将关税实施推迟。看似缓和,实则是一种赤裸裸的谈判筹码,逼迫墨西哥在这段时间内作出“正确选择”。墨西哥随后的表现,几乎印证了外界的猜测。
8月27日,也就是特朗普“宽限期”结束前夕,墨西哥决定在预算提案中加入对中国商品加税的条款。虽然税率尚未公布,但这份提案中明确提到了汽车、塑料制品、纺织品等中国优势出口产品。更令人关注的是,墨西哥执政党在国会占据多数,这份提案几乎没有被否决的可能。
墨西哥给出的理由是“防止中国补贴商品扰乱本国市场”。但这个理由显然站不住脚。中国制造早已不是靠补贴生存,而是靠完整产业链、优质供应链以及极高的性价比赢得全球市场。这种说辞,更像是为“配合美国”找的台面话术。
墨西哥真正的算盘,也被外界看得一清二楚。他们希望通过“投名状”,换取美国在汽车出口和金属产品上的关税豁免。目前墨西哥出口美国的汽车面临25%关税,金属类产品高达50%。这对一个依赖出口的国家而言,是沉重的打击。
但墨西哥这样的做法,不仅损害了中墨之间的深度贸易关系,也引来了中方的强烈关注。早在几个月前,中国外交部就明确表示:坚决反对任何国家以牺牲中方利益,换取美国的关税宽容。
警告不是空话,行动已经展开。8月中旬,中国对加拿大实施了反倾销措施,对其油菜籽加征反倾销税。这一举动,既是对加拿大的反制,也是向墨西哥等国家发出的明确信号:跟风美国遏制中国,付出的代价会非常惨重。
事实上,中墨之间的贸易并非一面倒的依赖。2024年中墨贸易额高达1094亿美元,中国是墨西哥第二大贸易伙伴,墨西哥同样是中国在拉美的第二大市场。
墨西哥不仅从中国进口电子元件、家电配件等关键物资,还将石油、医疗设备大量出口到中国。这种互利共赢的关系,本不该被轻易破坏。
更何况,墨西哥本国的制造业和零售业,也会因为加税而遭遇重创。比如大量依赖中国产棉布的纺织厂,一旦加税,布料成本将上涨20%以上,利润本就微薄的小厂根本承受不起。
再看零售行业,超市货架上众多中国产品若涨价,消费者必然转向其他渠道,零售商的利润也将大幅下滑。墨西哥政府似乎也意识到了风险,因此为自己留足了后路。此次关税提案虽然纳入了2026年预算,但最早也要到明年1月才能实施。
目前中美之间的贸易暂时停战,谈判窗口还未关闭。若中美在11月前达成协议,墨西哥这份提案可能根本不会进入执行阶段。
这种左右摇摆的态度,恰恰暴露了墨西哥的矛盾心态。他们既不敢正面对抗美国,又不愿彻底得罪中国。于是选择“观望+投机”,希望两边都能讨好,哪边强势就顺着哪边走。
这种“骑墙”的做法,注定走不远。特朗普的全球关税战略,显然已经摆出全面包围中国的态势。他不仅搞定了墨西哥、在催促加拿大,还对越南、印度、欧盟等国家逐一施压。
越南已被征收40%转运关税,欧盟则付出了15%的工业品关税和1.3万亿美元的投资代价,才换来美国降低汽车关税。
欧盟的让步,更像是一种“被裹挟”的妥协。他们甚至为了配合美国,跳过了立法前的“影响评估程序”,以最快速度推动取消对美关税。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也承认,“这对美国更有利”,但他们别无选择。
相比之下,澳大利亚的做法则显得理智得多。8月27日,澳总理公开表态,中国取消了所有对澳反制和贸易壁垒,这是双方合作的胜利。他还强调,“每一艘驶往中国的澳大利亚货船,都是区域共同体的胜利”。中国对澳大利亚敞开市场,也顺势将对加拿大的订单转给了澳方。
这说明,一味迎合美国,不仅得不到真正的实惠,反而会失去中国这个庞大的市场。而坚持与中国合作,才是最稳妥、最可持续的发展路径。墨西哥若一意孤行、彻底投入特朗普的怀抱,意味着将最优质的贸易伙伴推向对立面。
更何况,中国在全球贸易中掌握着稀土等关键资源,拥有完整的供应链体系,对许多国家的工业生产构成不可替代的支撑。墨西哥倘若失去中国的支持,不仅本国制造业遭殃,整个经济体系也将面临巨大震荡。
在全球供应链高度融合的今天,任何试图构筑“关税壁垒”的做法,都是逆潮流而动。特朗普的“全球围堵”战略,短期看似奏效,但从长远看,正加速撕裂世界贸易体系。
中国早已划下红线:任何国家若损害中国正当利益,必将遭到坚决反制。对墨西哥来说,现在仍有回头的机会。倘若一意孤行,不仅难以获得美国的真正让步,反而会在中美博弈中沦为弃子,落得“赔了夫人又折兵”的下场。
与其当美国的“棋子”,不如做中美之间的桥梁。墨西哥的关税提案,是特朗普全球关税战略的一环,也是中美博弈下的权衡产物。面临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唯有坚持合作与互利,才是稳定发展的根本之道。
信息来源:
[1]扛不住特朗普压力,墨西哥要对中国出手 观察者网
[2]商务部就对原产于加拿大的进口油菜籽反倾销调查初裁答记者问 央视新闻
更新时间:2025-08-3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