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的《王者荣耀》玩家挺忙的,S41赛季刚开,十周年的预热也没停,新皮肤、新活动一波接一波上。
但其实,这热闹劲儿里藏着点尴尬,不是王者成绩差,是大家的注意力好像慢慢挪走了。
你看2025年腾讯的半年报,国内游戏收入833亿,海外354亿,总共1187亿,数字挺好看。
可提到《王者荣耀》,就只说了句Q2和《和平精英》一起搞平台化、加了点AI应用。
再往前看去年的财报会议,腾讯管理层直接说中国游戏市场在往FPS/TPS类转,还说《无畏契约》《三角洲行动》才是未来的增长重点。
一款走了10年的MOBA游戏,现在好像真站到了关键路口上。
单说业绩,《王者荣耀》这些年确实没让人失望过。
但作为一款十年老游戏,它面临的问题和腾讯那些FPS新游不一样,毕竟MOBA里能像它这么长青的,现在真没几个了。
有个叫AppMagic的数据平台统计过,2022年《王者荣耀》一年赚了18亿美元,到2023年就降到14.8亿美元了。
从那时候起,它的收入排名就开始往下滑。
所以怎么让这棵“常青树”接着活,怎么留住老玩家,就成了团队最头疼的事。
2025年腾讯一季报里说游戏收入同比涨了不少,《王者荣耀》的流水还创了新高。
本来想觉得这是运营做得好,后来发现“留住玩家”这事儿,其实是靠数值调整堆出来的。
比如为了让玩家多玩会儿,就得想法子增加对局次数。
今年S40赛季改了战力规则,不再看输赢和活跃度算战力,说是帮新玩家降低难度,结果还加了每周回收战力的机制,加分也变慢了。
以前同分段玩家想攒够战力不用打太多局,现在不行了,得不停打才能稳住。
这种调整在玩家里口碑特别差,几乎每个新赛季,战力系统和新版本的花样都会被玩家在社区骂,骂完官方道歉,再接着调。
其实,玩家其实挺能适应规则的,但真正让他们不爽的,是那些官方没明说的调整。
比如“影子对局”的争论,从去年吵到现在还没停。
玩家发现对局里同队人的经济经常不一样,总结了半天得出个结论,系统可能分配了人机队友,把同一时间开的两局游戏合并,让真人玩家以为在同一局里。
这样既能多算对局数,还能控制胜率。
这个讨论在抖音、游戏社区传得挺广,大家都认这个说法,但官方一直没回应。
搞不清的是,不管是战力调整还是影子对局,好像都没影响游戏热度。
其实想想也明白,只有深度玩家才会在乎这些细节。
每次版本更新闹纠纷,反而成了《王者荣耀》最受关注的时候。
如此看来,财报上那些好看的数字,怕是用部分深度玩家的体验换来的。
这事儿说起来,确实有点无奈。
聊完玩家体验的事儿,再说说《王者荣耀》想创新却有点难的问题。
其实MOBA游戏从2002年的DOTA开始,到现在已经20多年了,各个游戏的IP都做得挺大,但玩法基本定死了。
所以不管是哪个平台的MOBA游戏,都在想办法“做加法”。
比如DOTA搞了自走棋,《英雄联盟》跟着做,还单独出了手游《金铲铲之战》,效果还不错。
但《王者荣耀》做加法,难度好像特别大。
2019年MOBA转自走棋那波热潮里,它也在周年庆版本加了自走棋,放在万象天工板块里。
本来想靠这个拉点同类型玩家,结果除了自走棋,板块里也就是克隆模式、大乱斗这些常见的,没什么新鲜的。
后来它还试着跨类型做加法,2024年6月,游戏里开了3D的稷下学院,能捏脸、搭衣服首饰,想做社交功能。
但我去TapTap上看了看玩家反馈,大家都说这功能没什么社交感,和MOBA的核心玩法不搭边,上线三个月,每天玩这个功能的玩家还不到5%。
除了在游戏内部加东西,它还想靠王者IP做其他类型的游戏。
2021年就公布了《王者荣耀,世界》,对标《原神》的开放世界,到现在还没上线。
还有去年12月停服的《王者荣耀,星之破晓》,本来想对标《永劫无间》,结果也没撑住。
官方停服的时候说“玩法更新没达到玩家预期,运营成本太高”,其实,这个理由听着就挺无奈的。
2023年腾讯提了“长青游戏”的概念后,《王者荣耀》就不怎么想多做新游戏了,转而在原有游戏里加内容。
这个决心从组织架构调整上就能看出来。
去年10月,原来的执行制作人黄蓝枭卸任,换成了李旻负责。
今年1月,天美工作室把十几个小工作室整合了,变成J1、L1、J3、T1四个子工作室。
新的L1工作室专门管王者IP的作品,其他几个分别做竞速、射击、策略类游戏。
但不管怎么调架构,想再做出一个《王者荣耀》,腾讯自己怕是也没把握。
毕竟王者当年能火,靠的是MOBA的风口。
那时候《英雄联盟》手游还没出,大家都在玩端游,后来玩家慢慢转到手游,微信和QQ又占着社交入口,王者自然就成了首选。
直到现在,还没什么MOBA游戏能替代它,这才是它能活这么久的根本原因。
可现在FPS游戏又火起来了,新的FPS游戏慢慢成了主流。
如此看来,代表MOBA世代的《王者荣耀》,还能稳多久呢?
其实,《王者荣耀》现在的处境挺矛盾的。
想靠调整规则拉数据,却让深度玩家受了委屈;想创新做加法,又没找到对的路子;加上FPS游戏抢了风头,自己的社交优势也在变弱。
它能长青,本质上是因为没替代品,但这个优势正在慢慢消失。
如果后续它还是没办法平衡玩家体验和数据,也找不到MOBA玩法的新突破,那十周年可能真就成了它从巅峰慢慢往下走的转折点。
毕竟游戏市场更新太快,没有谁能一直站在顶端。
更新时间:2025-10-1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