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为什么老侵略中国?把中国地图倒过来看,一下就发现端倪

1784年,在日本熊本城下的田间中,有一个农民挖到了一个奇怪的物品,这是一块早已被黄土掩埋的古印,这个消息一出立马引起了熊本城的轰动。

因为时间的流逝,古印上的字体已然模糊不清,经当地有名的历史学家研究后证明了这是2000多年前从我国漂洋过海过去的一座古印,上面镌刻的是“汉委奴国王印”,按照时间推算,这枚印章到日本的年代应该是汉朝时期。

印章的事情很快引起了日本学者的关注,日本人把这枚印章证明自己开国起源的历程,也证明了几千年前和我国的交集,有些日本不良媒体更是宣称古代日本和中央帝国的关系往来十分密切。

不过在这次学术交锋的背后却是不得不正视的一项历史问题,作为我国邻邦的日本为何总是要对我国发动战争,这其中究竟又有着什么不为人知的事情,中日关系为何又如此敏感?

中日的联系

早在东汉到三国时期,日本和中国就已经有了基本的往来关系,当时的日本还不过是一个以农田耕作为主的分散性小国,本来就没多少人口的他们为了获得大国的庇护和东汉频繁交往,福冈县博地区的奴国部落按照要求向我国进送贺礼。

我国为彰显大国风范,特授予金印一枚作为印证两国关系友好往来的证明,这也是文章开头所说的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日本一处农户中发现的那枚印章形成了对应。

那时的日本难以发展,所以只能像其他番邦国一样定期向中国进贡,直到三世纪中叶,大和国迅速崛起创立了日本的第一个政权,可他们依然没有办法办法独立成长,还需要定期安排使者向中原王朝示好请求册封。

到了两晋时期,汉人和日本的交集越来越频繁,越来越多的汉人进入日本间接的促进了日本地区的发展,一直到唐朝之时,中日关系迎来了第一次转折。

在历史上中国和日本一共发生过五次大型战役,唐高宗时期的白江口战役成为了两国长达数千年恩怨纠葛的开端。

当时朝鲜由三个政权组成,其中之一的新罗因为长期受到压迫向唐高宗求援,被讨伐的百济自然毫无还手之力,百济国王只能向日本求援,那时的唐朝武器装备优良,船支人员都一应俱全,根本不是倭寇能够比拟的了的。

白江口战役的惨败让日本天皇颜面尽失,也正是这次交锋让日本彻底改变了自己的发展策略,唐朝确实成为了他们学习的对象。

不得不说日本人在忍辱负重这一方面确实让人不可小觑,为了国家的发展日本天皇甘愿放下面子和我国委曲求全和好,可真到了学有所成的时候,他们又能不顾一切斩断这段关系。

在和唐朝学习借鉴经验几百年后,日本突然宣布和我国单方面断交,直到忽必烈时期,蒙古人希望能和日本建立关系,忽必烈提出让日本臣服于元朝换来庇护,可是日本人却十分嚣张声称要和忽必烈对抗到底。

那时的蒙古人可谓战无不胜,1274年忽必烈下令3万多元兵前往日本,因为元军并不善于山地作战所以战事十分吃力,不得不说日本人倒也十分顽强,后来一场突如其来的台风干扰了战事进行,元兵只能撤回国内。

7年后忽必烈卷土重来,但或许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又是一场台风拯救了日本人的命运,恰恰是这两次天气灾害的影响,却给了日本人企图侵略我国的勇气信心。

中日近代战争

1590年后,丰臣秀吉结束了日本长年累月来分崩离析的状态,统一了日本的他同样有着更远大的抱负,他深知日本弹丸之地想要发展困难重重,于是把目标对准了朝鲜。

当时朝鲜向明朝皇帝求救,其实丰臣秀吉不但妄图侵略朝鲜,中国和印度也在他的计划范围内。

不过那个时期明朝依然保持着很强的战斗力,日本人在边境线附近接连吃到败仗,意识到实力和我国还有明显差距的他们又收起了狼子野心,开始疯狂的向我国示好,对内加紧改革速度,明治维新确实让他们整体水平有了质的飞跃。

这第四次战争就来到了清朝末期的甲午海战,当时的清政府腐朽懦弱,在和英法等国的交战中接连吃到败仗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日本嗅到了可乘之机,在1894年不宣而战发动丰岛海战,至此甲午中日战争正式爆发。

这场战役的结果是可以预料的,一个是正在欣欣向荣的资本主义国家,一个是没落无能的封建国家,在1000多年来,日本从当初的番邦国变成了战胜中国的资本主义强国,这样巨大的落差感不仅让清朝人民倍感愤怒,也让日本人的野心瑜伽膨胀。

《马关条约》的签订让日本有了更多的经济来源投入到国家的发展和建设之中,至此开启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第一步。

中日之间的第五次战争就是我们所熟知的1931-1945年的反法西斯战争,这次战役同样是五次以来中日交战时间最长的一次战役。

1931年,日本偷袭北大营,张学良错误估计了日本人的想法造成了东北地区沦陷,至此开始了长达14年的抗日战争,1937年七七事变的爆发让我国从局部抗日变成了全面抗日,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在这14年间,日本人发起了“华北事变”,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对我国各地展开了一轮又一轮的围剿扫荡,但这些都没有打垮中国人民,没有让日本人侵略野心达成。

中国人民勠力同心,从平型关大捷到台儿庄血战,从百团大战到长沙会战,中华儿女们用一场场刺刀见红的战役向日本人展示了什么是一个民族不屈的脊梁,这第五次战役也以我们国家的惨胜画上句点。

日本侵略的根源

日本侵略者的暴行深深的伤害着每一位热爱和平的中国百姓内心 那么明明是个弹丸之地的日本 他们为何不发展国内经济,而是一直要以侵略他国为生呢。

从日本的地理环境来看不难看出,日本紧邻大海,火山群覆盖着国土的大部分面积,可以说时刻面临着大自然的极端环境影响,更不用说全国超85%的面积是山地,日本这种先天不利的地理环境注定了他们要疯狂寻找适合国民生存的新版图。

长期与世隔绝的他们潜意识中对于其他国家更多的是敌意和戒备,这样扭曲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让他们的行为更加难以捉摸,或许是激起他们征服欲的一种因素。

从地图上来看我们也能看出一些端倪,按照地图板块来看,我国呈现一个雄鸡状,日本则像雄鸡口中叼着的一条虫子,这么看两国实力差距很明显,但是如果把地图调过来看很容易发现处在我国位置上方的日本竟把整个中国全部围住。

这可不是杞人忧天,日本的海域线长达3800公里,在很多日本当地的军事作战书中,倒放地图的作法是日本制定战术策略的一大依据。

从历史上中日几次交手来看,日本大多采取从海岸线进攻的作战策略,只有抗日战争时期是通过侵入我国东北地区实现了前期优势,但是在太平洋战争中,日本人还是利用了自己空军和海军的种种特点,可以说海上力量是日本不可小觑的一个重大军事环节。

况且二战时期日本人很快的掐断了我国的海上通道,就连铁路也被日本人毁坏的只剩了一条滇缅公路,如此也能看出日本人对我国地理位置和整体构造研究的十分透彻。

另一方面就是我国的地理环境十分复杂,从东北到华北再到长江流域,我国整体基本以平原为主,在前期日本武器占优的状态下,我国大面积的平原地区确实难以开展有效的大规模进攻。

日本胆敢以如此小的国土面积向邻国屡次发动战争,这绝对不是突发奇想的一时冲动,而是蓄谋已久的一场侵略战争。

按照日本人的设想,侵略完我国很有可能将矛头对准更加北部的俄罗斯,对于日本人来说,他们看重的远远不是当前国家人民的生存问题,而是未来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国家的资源控制和世界地位,有着这样危险想法的国家也要时刻引起未来我们的高度重视。

结语:

在以和平为主旋律的当下,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中找准自身定位,如何铭记历史继往开来是年轻一代的中华儿女更要考虑的一项重点问题。

历史不会因时间的推移而消失,日本对我国的觊觎也不会彻底断绝,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才能有足够的实力应对其他国家的非分之想,才能守护好这片历史文明的土地。

史料来源:[1]于铁军:国际政治理论与中日历史问题[J].太平洋学报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0

标签:历史   中国地图   日本   端倪   中国   发现   我国   日本人   战役   中日   朝鲜   战争   国家   时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