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下旬,由美国牵头,联合G7成员国及澳大利亚、印度、乌克兰等共31个国家组成的“关键矿产联盟”正式公布系列反制措施,试图打破中国在稀土产业链的主导地位。
然而,这四项被外媒称为“供应链去风险组合拳”的策略,却因脱离全球产业现实,反而助推中国稀土产业完成从资源出口到技术掌控的战略升级。
那么,明明对中国稀土极为依赖,他们为何要对中国下重手?他们打出的这4招,又为何终将无功而返?
这个庞大的西方联盟,一口气构思了四大类策略,试图构建一个没有中国的稀土世界。这套“组合拳”听起来相当全面,几乎涵盖了所有他们能想到的经济手段。
他们讨论的第一招,就是增加成本。具体来说,就是计划对来自中国的稀土产品直接加征关税,或者巧妙地与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挂钩,征收所谓的“碳税”。这显然是想让中国稀土在价格上失去优势。
第二招,是争夺定价权。他们打算效仿美国过去的老办法,为稀土设定一个价格下限。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和扶持西方国家本土那些成本高昂、竞争力不足的稀土产业,给它们一个喘息和发展的空间。
紧接着,他们还想从源头上搞“脱钩”。第三和第四招便是加强对外国投资的审查,减缓中国资本在全球关键矿产领域的布局速度。同时设置本地内容要求,或在政府采购中直接限制中国稀土的份额。
然而,这些看似精密的战术设计,却从根本上误判了中国稀土优势的真正来源。中国的强大,并非简单的市场垄断,而是一个西方在短期内,甚至在可预见的未来都无法复制的、深度整合的产业生态系统。
数据不会说谎。在全球稀土矿产的开采环节,中国的份额超过了60%,这已经是个惊人的数字。但更可怕的是在下游的精炼和加工领域,中国几乎掌握了绝对的话语权,控制着全球高达92%的产出,整个产业链超过85%的环节都在其掌控之中。
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就算西方国家在世界某个角落发现了新的稀土矿,开采出来的矿石,绝大多数情况下,还是得乖乖地运到中国来,利用中国的技术进行提炼和加工。离开了中国的加工能力,那些矿石就是一堆价值有限的土。中国的优势,早已超越了资源本身,延伸到了技术、环保开采和高精度加工的全方位能力。
更让西方绝望的是,这种生态优势并非孤立存在。除了稀土,中国还主导着全球铜(40%)、锂(60%)和石墨(近100%)等一系列关键新能源材料的精炼产能。这是一个庞大的、相互关联的产业网络。
历史的教训,似乎也被他们遗忘了。过去,西方摆脱对中国稀土依赖的尝试,无一例外都失败了。美国自2020年以来,已经投入了超过4.39亿美元扶持本土稀土产业,但雷声大雨点小,因为私人资本根本不愿意进入这个投资巨大、回报周期漫长且缺乏竞争力的领域。就连美国本土的稀土开采,也离不开中国的技术支持。
而欧盟那边,更是曾经冒出过到太空去采矿的“宏伟”设想,但因技术挑战实在过于巨大,最终也只能停留在纸面上。这些过往的失败案例,都在反复证明一件事:重建一个完整的产业生态,其难度远超西方政客们的想象。他们的“组合拳”,打在了棉花上。
就在西方联盟的密谋被媒体曝光后,所有人都以为一场围绕稀土的激烈拉锯战即将上演。然而,中国的反应,却完全出乎了他们的意料。
北京方面展现了惊人的决策速度和战略定力。在G7计划曝光后不到24小时,中国的反制措施就已公布。更关键的是,这次反击完全绕开了稀土这个主战场,选择了一个全新的、能精准打击对手要害的领域。
中国的目标非常明确,不是针对整个摇摆不定的西方联盟,而是直指这次围堵背后最主要的推手——美国。中方的反制理由也摆在了台面上,包括美方允许台湾地区官员窜访,以及唆使波兰截停中欧班列等一系列挑衅行为。
中国的反击,如同一把锋利的外科手术刀,精准而致命。中国商务部在9月25日当天,就公布了两套制裁清单。第一套,是将三家深度参与对台军售的美国公司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这三家公司分别是萨罗尼克、爱尔康和国际海洋工程。
但这只是前菜。真正致命的一招,是第二套清单——对另外三家特定的美国公司实施军民两用物项的出口管制。这三家公司分别是亨廷顿·英格尔斯工业、扁平地球管理和全球维度。
其中,对亨廷顿·英格尔斯工业公司的制裁,堪称直接打向了美国军事工业复合体的“命脉”。这家公司在美国军工体系中的地位,怎么形容都不过分。它是美国海军的绝对核心,其下属的船厂,是全美唯一能够建造核动力航空母舰的设施,也是仅有的两个能够建造核潜艇的设施之一。
大名鼎鼎的“福特”号航母,就是该公司的杰作。这意味着,中方的出口管制,哪怕只是针对一个微不足道的电子元器件或特种材料,都有可能导致美国海军最尖端、最核心的装备生产线,面临延误甚至停摆的风险。这已经不是经济层面的博弈,而是直接触及了美国全球霸权的根基——军事制造能力。
另外两家公司也非等闲之辈。扁平地球管理公司,负责建设和运营美国的海外军事基地,是美军全球后勤部署的关键一环。而全球维度公司,则是一家为美军提供情报支持和特工培训的神秘企业。对它们的管制,分别打击了美军的全球行动能力和情报搜集能力。
这一套组合拳下来,形成了一张全方位的威慑网。中国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叫“你打你的,我打我的”非对称战术。它清晰地向华盛顿传递了一个信号:不要在稀土这种中国占尽优势的领域玩火,否则,你的软肋,随时可能暴露在我的打击范围之内。
在这场中美两大玩家的激烈博弈中,欧洲的角色显得既尴尬又矛盾。他们身处地缘政治的风暴眼,一边要努力维持与美国的盟友关系,另一边又无法摆脱在经济和环境议题上对中国的深度依赖。这种巨大的撕裂感,让所谓的“西方统一阵线”看起来更像一个笑话。
欧洲的行为充满了悖论,简直就是“前脚收货,后脚翻脸”的现实写照。就在他们跟在美国后面,煞有介事地讨论如何制裁中国的时候,他们自己的港口,正源源不断地接收着来自中国的稀土。
数据显示,就在近期,欧洲从中国进口的稀土量环比暴涨了20%,其同期的进口总量,竟然是美国的三倍以上。与此同时,欧盟却又因为俄罗斯问题,制裁了12家中国公司,而这12家公司与欧洲的贸易额高达80亿欧元。这种自相矛盾的行为,暴露了他们内心的纠结与挣扎。
这种挣扎的根源,来自于一组无法回避的数据。欧盟高达97.8%的稀土需求,都依赖从中国进口。这种依赖,已经不仅仅是经济问题,它直接捆绑了欧洲最核心的政治议程——实现气候变化目标和“碳中和”。
更新时间:2025-09-3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