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历史真相,前30年发展成就不容抹杀

本文作者冷静观世界首发原创文章,全网保护中,抄袭、搬运、转载必究。

对于新中国前30年的发展,存在一些模糊的认识,一些人把前30年描绘成为黑暗的、倒退的、濒临崩溃的;而更多的人则认为,前30年国家建设速度非常快,取得了很多辉煌成绩。清晰新中国前30年的认知,只有还原客观历史事实,才能辨明是非。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是一个什么样的底子?先后经历了国内革命战争,8年艰苦的抗日战争,又经历了3年的解放战争。特别是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蒋介石旧政权,在战败前对我国的工业设施进行了严重破坏。因此,新中国建国之初的家底,是真正的一穷二白。

在中国共产党和伟大领袖毛主席,以及老一代革命家的正确领导下,新中国展开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发奋图强、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高潮。人民群众不计较个人得失,鼓足干劲地投入到新中国的建设当中。

在党中央、毛主席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完成了从一个落后农业国向工业化国家的跃进。工业化,美西方发达国家大约都是100年左右的时间才完成,而我国的工业化仅仅用了20多年的时间,这样的发展速度是震惊世界的,也是国际社会公认的。


在有一些个别人的嘴里,抹黑诋毁新中国前30年离不开饿肚子、没有裤子穿。但是他们只字不提新中国农业发展的艰苦努力和取得的巨大成就。

这里有新中国前30年历年粮食总产量的数据,大家请审阅:

1949~1979年我国粮食总产量分别是:11318万吨,13213万吨,14369万吨,16392万吨,16683万吨,16952万吨,18394万吨,19275万吨,19505万吨,19765万吨,16968万吨,14385万吨,13650万吨,15441万吨,17000万吨,18750万吨,19453万吨,21400万吨, 21782万吨,20906万吨, 21097万吨,23996万吨, 25014万吨,24048万吨, 26494万吨,27527万吨, 28452万吨,28631万吨, 28273万吨,30477万吨, 33212万吨。

从我国1949至1979年的历年粮食总产量来看,只有受三年大型自然灾害影响,1959年到1962年粮食总产量有较大波动外,基本上都是逐年增长的。1979年的粮食总产量,是1949年的2.93倍。


1975年周恩来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里是这样说的:“我们超额完成了第三个五年计划,第四个五年计划一九七五年也将胜利完成。我国年业连续13年夺得丰收,一九七四年农业总产值预计比一九六四年增长百分之五十一,这充分显示了人民公社制度的优越性”。“工业总产值一九七四年比预计比一九六四年增长一点九倍,主要产品产量都大幅增长,钢增一点二倍,原煤增长百分之九十一,石油增长六点五倍,发电量增长两倍,化肥增长三点三倍,拖拉机增长五点二倍,棉纱增长百分之八十五,化学纤维增长三点三倍”。周总理政府工作报告,充分说明了国家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

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大肆渲染前30年饿肚子、没有裤子穿,客观事实是三年自然灾害生活上出现了较大困难,除此之外大多数国人是能吃饱饭的。没有裤子穿,也只是少数的个例,绝不是普遍现象。在开国领袖毛主席的指示下,我国1972年~1973年从国外引进了“四套大化纤”设备,例如辽阳石油化纤总厂,1974年的确良布料已经进入了老百姓的生活,解决了百姓的穿衣问题。

1978年以后的改革开放,经济建设确实得到了快速发展,这是客观事实。但是用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去否定前30年,那是极端的不公平、不公正、不正义的。本文作者冷静观世界个人认为,如果没有前30年打下的政治体制基础,如果没有前30年打下的工业化和其它经济基础,如果没有前30年的两弹一星、核潜艇、远程导弹的保驾护航,如果没有前30年恢复联合国5常地位,如果没有前30年与110多个国家建交,就没有改革开放必备的条件和大环境。


本文总结:新中国的76年历史,从一穷二白、一片废墟上艰难起步,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国家一步步地进步发展壮大,是一部完整的光辉历史。党中央已经明确指出:不充许用新中国的后40年,去抹黑诋毁新中国的前30年。我们必须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新中国前30年取得的伟大成就,是客观事实,是国际公认的,绝对不是一些个别人混淆视听胡说的那样。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06

标签:历史   真相   成就   新中国   总产量   我国   粮食   国家   党中央   客观   中国共产党   事实   改革开放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