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在东部沿海城市大连的“985”“211”“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大连理工大学,力学、机械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3个学科入选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计算机科学等15个学科位列ESI排名前1%;拥有数学等5个拔尖计划2.0基地;软件工程等74个国家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覆盖除新工科专业以外的所有招生专业。学校本科毕业生继续深造率超55%。
C919大飞机、“蛟龙号”深潜器、长征5号运载火箭、“天问一号”火星车、“华龙一号”核电机组、智能化工染料、高性能工程塑料……从国之重器,到大国工程,都可以看到大工人的身影。
近日,2025年“中国航天日”主场活动启动仪式在上海市举办。中国国家航天局发布多个航天领域重大信息,其中包括嫦娥八号月球探测任务的10项合作项目。大连理工大学力学与航空航天学院微纳卫星与深空探测团队参与的“月面多功能操作机器人暨移动充电站”项目入选。
嫦娥八号任务合作项目遴选结果发布现场图(图源:国家航天局)
该项目由香港科技大学主导,联同香港、内地以及国际单位,携手实现从概念、研制、生产、测试到系统的前沿航天技术创新。
国际月球科研站效果图(图源:cnzczz官网)
大工参与团队将负责项目的无线充电系统与综合电子系统研制工作。
团队负责人于晓洲教授介绍,团队拟对高效无线充电技术、物理隔离技术、安全检测技术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提出并持续优化可按点布设的月表太阳能充电桩方案,为月球探测器提供更加可靠和持久的能源供应,减少月球探测的科研成本,为深空探测任务做准备。
于晓洲,工学博士,力航学院教授。担任国际宇航联合会空间大学联盟管理委员会主席、中国宇航学会先进小卫星技术及应用专业委员会委员等职务。
于晓洲教授也曾担任12U立方星大连1号—连理卫星总指挥、欧盟第七框架协议项目2U立方星“翱翔一号”总师。获得国际宇航联合会Young Space Leader Awards(全世界六人)等奖励。
从新中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第一枚液体燃料探空火箭,到我国首枚大型运载火箭“胖五”C919大飞机,天问一号等“大国工程”建设和“国之重器”研发,一代又一代大工人用热血和智慧为国家航天事业的发展贡献了不竭力量。此次参与嫦娥八号科研任务,无疑是大工硬核实力的又一次有力证明。
躬耕一项又一项研发任务的同时,大工也积极致力于学子们的科研意识培养和能力锻炼,通过开展本科生“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早进研究团队”的“三早”模式探索,培养更多航空航天领域拔尖创新人才。
如今,热爱科研早已是大工人的“标配”,他们在各类学术赛事的竞技场上披荆斩棘、过关斩将,一次次摘金夺银,彰显着大工学子们的昂扬风姿。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8名“95”后青年学生,助力航空发动机智能化设计,在国内智能算法虚拟验证和应用辅助方面处于领先水平,在第十八届“挑战杯”赛事中获全国一等奖。
化工学院项目团队研发新型杂环聚芳醚耐磨自润滑复合材料,有望彻底解决我国现役航空发动机燃油泵止推轴承重量大、不耐磨、寿命短、需频繁更换的难题,项目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中获得金奖。
力航学院项目首创将流体力学和空气动力学用于冷库精准控温,实现冷库保鲜技术革新,获得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全国总决赛金奖。
嫦娥八号计划于2029年前后发射,作为我国国际月球科研站的先导任务,其将开展月球极区科学探测及月球科研站关键技术验证。
期待大连理工大学在相关项目中不懈探索,取得卓越成果,为月球探测提供可靠能源保障,助力我国航天事业迈向新高度。
更多精彩资讯,欢迎关注“大连理工大学招生办”
本文素材来源:大连理工大学官网/官微,大工招生官微,化工学院官微等
#大连理工大学##嫦娥##嫦娥奔月##科研##高校科研那些事##中国航天#
更新时间:2025-05-0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