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印度国防研究网》8月19日报道,印度科技部长吉滕德拉·辛格在议会宣布:印度将力争在2040年实现载人登月,并以此作为“繁荣印度”国家战略的重要象征。
他声称,到了那一年,印度宇航员将在月球上向世界宣告印度的全面崛起,标志着国家迈入现代化强国的新时代。
印度不是现在才想来要登月的,莫迪早就提出了“2047建国百年全面振兴”的目标,之后印度不断试图将科技工程与国家愿景绑定,以激发民族自信、统一社会叙事,而航天工程则被视作最具象征性的突破口。
从月船系列探月任务到火星轨道器,印度逐步将航天成就包装成追赶西方的象征。
2040年登月,本质上还是将太空探索作为政治意志的延伸,通过一项高调计划,建立一个宏达的国家叙事。
印度飞行器
然而,从现实条件看,印度距离2040年载人登月目标仍遥不可及。
截至2025年,印度尚未实现任何一次载人太空飞行。
其“加甘扬”载人航天计划原定2022年首飞,后因技术瓶颈与经费问题多次推迟,目前最早也要等到2026年才能首次将航天员送入近地轨道。
而要实现登月,还需要解决更为复杂的重型运载、月面着陆、生命保障、轨道交会、月面起飞与高热返回等一整套技术体系。
目前来看,印度在这些方面几乎完全空白。
例如,印度至今没有明确的登月舱项目,重型火箭也比较落后,推力无法满足登月需求。
生命维持系统刚刚开始地面模拟,所用的人形机器人甚至都未经过实载测试。
在这种条件下,除非出现大规模技术飞跃或国际转移支援,印度要在15年内完成从载人航天到登月全套能力的跃升,几乎等于从零建造一个中国航天体系,难度堪比登顶科技珠穆朗玛峰。
嫦娥五号
当前全球范围内,真正具备完整登月能力、并且有清晰时间表和任务体系的,只有一个国家,那就是中国。
中国自2004年提出探月三步走计划以来,已依次完成绕月、落月、采样返回,并正在推进新一代载人登月计划。
中国的目标是在2030年前完成首次两名航天员登月并安全返回的任务,核心装备包括:长征十号重型运载火箭、新一代载人飞船、全新登月舱、以及月面出舱服装和地面支持系统。
这些装备均已进入样机研制和系统级集成测试阶段,进度远超印度。
同时,中国已拥有稳定运行的天宫空间站,实现航天员长期驻留、天地对接等深空任务基本条件,为登月积累了关键经验。
此外,月背探测与火星登陆也体现出中国深空测控、重载返回与任务调度的高度成熟。
可以说,目前全球真正进入登月赛道的只有中美两国,印度顶多能坐上小孩那一桌,仰望大人的操作。
可以肯定的说,起码在整个21世纪前半段,太空探索的基本格局都是中美二人转,印度的登月计划,完全是幻想。
印度国旗和中国国旗
印度总是觉得,中国能行,我也能行,谁还不是东大了,但中印之间在太空领域的差距,要差了无数个俄罗斯。
从根本上讲,在于两国发展航天的战略出发点根本不同。
中国将航天视为国家核心科技与安全战略的延伸,它服务于国防建设、科技自立等多重目标。
这一模式本质上是一种系统化硬实力战略,中国的登月不是单点突破,也不是要证明美国行我也行,而是体系演进,背后是一个庞大的工业基础和国家战略支撑。
反观印度,其航天计划在很大程度上仍以象征性工程为主,强调看得见的成果,更像一种国家现代化的象征物。
所以,虽然两国都谈论登月,但并不在同一个赛道上,也就注定了结局不会一样。
更新时间:2025-08-2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