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11英雄集结:四强势力为何难成霸业?病根竟在开局城市

在《三国志11》的“英雄集结”剧本里,有个让老玩家津津乐道又倍感费解的现象:不少账面实力拉满的势力,非但没能一路扩张、成就霸业,反而常常被周边看似较弱的势力蚕食。

表面看这不合常理,但深究后会发现,一个被忽视的关键变量——初始地理位置,早已为这些势力的“悲惨结局”埋下伏笔。接下来就和大家聊聊,剧本中那些手握好牌,却因开局城市拖后腿而难成气候的势力,你若有不同看法,也欢迎在评论区交流!

袁绍:南皮困局,河北霸主难破围


提到袁绍,熟悉游戏的玩家都知道,他麾下人才堪称河北顶配,文有田丰、沮授,武有颜良、文丑,硬实力在北方无人能及。可在AI托管模式下,他不仅迟迟拿不下整个河北,反而时常被公孙瓒反过来压制,最终丢掉南皮。

问题的核心就出在他的初始据点——南皮。这座城看似地处河北核心,实则四面受敌,西边要防韩馥,东边得盯孔融,北边还得时刻警惕公孙瓒的骑兵突袭。反观公孙瓒的北平城,凭借地形优势成为游戏中数一数二的“硬骨头”,易守难攻。哪怕公孙瓒的人才阵容不如袁绍,仅凭北平的地理优势,再加上初始骑兵科技的加持,就能轻松拖垮陷入多线作战的袁绍。

曹操:许昌围城,中原枭雄陷泥潭


曹操的实力在“英雄集结”里同样毋庸置疑,麾下谋士如云、猛将如雨,占据的许昌更是中原大城池,资源储备充足,对玩家来说是妥妥的“破局优选”。但交给AI操作时,曹操的表现却判若两人,不仅统一中原的进度缓慢,甚至会被实力远不如自己的司马懿缠住,陷入长期拉锯。

这一切的根源,还是许昌的地理位置。作为中原腹地的“十字路口”,许昌西边要应对李傕郭汜的威胁,东边得防吕布的突袭,北边有袁绍的压力,南边还得盯着黄巾军的动向。更要命的是,一旦荆州的刘备势力完成整合、北上中原,曹操就得被迫分兵防守,原本用于扩张的兵力被不断分散,最终只能困守许昌,眼睁睁看着周边势力壮大。

刘焉:成都之困,天府之主失西川


益州素有“天府之国”的称号,在游戏里是易守难攻的“后花园”,刘焉作为益州的初始势力,不仅坐拥州府成都,手下还有张任、严颜等能臣武将,按理说应该是西南地区的“绝对霸主”。可实际情况是,刘焉很少能统一益州,反而经常被邓艾或钟会这两个后起之秀击败,丢掉成都。

除了刘焉自身君主能力有限、AI决策保守外,成都的地理特点也成了“绊脚石”。成都虽大,但与益州其他城池的联动性极差,尤其是到建宁的路线,不仅距离远,还得经过山地,行军速度慢、补给损耗大。AI操控的刘焉,还总喜欢先去攻打实力较弱的雍闿,结果往往是大军在外耗光粮草,不仅没拿下雍闿,反而给了邓艾、钟会可乘之机,最终耗尽初始优势,丢掉整个西川。

孙坚:柴桑僵局,江东猛虎变“宅男”


要是评选“英雄集结”里最“憋屈”的强势力,孙坚绝对能排第一。他麾下的阵容堪称“梦幻”:水军有周瑜、周泰、甘宁这样的顶尖将领,陆军有孙策、太史慈这样的猛将,内政还有张昭、张纮辅佐,无论水战还是陆战,实力都处于游戏顶尖水平。可在AI托管下,孙坚却像被“钉”在了柴桑,别说北上中原、西进荆州,就连隔壁实力平平的袁术都打不下来,活脱脱成了“宅男势力”。

之所以会这样,柴桑这座初始城市要负主要责任。柴桑地处长江中游,西边要防刘表的水军,东边得盯王朗的势力,北边还得警惕曹操的突袭,AI根本不敢轻易调动主力外出扩张。有玩家做过测试:只要把孙坚的初始城市换成建业,AI的决策立刻变得激进,不仅能快速吞并江东,还能主动北上进攻徐州,势力扩张速度直接翻倍——足以见得,柴桑的地理位置,彻底限制了孙坚的“猛虎之威”。

说到底,在《三国志11》“英雄集结”剧本里,袁绍、曹操、刘焉、孙坚这四大势力,并非输在实力,而是输在了开局的“地理运气”。一座不合适的初始城市,足以让账面实力再强的势力,陷入被动挨打的局面,这也正是这个剧本的魅力所在——地理与战略的博弈,往往比单纯的“堆实力”更重要。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04

标签:游戏   病根   霸业   开局   势力   英雄   城市   益州   许昌   中原   公孙   实力   南皮   成都   河北   北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