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1955年10月,钱学森在经历了美国长时间的拘留与监视后,经过各方不懈努力,终于踏上了祖国的土地。
和他一起回到祖国大地的,有他的妻子蒋英,还有儿子钱永刚与女儿钱永真。
平安归来后,钱学森一刻也没停歇,马上带着满腔热忱,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国家现代化建设这项伟大事业当中。
他的妻子蒋英,身为一位杰出的歌唱家和音乐教育家,选择在国内深耕声乐教育事业,一家人历经波折回国后,便在国内安顿了下来。
钱学森的儿子钱永刚,读书时勤奋刻苦,学成后毫不犹豫地选择留在国内,他立志要像父亲那样,为祖国的繁荣发展尽一份自己的心力。
不过,钱学森的女儿却在80年代前往美国留学后,决定留在美国生活,他们兄妹二人为何会做出这样截然不同的选择呢?
钱学森打小就聪明伶俐,好在家里人也特别重视对他的培养,他的父母都接受过教育、有文化,所以钱学森小时候得以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不仅如此,父母还为他营造了很好的家庭氛围,让他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求学期间,钱学森接触到了许多进步思想,这让他对自己的祖国产生了深厚的感情。
钱学森大学就读于上海国立交通大学,1943年夏天,清华大学举办了一场留美公费生考试,这场考试面向各校的优秀毕业生开放,录取名额十分珍贵。
钱学森也参加了这次考试,并且凭借出色的表现,成功获得了“航空门”专业那唯一的一个名额。
当时,我国在航空等高科技领域的技术水平与美国相比确实存在一定差距,因此迫切需要选派人员前往美国学习先进技术,待学成后回国投身祖国航空事业的建设。
钱学森正是怀着为祖国航空事业贡献力量的坚定决心前往美国的,他本就成绩出众,面对全新的知识领域,始终保持着旺盛的求知欲和不懈的探索精神。
这份对知识的渴望,让钱学森在国外的导师们对他赞赏有加,在美国求学期间,钱学森不仅掌握了大量专业知识,还有幸参与了美国部分火箭和导弹的研发项目。
随着时间的推移,钱学森在国外的学术声誉日益提升,可谓学有所成,此时,国内向他发出了早日归国的诚挚邀请。
然而,美国方面在得知钱学森打算回国的消息后,反应十分强烈,坚决反对他回国。
美国觉得,钱学森所掌握的专业知识都是在美国学到的,而且他多年来一直深度参与美国火箭、导弹的研发工作,要是他回了国,很可能会帮助中国提高科技水平。
为了阻拦钱学森回国,美国政府不仅将他拘留起来,还对他实施了严密的监视,面对美国这种毫无道理的做法,我国政府多次郑重且强硬地与美国进行交涉。
最终,经过多方面的不懈努力,美国才勉强同意放钱学森回国。
当年钱学森能顺利从美国返回祖国,离不开他妻子蒋英的助力,蒋英着实是个不一般的女性,虽说丈夫钱学森极为优秀,可她自身也毫不逊色。
身为女子,她身上有着一股坚韧豪迈的气质,她是我国知名的女声乐教育家,当年她的高音更是闻名世界。
蒋英的父亲是中国近代赫赫有名的军事理论家,母亲蒋佐梅来自日本北海道,作为他们的三女儿,蒋英小时候就被过继到钱家,和钱学森自幼一同长大,是青梅竹马。
后来,钱学森漂洋过海前往美国攻读学业,全身心投入学术研究;蒋英则前往德国,开启深造之旅。
在各自的专业领域中,他们凭借着非凡的才智与不懈的努力,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不过,如此优秀的他们此前都未曾找到合适的结婚对象,直到蒋英学成回国,在上海举办了一场演唱会,这对分开多年的青梅竹马才得以重逢。
在之后相处的日子里,两人感情越来越好,情谊日益深厚,不知不觉间,彼此心里都悄悄萌生了爱意,没过多久,他们就在上海喜结连理,举办了婚礼。
虽说钱学森和蒋英的婚礼是在上海举办的,不过钱学森的家庭其实是在他留美那段时间组建的,所以他们的孩子自然也都是在美国出生、长大的。
起初,兄妹俩实在不理解父亲为啥一门心思非要回国不可,但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年龄慢慢增长,他们也逐渐读懂了父亲藏在这份执着背后的良苦用心,还暗暗立下志向,要以父亲为榜样努力学习。
刚回国没多长时间,兄妹俩就碰上了特殊的历史阶段,不过,这艰难的处境可没能动摇他们内心深处的理想信念,他们依旧坚定地想要好好读书,将来为国家的建设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钱永刚是钱学森的长子,他出生在美国,到了7岁的时候,他就跟着父母一起踏上了回国的路,他这一辈子,就像是在直接延续并生动展现着父亲那“硬核”的科技报国精神。
在国内,他一直默默努力,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为国防建设还有培养高层次人才添砖加瓦。
1969年,当时才21岁的钱永刚,毫不犹豫地做出了参军的决定,他光荣地成为了一名工程兵。
在部队里一待就是九年,这九年间,钱永刚从最基层的岗位干起,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成长,即便他家世不凡,却也从未凭借这份背景谋求过任何特殊待遇。
这段宝贵的军旅生涯,就像一座大熔炉,让钱永刚在摸爬滚打间,锤炼出了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养成了务实求真的工作作风,整个人也变得更加沉稳、成熟。
高考恢复后,钱永刚以30岁的“高龄”考入国防科技大学,选择了当时新兴的计算机科学作为主修方向,学成之后,他又远赴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深造,成功获得了计算机硕士学位。
1988年,尽管海外向他抛出了待遇极为优厚的职业橄榄枝,钱永刚却未曾有半分迟疑,当即果断决定带着妻子一同踏上归国之路。
这一抉择,一方面源自他对父母难以割舍的深切牵挂,另一方面,更是源于他学成之后矢志报国的坚定信念。
他内心十分清楚,自己生于中国、长于中国,根在中国,而为国家贡献力量、实现自身价值,便是他不可推卸的使命所在。
回国后,钱永刚在军事研究机构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参与并领导了多项军用软件系统的研发工作。
他的工作,对于完善国家国防科技体系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是真正的幕后英雄。
步入晚年,钱永刚依然保持着旺盛的精力和热情,他担任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的负责人,致力于整理和展示父亲的学术遗产,让更多人了解钱老的伟大事迹和崇高精神。
同时,他还在多所高等院校担任教学职务,为国家培养计算机领域的高层次人才倾注了大量心血。
他指导了大量研究生和博士生,桃李满天下,为国家的科技进步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此外,钱永刚还积极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数字人技术等,传播科学家精神,与年轻一代进行沟通交流。
他的贡献,被视为对父亲“硬核”科技报国道路的直接继承与发扬,实现了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在当时,钱永刚选定了计算机科学作为自己未来深耕的发展方向,而钱永真则有些不幸,她赶上了特殊时期,导致高中学业没能顺利完成。
一直到80年代,她才终于迎来转机,获得了出国留学的宝贵机会。
考虑到自身情况,也或许是因为继承了母亲在音乐方面的天赋,钱永真决定改学音乐,这一选择,无疑也改变了她原本的人生规划。
毕竟,她心里清楚,自己或许难以像哥哥在科学技术领域那般从容不迫、应对自如。
不过,受母亲的影响,她对音乐有着独特的感悟和天赋,在音乐领域,她还是满怀信心、相信自己能够驾驭得当的。
后来,钱永真远赴美国学习音乐,也正是在美国求学的这段时光里,她幸运地邂逅了如今携手一生的丈夫。
钱永真与丈夫步入婚姻殿堂后,原本计划中的回国发展之路渐渐发生了变化,学成之后,受婚姻因素影响,她只能暂时留在美国,投身于音乐教育事业。
随着时间的推移,钱永真的音乐教育事业逐渐有了起色,而她丈夫的事业也在美国稳步发展,鉴于两人事业的重心都在美国,钱永真最终决定定居于此。
后来,她和丈夫有了孩子,考虑到孩子未来的教育等问题,他们选择让孩子直接加入美国籍。
这一决定并非因为钱永真不爱国,而是她为家庭做出的周全考虑,毕竟,她和丈夫的事业已在美国稳定下来,孩子长大后若要上学,大概率会先选择美国。
在这种情况下,让孩子加入美国籍,在生活、教育等方面都会更为便利,尽管定居美国,但钱永真始终心系祖国。
在美国的家中,她一直坚持说中文,还经常给儿子讲述姥爷的故事,她虽未选择科学技术领域,但仍希望儿子能对科学技术产生兴趣,也期待儿子长大后能愿意回中国发展。
钱永真将工作重心放在了中美民间交流上,虽然因自己和丈夫的工作原因,无法经常在国内长住,但只要有机会,她都非常乐意和丈夫一起回国,哪怕只是回国参加活动,她也乐此不疲。
钱永真虽因各种原因定居美国,但她所做的工作却为中美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贡献着力量。
她的选择和付出,同样值得我们敬佩。
凤凰娱乐综合——钱学森蒋英女儿钱永真:继承母业走音乐之路 2012年03月05日
上观新闻——【高访】钱永刚:父亲钱学森的最后22年2019-09-17
更新时间:2025-09-0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