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上台没多久,就开始在国际舞台上挥舞关税大棒,这次直接瞄准了俄罗斯的石油出口和那些大买家,尤其是中国。事情得从2025年7月说起,那时候特朗普已经在白宫坐稳了位置,他对俄罗斯在乌克兰问题上的立场越来越不耐烦。
7月14日,他在白宫会见北约秘书长马克·吕特时,放话说如果50天内俄罗斯不就乌克兰问题达成协议,美国就会对俄罗斯产品征收100%的关税,更狠的是,还会对那些继续买俄罗斯石油的国家实施二级制裁。这二级制裁不是闹着玩的,它不直接冲着俄罗斯去,而是针对买家的国家,让他们付出经济代价,间接掐断俄罗斯的石油收入来源。
俄罗斯石油出口是它经济命脉,去年光石油销售就赚了1920亿美元左右,其中中国是最大买家,印度第二,巴西和土耳其也分一杯羹。这些国家加起来买走了俄罗斯石油出口的80%到90%。特朗普这招就是想通过惩罚这些买家,来逼俄罗斯让步。
参议员林赛·格雷厄姆在电视上直言不讳,说特朗普会针对中国、印度和巴西这些国家征收100%的关税,因为他们买俄罗斯的廉价石油就是在资助普京的战争机器。格雷厄姆还强调,这不是空谈,特朗普已经在考虑把关税提到500%的水平,虽然国会里有个法案在讨论,但白宫想保留总统的灵活决定权。
中国这边自然成了焦点,因为它不光买俄罗斯石油,还买伊朗的,成了美国眼里的刺头。7月21日,美国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在新闻发布会上点名中国,说中国是俄罗斯和伊朗石油的主要买家,这事会成为中美贸易谈判的热点。
如果中国不停止这些交易,美国可能会动用二级制裁,导致中美关税纠纷又起波澜。贝森特的话不是随便说说,他提到中美贸易谈判很快就会涉及这个议题,美国手上没多少筹码,但用关税施压是特朗普的老套路了。特朗普自己也说过,他对普京失望了,要通过这种方式切断俄罗斯的资金链。
中国外交部的回应很干脆,7月22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国反对美国这种单边主义做法,国家间的能源贸易是正常的事,不该被外部力量干涉。中国强调,能源安全是自己的头等大事,不会接受双重标准。北京还批评特朗普的提议是想通过关税胁迫贸易伙伴,如果俄罗斯不让步,就惩罚别人,这不公平。
更深层看,中国和俄罗斯的能源合作是通过管道直接连接的,比如斯科沃罗季诺-漠河管道和哈萨克斯坦的阿塔苏-阿拉山口管道,中国每天从俄罗斯进口大约200万桶石油,主要品种是ESPO混合油、索科尔和萨哈林混合油。这些合作不是一时兴起,而是长期协议,比如西伯利亚力量管道到2044年。
这事一出,全球能源市场有点动荡,虽然油价没马上飙升,但交易员们都在观望。国际能源署数据显示,俄罗斯6月份石油和产品销售收入比去年同期降了14%,到135.7亿美元,但出口量还稳在每天720万桶左右。如果二级关税真落实,俄罗斯石油出口可能会锐减,全球油价估计得涨,因为突然少了这么多供应,印度和中国得赶紧找替代来源,比如转向中东或美国自己。但这也意味着通胀压力增大,美国消费者可能得为更高的汽油价买单,特朗普自己也得掂量掂量。
特朗普的团队里,有人觉得关税是万能药,能用来调解地缘冲突。像格雷厄姆和理查德·布卢门撒尔参议员推动的法案,就是想扩大制裁到任何进口俄罗斯能源的国家,不光石油,还包括天然气和武器贸易。但国会和白宫在细节上还有分歧,白宫希望总统有更多灵活性,能随时调整,而国会想加点监督。特朗普之前对委内瑞拉石油买家征收25%关税的行政令,就是个先例,虽然还没真动,但显示他不怕用这招。
从历史看,美国对伊朗的制裁就是个例子,伊朗石油出口一度崩盘,但后来回升到每天180万桶,因为中国用人民币结算,继续买单。俄罗斯的情况类似,它建了个“影子舰队”,有上千艘油轮绕过西方保险和融资,用非西方渠道运油。欧盟已经出了18个制裁包,把俄罗斯石油价格上限降到每桶47.6美元,还禁了105艘影子舰队船只进港。但俄罗斯还是把石油卖给了中国、印度和土耳其,这些国家炼油厂受益于廉价原料,甚至转手出口燃料到欧洲。
中国不光是买家,还在帮俄罗斯规避制裁,通过第三方转运或混合石油来源。特朗普想用关税堵这个口子,但风险大。中国是美国最大贸易伙伴,双边贸易额巨大,如果真打关税战,美国企业也会疼。想想2018-2020年的中美贸易战,美国农民和大豆出口就遭了殃。中国已经在加速去美元化,用人民币结算石油贸易,还加强和卡塔尔、沙特的合作。如果特朗普真推二级关税,中国可能反制,影响美国的技术出口或证券市场。
印度也卷进去了,它是俄罗斯乌拉尔石油的主要买家,每天进口180万桶,炼油巨头如信实工业和奈亚拉能源都依赖这个。印度外交部回应说,能源安全是优先事项,不会轻易让步。巴西和土耳其也一样,土耳其的STAR炼油厂和Tupras都买俄罗斯石油,因为价格低。特朗普的威胁让这些国家左右为难,一边是廉价能源,一边是美国市场。
俄罗斯那边反应平静,克里姆林宫说这种威胁不可接受,但股市反而涨了2.7%,卢布对美元还升值了。莫斯科觉得特朗普留了50天窗口,可能在谈判。普京的团队认为,美国没足够杠杆,因为全球能源需求在那摆着,切断俄罗斯供应会推高价格,伤到所有人,包括美国。
长远看,这可能加速全球能源格局重塑。中国已经在建新管道,提升本土产能,减少对美国的依赖。印度和巴西也可能转向其他供应商。俄罗斯则在找“友好国家”如叙利亚、巴基斯坦和古巴卖油。如果关税真来,俄罗斯经济会疼,但不会崩,因为它有核武器和天然气储备,普京叫它“带核弹的加油站”。
中美贸易谈判8月在日内瓦重启,贝森特带队,草案里包括关税和技术转移,但石油贸易没新限制。中国继续稳进口俄罗斯能源,特朗普处理其他协定,到任期末返回佛罗里达。整个事件显示,特朗普用关税当武器,想重塑国际秩序,但实际效果有限,因为世界经济太互联,伤敌一千自损八百。中国坚持自主外交,不会在美俄间选边站,而是基于自身利益平衡。
总的来说,这不是简单二选一,而是大国博弈的缩影。美国想维持霸权,俄罗斯求生存,中国图发展。特朗普的施压可能短期闹腾,但长远改变不了能源贸易的现实。老百姓得注意,油价一涨,生活成本就跟上,大家得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希望谈判能有点进展,别让老百姓成炮灰。
更新时间:2025-07-2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