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多家能源电力央企开启重大资产重组进程。日前,国家电投集团、中国华电集团、国家电网公司旗下多家上市公司密集披露重大资产重组方案,涉及核电、水电、火电及智能电网装备等多个领域,交易规模近千亿元。这一系列重组被视为央企深化专业化整合、服务国家能源战略的关键举措,标志着中国能源电力行业向集约化、专业化、绿色化转型迈出重要一步。
01
国家电投水电核电平台加速成型
4月16日,国家电投集团远达环保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远达环保)披露的资产购买草案显示,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向中国电力国际发展有限公司、湖南湘投国际投资有限公司以及国家电投集团广西电力有限公司,分别购买五凌电力有限公司63%股权、湘投国际37%股权以及广西长洲水电开发有限公司64.93%股权,并计划向不超过35名特定投资者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此次交易对价合计达277.36亿元,其中以发行股份方式支付235.76亿元,现金支付41.6亿元,构成重大资产重组,但不构成重组上市。
交易完成后,远达环保控股股东将变更为中国电力,实际控制人仍为国家电投集团。作为央企国家电投集团控股的唯一环保上市公司,远达环保原本主营能源生态融合业务,涵盖大气治理、工业及市政水处理等多个领域。此次交易后,公司将新增水力发电及流域水电站新能源一体化综合开发运营业务,业务版图进一步拓展。
从交易目的来看,一方面,远达环保旨在推动建设国家电投集团境内水电资产整合平台,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另一方面,通过注入优质资产,增厚公司业绩。总体而言,本次交易有利于保护公司公众股东特别是中小股东的利益,远达环保也将凭借此次交易,在能源生态融合与水电新能源领域实现协同发展。
远达环保2024年年报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47.22亿元,同比增长11.07%;归母净利润为0.36亿元,同比下降33.42%;扣非净利润为1826.58万元,同比增长629.92%。尽管公司在营业收入和扣非净利润方面取得了显著增长,但归母净利润的下滑暴露出其在转型过程中面临的挑战。
仅在6天前,国家电投集团产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电投产融)发布公告,其重大资产置换及配套融资方案获国务院国资委批复。
公告显示,本次交易由重大资产置换、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及募集配套资金组成。本次交易的拟置入资产为国家核电技术有限公司(下称国家核电)及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国人寿)合计持有的国电投核能有限公司(下称电投核能)100%股权,拟置出资产为公司所持的国家电投集团资本控股有限公司100%股权。置入资产和置出资产的差额部分,由电投产融发行股份向国家核电及中国人寿购买。同时,电投产融拟向不超过35名特定投资者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
电投核能作为核能发电业务核心载体,控股在运核电机组2台、合营6台,权益装机规模达745万千瓦,在建机组250万千瓦,并拥有优质沿海储备厂址。此次交易后,电投产融将转型为专业化核电平台,成为国家电投集团核能资产唯一整合平台,有望跻身A股第三大核电企业。
交易完成后,国家核电将成为控股股东,中国人寿及一致行动人以25.054%持股比例跃居第二大股东。电投产融将彻底剥离金融业务,聚焦核电站建设、运营及管理,进一步优化能源产业链布局。
02
国网股权划转优化国有资产配置
4月10日,国家电网旗下国网英大与国电南瑞均发布公告,涉及股权划转事宜。国网英大公告显示,公司股东国网电科院和其全资子公司南瑞集团有限公司签署了《无偿划转协议》,国网电科院拟将其持有的国网英大4.28亿股(占上市公司总股本的7.49%)无偿划转至南瑞集团。本次无偿划转完成后,南瑞集团将成为国网英大直接股东,国网电科院将不再持有公司股份,公司控股股东仍为国网英大国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仍为国务院国资委。
国电南瑞公告则显示,公司控股股东国网电科院与南瑞集团也于当日签署了《无偿划转协议》,南瑞集团拟将其持有的国电南瑞41.36亿股(占上市公司总股本的51.49%)无偿划转至母公司国网电科院。本次无偿划转完成后,国网电科院直接持股比例增至56.90%,成为国电南瑞直接控股股东,公司实际控制人仍为国务院国资委。
由于上述权益变动均属于国有资产内部无偿划转,不触及要约收购,也不涉及职工分流安置情形,股东存续的债权债务仍按其与相关方签署协议的约定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享有或承担。对于股权划转的原因,国电南瑞、国网英大均表示是为落实国务院国资委关于法人层级压减相关工作要求,理顺股权关系。
得益于国内电力市场平稳较快增长,国网英大、国电南瑞自2023年以来均实现业绩增长。国网英大经营范围广泛,除电力装备业务外,还包括信托、证券、期货等业务,2024年财报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为74.5亿元,同比上升5.3%;归母净利润为15.7亿元,同比上升15.4%。国电南瑞2024年前三季度显示,公司实现营收323.13亿,同比增长12.97%;归母净利润44.73亿,同比增长7.53%,保持了良好的成长性。
03
中国华电整合优质火电资产
中国华电集团旗下上市公司华电国际的资产重组方案,则聚焦于火电资产的优化配置。3月13日,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旗下上市公司华电国际发布重大资产重组草案(修订稿),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收购中国华电、福建华电福瑞能源发展有限公司、中国华电集团北京能源有限公司持有的8家标的股权,并向不超过35名特定投资者募资不超过34.28亿元配套资金,此次交易总对价约71.67亿元。
据悉,自2024年7月18日,华电国际披露重组方案到此次方案调整已历时8个月。
华电国际的主营业务为建设、经营发电厂,涉及大型高效的燃煤、燃气发电机组及多项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本次交易计划的收购标的涉及中国华电集团旗下江苏、上海、广东、广西四地火电资产,合计在运装机规模约为1584万千瓦,占华电国际2023年末控股装机规模的27.11%。通过此次收购,华电国际在华东、华南等电力负荷中心的市场份额将进一步巩固,同时减少与控股股东的同业竞争,呼应了中国华电2014年作出的同业竞争承诺。
标的资产中,华电江苏能源有限公司体量最大,其80%股权股份对价为34.28亿元,占本次交易总金额的47.83%。交易完成后,中国华电及其一致行动人持股比例将从45.17%增至48.59%(不考虑募集配套资金),控股权进一步稳固。财务数据显示,标的资产2023年合计营业收入达352.15亿元,占华电国际同期营收的30.05%。通过并表,华电国际2024年上半年营收、净利润预计分别增长23.72%、11.93%,但资产负债率将上升2.18个百分点至63.48%。
本次交易配套募集资金34.28亿元,其中20亿用于华电望亭2×66万千瓦机组扩建项目建设,14.28亿元用于支付本次交易的现金对价、中介机构费用和相关税费。华电望亭2×66万千瓦机组扩建工程被赋予双重使命,一方面可缓解江苏省区域供电压力,另一方面可平抑风电、光伏的波动性,保障电网安全运行。根据测算,项目投产后前三年预计贡献净利润超2亿元,资本金内部收益率达8.31%,显示出火电在新型电力系统中不可替代的“稳定器”作用。
市场分析人士指出,能源央企重组已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阶段。从企业层面来看,通过专业化整合,可有效解决同业竞争,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升核心竞争力,拓展业务版图,实现多元化发展。从行业格局来看,重组将加速行业整合,推动产业升级,提高行业集中度,促进能源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从国家能源战略来看,这些重组举措有助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能源结构调整,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来源:企观国资
更新时间:2025-05-0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