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喽大家好,今天小无带大家聊聊游戏圈的魔幻名场面!
一边是网易2025年第三季度财报美得发光,净收入284亿元同比涨8.2%,归股净利润86亿元直接飙涨32%,非公认会计准则下净利润95亿元也涨了26.7%。
另一边却是核心大佬扎堆跑路,反腐、收缩、转型全赶上了。


盈利与流失的悖论
咱先说说这份亮眼财报的底细。赚钱主力还是游戏业务,233亿元收入同比增长11.8%,《梦幻西游》连续四次创同时在线峰值,最高达358万,《第五人格》《蛋仔派对》这些老游戏靠更新和跨界合作稳住用户,持续造血。
但光靠游戏还不够,投资收益从去年5.8亿元涨到13.8亿元,汇兑损失从10.6亿元缩减到3.7亿元,这一增一减才把净利润抬到这么高。

可就在大家以为网易要一路高歌时,人才流失的瓜一个接一个。2024年11月,网易游戏9名员工因贪腐被刑事立案,27家关联公司被拉黑,那会儿整个行业都在反腐。
没想到2025年更夸张,《率土之滨》核心研发李凯明、《阴阳师》制作人金韬、天下事业部总裁少云、《世界之外》制作人璇子,四位事业部级大佬接连离职,海外投资负责人朱原也走了,“鬼蟹”领衔的海外工作室还传出了解散消息。


是救赎还是陷阱
那网易为啥非要这么折腾?答案是“腾讯化”。说白了就是抄腾讯的作业,放弃以前的“赛马机制”,开始聚焦核心IP,收缩不赚钱的项目。
腾讯这么干确实尝到了甜头,《王者荣耀》《穿越火线》这些老游戏靠长线运营回暖,网易看着眼热,自然跟着学。

可问题来了,腾讯的作业也不是那么好抄的。网易除了游戏业务能打,其他板块全拖后腿:网易云音乐收入同比降1.8%,创新业务大跌18.9%,严选业务的拖累尤其明显。
更讽刺的是,网易忙着学腾讯规模化,腾讯却开始搞“春笋计划”鼓励中小创新项目,人家已经在补自己的短板了。

再说现在的游戏行业,早就不是随便做个游戏就能赚钱的时代了。硬件革命没动静,AR/VR还是小众,行业从增量扩张变成存量厮杀。
2024年Steam平台上新近1.9万款游戏,2025年至今也上架了1.5万款,平均每天51款新品抢市场,收入却分化到离谱——前5%的游戏平均赚超30万美元,后30%的平均才37美元,连100美元的上架费都不够。


创新才是核心竞争力
现在的玩家也变了,Z世代玩游戏要个性、要社交,银发族要休闲、要简单,大家不再只满足于打怪升级,更追求情感共鸣。小团队凭着创意和灵活的打法都能突围,大厂还抱着老IP“啃老本”,迟早会被市场抛弃。

网易的现状其实就是整个游戏行业的缩影,在红海市场里,聚焦老IP能解短期现金流的渴,但长期来看,没有创新迟早会被淘汰。游戏行业的核心竞争力,说到底还是玩法和内容,光靠抄作业、收缩战线可不行。

接下来就看网易能不能在守好老IP这座金矿的同时,给创新留够试错空间。毕竟“腾讯化”只是权宜之计,能穿越行业周期的,永远是真正的创新力。
更新时间:2025-11-2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