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南斯拉夫这个国家彻底崩了。南斯拉夫本来是个多民族的社会主义联邦,铁托死后,各民族之间的矛盾就憋不住了。90年代初,克罗地亚、波斯尼亚、斯洛文尼亚相继独立,剩下的塞尔维亚和黑山组成了南联盟,而这个新国家很快就陷入了战争泥潭。
斯洛博丹·米洛舍维奇就是这时候站上历史舞台的。他1941年出生在塞尔维亚一个普通家庭,父母在他年轻时相继自杀,人生起点不算顺。米洛舍维奇学的是法律,后来一步步爬上政治高位。1989年,他当上塞尔维亚总统,1997年又成了南联盟的总统。他的政治标签是民族主义,主张“大塞尔维亚”,想把所有塞尔维亚人聚在一个国家里。
这种政策听着挺提气,但实际操作起来就是一场灾难。克罗地亚和波斯尼亚的战争中,米洛舍维奇支持当地的塞尔维亚族武装,结果导致了大规模的冲突和人道主义危机。国际社会开始指责他是幕后黑手,给他贴上了“战争推手”的标签。
到了1999年,科索沃问题成了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科索沃是塞尔维亚的一个省,但住在那儿的多数是阿尔巴尼亚族人。当地有个“科索沃解放军”闹独立,跟塞尔维亚军队干上了。米洛舍维奇派兵镇压,手段很硬,结果被指控搞“种族清洗”。北约看不下去了,直接跳过联合国,发动了78天的轰炸,把塞尔维亚炸得满目疮痍。
这场轰炸让塞尔维亚经济崩溃,老百姓日子苦不堪言。米洛舍维奇在国内还有一批支持者,觉得他是硬骨头,敢跟西方叫板。可在国际上,他彻底成了过街老鼠。2000年,他在大选中输给了反对派候选人沃伊斯拉夫·科什图尼察,但死活不肯下台。结果民众上街搞了个“推土机革命”,硬是把他赶下了台。
米洛舍维奇下台后,佐兰·金吉奇成了塞尔维亚的新焦点。他1952年出生在波黑,家里条件一般,父亲是军人,管得挺严。金吉奇年轻时在德国读哲学,拿了个博士学位,受西方民主思想影响很深。回国后,他加入了反对米洛舍维奇的阵营,成立了民主党。
金吉奇跟米洛舍维奇完全不是一路人。他推崇民主、市场经济,想让塞尔维亚跟欧洲接轨,摆脱民族主义的包袱。90年代,他一直在反对派里活跃,组织抗议,鼓动民众。2000年的“推土机革命”能成功,金吉奇功不可没。米洛舍维奇下台后,科什图尼察当了总统,金吉奇在2001年当上了塞尔维亚总理。
上台后,金吉奇雄心勃勃,想把塞尔维亚带出泥潭。他搞改革、反腐败,还想跟西方搞好关系。可这时候,摆在他面前的第一个大难题就是米洛舍维奇的去留。
米洛舍维奇下台后没多久,国际刑事法庭(ICTY)就找上门来了。ICTY是联合国专门为南斯拉夫战争设立的法庭,早就给米洛舍维奇列了一堆罪名:战争罪、反人类罪、种族灭绝罪,罪状跟他在克罗地亚、波斯尼亚、科索沃的所作所为脱不了干系。
2001年4月1日,米洛舍维奇在贝尔格莱德被抓了。刚开始,塞尔维亚政府只打算用国内的腐败和滥权罪名收拾他。可ICTY不干,非要把人弄到海牙去审。这事在塞尔维亚炸开了锅。总统科什图尼察跳出来反对,说宪法不许把本国公民引渡出去,主张在塞尔维亚自己审。
但金吉奇不这么想。他眼里盯着更大的局:跟西方修好关系,换来经济援助。塞尔维亚被战争和制裁搞得一穷二白,美国和欧盟早就放话了,不交出米洛舍维奇就别想拿钱。金吉奇觉得,这是个不得不做的交易。
2001年6月28日,金吉奇拍板,把米洛舍维奇送到了海牙。那天正好是塞尔维亚的“维多夫丹”,一个重要的民族纪念日,选这天动手,简直是火上浇油。米洛舍维奇被偷偷转移到波斯尼亚的图兹拉,再飞到荷兰,开始了漫长的审判。
这事儿在塞尔维亚掀起了轩然大波。很多人骂金吉奇是“卖国贼”,觉得他为了讨好美国,把国家的脸面都不要了。米洛舍维奇再怎么说也是前总统,就这么被送出去,太丢人了。民族主义者把他当成西方的小弟,恨得牙痒痒。
把米洛舍维奇送走,金吉奇确实拿到了点回报。美国很快就批了1亿美元的援助,欧盟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开了绿灯,给了贷款。这些钱对塞尔维亚来说是雪中送炭,能稍微喘口气。
可这点好处远远盖不住国内的怒火。米洛舍维奇的支持者觉得这是国耻,民族尊严被踩在地上摩擦。反对派和极端组织开始鼓噪,说金吉奇把国家卖了。更麻烦的是,经济问题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失业率高、物价涨,老百姓的日子还是不好过。
还有个大坑等着塞尔维亚,那就是科索沃。米洛舍维奇在的时候,科索沃勉强还在塞尔维亚手里。可他走了之后,科索沃的独立势力越来越嚣张。2008年,科索沃直接宣布独立,塞尔维亚政府气得跳脚,但一点办法都没有。这事儿让很多人觉得,金吉奇当初的决定根本没给国家带来长远的利益。
金吉奇当总理的日子不好过。他一边要应付国际压力,一边得收拾国内的烂摊子。他推了不少改革,比如打击腐败、整治黑帮,想把塞尔维亚往正路上带。可这些动作捅了马蜂窝,惹毛了一帮有权有势的人。
2003年3月12日,金吉奇在贝尔格莱德政府大楼前被人干掉了。一个狙击手一枪撂倒了他,干净利落。背后主使是“泽蒙帮”,一个跟安全部门和民族主义武装有勾结的黑帮。据说他们恨金吉奇,一是因为他反黑太狠,二是因为他把米洛舍维奇送走,断了他们的靠山。
金吉奇死了,西方一片哀叹。美国和欧盟把他捧成民主英雄,说他是塞尔维亚的希望。可在塞尔维亚国内,评价完全是两极分化。有人觉得他是改革家,死得可惜;有人冷笑,说他这是自找的,背叛国家迟早有报应。
米洛舍维奇的结局也不平静。他在海牙被关了五年,2006年死在监狱里,死因说是心脏病,但支持者怀疑是被谋杀。审判没判完,他的历史地位就成了个谜。有人说他毁了塞尔维亚,有人说他保住了民族的骨气。
金吉奇的死,倒是让一些人拍手叫好。他们觉得金吉奇卖国,把总统送进大牢,最后自己也落了个惨死,算是老天有眼。可这看法在塞尔维亚远不是主流,更多人觉得这段历史就是个悲剧,没啥值得高兴的。
到现在,塞尔维亚人对这俩人的评价还是吵得不可开交。米洛舍维奇的粉丝怀念他抗西方的硬气,金吉奇的支持者说他开了民主的门。可现实是,塞尔维亚到现在也没完全走出当年的阴影,经济、政治、民族问题还是老大难。
米洛舍维奇和金吉奇的故事,不是简单的黑白分明。米洛舍维奇搞民族主义,把国家带进战争,最后自己栽了。金吉奇想跟西方靠拢,换点好处,却把自己搭了进去。俩人都是有野心、有手段的政治家,但都没能给塞尔维亚带来真正的太平。
这事儿让我想到,政治这玩意儿真不是闹着玩的。你选哪条路,都得付出代价。金吉奇当初要是没交米洛舍维奇,也许就不会死得那么惨,可塞尔维亚可能还得在制裁里熬着。历史的账本不好算,但人命是实打实的。
所以,卖国求荣也好,大快人心也罢,这段历史留下的不是个爽快的结局,而是让人叹口气的复杂滋味。你说呢?
更新时间:2025-05-0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