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官网上一个不起眼的变化,却引发了不小的风波,原本预算司下的一个“处”,悄然升格为“债务管理司”,一字之差,背后却是对一个高达92.6万亿人民币债务盘子的顶层设计重塑。
这不仅仅是行政级别的提升,更是一个明确的信号:过去那种粗放的、地方各自为政的债务扩张模式,走到了尽头。

过去十多年,地方政府的债务管理问题一直是一个头疼的难题,形象地被称为“九龙治水”。
可为什么这么说?
地方政府的债务管理是好几个部门一起掺和,比如预算司、国库司这些,每个部门都插一手,但没人能拍板全负责,结果就是责任分不清,反倒留下了不少可操作的空子。

这种管理模式让地方政府可以通过各种手段筹集资金,却没有受到有效监管,于是,地方政府为了筹钱,不仅依靠卖地,甚至还通过一些“财技”把未来的钱提前花掉。
比如一些地方政府会把未来的资产经营权卖掉,提前获得资金,西部某省就曾把一座大佛景区的经营权卖掉,作价达到17亿元。

东部一个县更大胆,直接把未来20年的“低空经济”特许经营权卖了9个亿,这些“卖天、卖地、卖大佛”的操作,资金流向何方呢?
而这些接盘的往往是地方的国企,即城投公司,城投公司通过拍卖这些未来的经营权,然后把它作为抵押,去银行贷款。

结果是银行的钱最终流进了地方政府的财政口袋,而这些债务名义上是城投公司欠的,不会体现在政府的账本上,形成了一个规避监管的“完美闭环”,政府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自己监督自己。
随着债务问题的加剧,政府决定采取措施整顿地方债务管理,为此,专门成立了债务管理司,为了就是给过去十多年里债务管理失控的局面按下“刹车键”。

债务管理司的任务是实现从发债到偿债的全过程监管,彻底打破之前的“九龙治水”乱局。
这个新部门的最重要职责是明确管理责任,确保地方债务不再出现隐性债务的情况,政府的高层明确表示“不新增隐性债务是一条不可逾越的铁的纪律”,这就成为了债务管理的新规矩。

只不过,刹车并不意味着经济停滞,反而是为了让车行得更稳更远,地方债务的整顿,不是为了彻底停止举债,而是为了转变债务结构,确保经济发展的持续性。
在房地产行业逐渐失去推动力的背景下,债务仍然是支撑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国家判断,仍然有较大的举债空间,但未来的举债方式会发生变化,重点将转向由中央政府主导的债务,而不是地方政府自行发行的债务。

中央政府的债务将更多地投入到科技创新、国家安全等战略性领域,而不再是过去那些回报不明确的大型基础设施项目。
这次债务整顿的一个关键特点是平衡增长与化债之间的关系,政府的目标是“在发展中化债,在化债中发展”,既要确保经济增长不受到影响,又要防止债务风险的进一步积累。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化解地方债务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截至今年9月,全国融资平台的公司数量减少了71%,存量债务规模下降了62%,这表明政府的债务整顿措施开始见效,隐性债务的化解工作已经完成了超过一半。
政府的目标是到2027年6月前,基本完成融资平台和隐性债务的“双清零”,到那时,地方政府的融资平台将彻底转型,不再承担政府融资的职能,而是成为独立的市场化主体,比如土地开发商或投资控股公司。

化债策略并非“一刀切”的解决办法,而是根据地区的债务压力进行差异化处理,例如,东北三省的债务规模相对较小,因此获得了高达65%的债务置换覆盖率,目的是减少地方债务带来的风险。
而江苏、浙江等经济大省,由于需要继续推动国家战略,且债务规模将适度增长,以确保有足够的财政资金支持关键项目的推进,通过这种灵活的策略,政府在化债的同时,确保了经济发展的动力。

说到底,债务管理司的设立,宣告了一个时代的结束,也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过去那种地方政府寅吃卯粮、野蛮生长的模式彻底成为历史。
未来一个以国家信用为基础、统一透明、服务于顶层战略的新型财政体系正在成型。
更新时间:2025-11-1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