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清华物理系天才姚顺宇做出一个震惊AI圈的决定:从炙手可热的Anthropic离职。
十天后他加入了谷歌DeepMind,这表面看是普通跳槽,背后却藏着美国AI行业日益紧绷的地缘政治弦。
当Anthropic在“安全AI”旗号下将中国定义为“敌对国家”,这位曾主导Claude核心升级的科学家,用行动撕开了“技术中立”的虚伪面纱。
姚顺宇的履历堪称传奇。
他在初三就拿下了浦东新区物理竞赛三等奖,还顺带拿了古诗文大赛三等奖,2012年,他以推荐生身份提前进入上海市格致中学。
上了高一,他就从物理爱好者成为了专业竞赛选手,拿下了第30届全国中学生物竞赛上海赛区二等奖,高三直接拿到第31届一等奖。
2015年,17岁的姚顺宇就被保送进了清华物理系。
大二时,当同班同学还在琢磨本科核心课,而且还在中国部分地区大学生物理竞赛(物理组)里拿下清华唯一的特等奖。
2018年直接拿下清华本科生特等奖学金,被学界惊呼为“百年一遇的物理奇才”。
更让人惊叹的是他的学术突破,本科阶段就盯着周期驱动系统拓扑场论这个前沿领域深耕,和导师合作写出50多页的长文。
学界称他为“百年一遇的物理奇才”
从清华毕业后,他又去了斯坦福大学攻读理论与数学物理学博士,博士毕业后,他直接进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
但是在做博士后的那几个月,他一直在怀疑自己真能在理论物理这一方面长久走下去吗?
这种“纯理论推演”的状态,让他看不到年轻学者快速突破的可能,这与他骨子里想做“有实际反馈的探索”的想法越来越远。
他突然发现AI研究这个领域对年轻人太友好了,不用等前辈退休腾出位置,不用受制于传统体系的束缚,只要有真本事就能快速做出成绩。
而且他在伯克利积累的数学建模、逻辑推理能力,恰恰是AI基础研究最需要的核心素养,这等于把过去的优势直接“平移”到了新领域。
更何况,AI的发展速度快得惊人,这让习惯了理论物理“慢节奏”的他感到无比兴奋。
2024年10月1日,他正式辞去伯克利的博士后职位,加入了AI巨头Anthropic的Claude团队。
而选择Anthropic的原因是因为这里被视为“物理学及其他STEM背景博士开启AI研究的最佳平台之一”。
他主导了Claude大语言模型从3.7版本到4.5版本的关键升级,他研发的强化学习技术,直接让Claude的自主决策能力飙升了40%!
在他的推动下,Claude在代码生成、复杂推理这些核心领域的表现,直接超越了OpenAI的GPT-4。
他身边的同事都佩服得五体投地,说他这是“以物理学的上帝视角在搞AI研发”。
2025年2月,他参与研发的Claude3.7Sonnet模型正式发布,风光无限。
就在Claude4.5的热度还没散去时,2025年9月,Anthropic突然抛出的新政策让整个华裔团队都懵了。
公司无征兆地调整服务规则,不仅禁止中国境内用户使用,还“一刀切”地把全球范围内中资持股超50%的机构也排除在外。
更过分的是CEO达里奥的公开表态:“中国是AI技术的最大威胁,需像防核扩散一样防技术外流”,甚至在内部文件里把中国列为“敌对国家”。
这波操作来得毫无预兆,别说普通员工,就连核心研发层的姚顺宇都没提前收到任何风声。
要知道,他加入公司时看重的是“技术中立”的研发环境,可现在公司的方向完全跑偏了。
政策突变只是开始,公司内部针对华裔的隐形歧视很快展现出来。
华裔工程师提交的代码审查周期比其他员工长30%,想去参加国际会议还得经过三重安全审批,比其他人多两道关卡。
姚顺宇发现公司规定,在用中文讨论技术问题是需要翻译成英文存档,让他忍不住在内部论坛发文质疑:“这是学术自由还是文化殖民?”
可他的质疑不仅没换来合理回应,反而有不少华裔同事陆续被调离核心岗位,有的甚至被要求签署额外的保密协议。
明明都是正常研发,华裔员工却要多一层“特殊监管”。
更让他寒心的是,这种歧视并非个别同事的行为,而是逐渐形成的“潜规则”,连日常沟通都带着无形的隔阂。
公司的操作让华裔团队彻底失望,政策出台后的三个月里,Anthropic华人团队的离职率直接飙升至27%,远超公司平均水平。
他强烈反对将‘安全AI’等同于‘反华AI’,他认为华人身份成为项目审查理由的环境,已不是追求技术真理的地方。
虽说他也承认“大多数同事并不认同公司对中国的定性”,但在他看来,技术研发不该被意识形态绑架,一旦“安全”成了歧视的遮羞布,这里就失去了留下去的意义。
所以姚顺宇就在9月19日正式提交了离职申请,并且宣布加入GoogleDeepMind。
而且他加入的还是DeepMind的王牌项目——大语言模型“双子星”团队,负责基础模型的核心开发工作。
要知道,Gemini可是DeepMind用来对标AnthropicClaude的关键产品,姚顺宇的加入,无疑给这场AI大战投下了一枚重磅炸弹。
更牛的是,他刚加入两周,就主导了Gemini模型在量子计算领域的技术突破,让AI辅助材料研发的效率直接提升了3倍!
这效率,这产出,再次证明了他“天才”的名号绝非浪得虚名。
更重要的是,DeepMind的平台立场和Anthropic形成了鲜明对比。
DeepMind的CEO德米斯・哈萨比斯多次公开呼吁,“中美两国应该在人工智能安全等共同关切的领域加强合作”。
他还明确表示,“华裔科学家团队正在重新拓展AI的边界”。
这种开放和包容的态度,和Anthropic的封闭与排斥,简直是天壤之别。
面对美国AI公司日益明显的对华负面态势,中国官方和企业也给出了自己的回应。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在9月5日就明确表示,虽然不了解具体情况,但中方一贯反对将科技和经贸问题政治化、工具化、武器化,强调这种做法“不利于任何一方”。
有意思的是,Anthropic的封锁,非但没有扼杀中国的AI发展,反而像一针强心剂,激发了国内企业的斗志。
2025年10月,阿里巴巴发布了通义千问Qwen3,其编程能力在权威测试集HumanEval上得分高达89.7,直接超越了Claude4.5,而且还能支持百万字级的长文本处理。
百度的文心一言4.0也不甘示弱,在数学推理领域(GSM8K准确率95.3%)与Claude4.5打成了平手,而且模型研发成本比Claude低了整整70%!
最搞笑的还得是智谱AI,他们的GLM-4.5模型,在Anthropic政策出台后,下载量一夜之间暴涨了300%,成了全球开发者替代Claude的首选。
全球化的技术浪潮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任何试图用“高墙”来阻断创新流动的做法,最终都只会被反噬。
历史终将证明:“开放者赢,封闭者输。”
姚顺宇和众多华人科学家的这次迁徙,正在悄然重塑全球AI行业的未来版图。
免责声明:本文发布的图片、文字等素材来源于网络,我们尊重所有原创作者的权益,如有侵权、信息有误或其他异议,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即修改或删除
更新时间:2025-10-1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