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李梓萌,想必大家应该都认得吧?每天晚上《新闻联播》里都能看到她,又大方又专业,很多人早就习惯看她播新闻了。
可谁能想到,这份攒了十几年的信任,竟然在短短一夜之间全没了。

今年二月以来,好多网友在刷短视频时,意外点进一个奇怪的直播间,这一看,立马就把他们吓了一大跳。
只见央视主持人李梓萌穿着工作时的深色西装,发型、甚至说话的播音腔都跟电视上一模一样,手上正拿着一款“深海鱼油”卖力推销。
“家人们,这鱼油可是经过权威认证的,中老年吃了能改善记忆力,上班族头晕疲劳也能缓解,我身边同事都在推荐!”

这话从“李梓萌”嘴里说出来,谁能不相信啊?
尤其是老一辈观众,对央视主持人的信任那可是实打实的,有人当场就买了半年的量,还有阿姨一次性花2000块囤了三盒。
就这么着,这直播间开播当天粉丝就涨了几十万,鱼油销量一下破了万。

可等收到货后,大家全都傻了眼。
这所谓的“鱼油”闻起来就像普通糖果,除了甜味外一点鱼油该有的腥味都没有。
不少人坚持吃了一阵,什么提高记忆力、缓解疲劳,一点效果都没感觉到。
有消费者去找客服退货,对方却推脱说“是你们自己没按说明服用”,直接拒绝了退款。
最后,不少憋了一肚子气的顾客只好打电话向监管部门投诉举报。

这一切发生的时候,李梓萌本人还完全不知情,她正专心在台里忙工作,根本没想到网络上已经有个冒牌货正顶着她的脸在卖东西。
后来,网上议论她的人越来越多,甚至有人气愤地指责“央视主持人也来骗人”,一些投诉直接找到了北京海淀区的市场监管部门,她的团队这才意识到出事了。
很快,市监局联合网信办和技术部门成立了调查组,一查可算把真相给挖了出来:那个在直播间里侃侃而谈的“李梓萌”,竟然是有人用AI技术伪造出来的!

原来诈骗团伙早盯上了李梓萌的公众信誉,从公开的新闻片段里截取了她的面部影像,用算法合成到真人主播身上,还通过声纹克隆技术模仿出她的语调。
不过再逼真的假人也藏不住破绽,技术人员发现这个“李梓萌”面部微表情特别僵硬,眨眼时眼皮的闭合轨迹很不自然,口型和声音还存在0.3秒的细微延迟,这些细节一下就暴露了AI合成的真相。
更离谱的是,所谓的“神奇鱼油”经检测就是普通糖果制品,连保健品都算不上,哪来的治病功效?

事情查清后,那家搞鬼的文化公司立马被查处了。负责人被监管部门约谈,直播间和商品也全都给撤掉了。
李梓萌团队这边也火速发了澄清,强调她从来没有帮任何产品带过货,并且已经通过法律手段维权。
可想想这事儿就气人,她兢兢业业播新闻,结果平白无故背上“骗子”的骂名,倪萍之前还调侃她是“贷款上班第一人”,这下真是躺着也中枪。

更让人揪心的是,这事儿还不是个例。
调查发现,AI伪造名人带货的骗局最近特别多,骗子就是抓住大家对公众人物的信任,用高科技包装老套路。

就像奥运冠军全红婵,那个14岁就拿金牌、说话软萌的“婵宝”,她和家人都成了骗子的目标。
前段时间网上突然冒出好多视频,里面“全红婵”用甜甜的声音说:“叔叔阿姨可以下单试试”。
还有个自称“全红婵哥哥全进华”的人,说要给大家发福利,16块9两斤的蜂蜜就准备了2000单。

好多喜欢全红婵的网友,尤其是长辈们,一看是“冠军家人”推荐的,觉得肯定靠谱,二话不说就下单了。
结果呢?全红婵家里人压根没这事儿,特意出来澄清说全是假的,那些蜂蜜也是普通货,根本不是视频里吹的“农家精品”。
还有之前闹得挺凶的“AI靳东”事件,虽然不是直接带货,但本质上是一个路数。

好多中老年阿姨刷手机时,刷到“靳东”对着镜头说“想你了”“专门为你推荐一款好东西”,一下子就信了。
有阿姨甚至花大价钱买了他“推荐”的保健品,到最后才发现,那根本不是真靳东,就是用AI合成的影像,专门骗老年人的。

更离谱的是,有人甚至用AI技术“复活”了已故的茶叶大师张天福,让他“现身”为茶企打广告,在网上引发了不小的讨论。
连古天乐、林峰这些香港明星也未能幸免,他们的形象被移花接木,出现在了境外赌博网站的推广视频里,害得经纪公司不得不赶紧发声明澄清。
这就让人想不明白了:为什么这些AI冒充名人的骗术,能一次又一次地骗到大家呢?

这些骗局能屡屡得逞,说到底就是抓住了咱们对熟悉面孔的天然信任。
想想看,平时在新闻里看到的端庄主播,或是为国争光的运动员,突然亲切地推荐商品,心里那道防线自然就松了。
再加上现在AI模仿得实在太像,说话的神态、表情细节都跟本人几乎一样,普通人光凭肉眼真的很难看出破绽。
人们在激动之下,自然就可能忽略这是骗局的事了。

再加上现在制作这种虚假视频的成本和门槛都降低了,在一些手机APP上,“一键换脸”变得轻而易举,依托语音大模型技术,十几秒就能“克隆”他人声音。
这些以假乱真的AI视频又能快速吸引流量,从而形成了“造假—传播—变现—继续造假”的恶性循环。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普通消费者该怎么保护自己呢?

第一步就是得盯紧细节,AI合成的人再像,也藏不住“不自然”。
就像人工智能研究员说的,真人眨眼时眼皮轨迹是流畅的,AI合成的眨眼要么太僵硬,要么频率不对,还有面部肌肉运动,比如笑的时候,AI的嘴角和眼角配合得特别假。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AI只能背预设的稿子,一碰到突发问题就露馅。
你要是在直播间里看到“明星”带货,不妨突然问个无关的问题,比如“你昨天在哪吃饭呀”,真明星能接住话,假的大概率要么不理你,要么说些驴唇不对马嘴的话。

要是实在拿不准的话,我们可以查官方渠道,这是最靠谱的办法。
现在明星不管干啥,都会通过工作室微博、官方公众号发通知,要是你看到某明星带货,先别急着买,去他的官方账号看看有没有预告。
像全红婵团队,每次有正规合作都会提前发声明,那些AI伪造的视频,官方从来没提过。
央视主持人更不用说了,真要带货肯定会在《新闻联播》或者央视新闻客户端发消息,绝不会突然冒出来个直播间就开始卖货。

好在国家现在也出台了政策管这事儿,今年9月刚施行的《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要求所有AI做的视频、图片都得加显著标识,就像给内容“亮明身份”。
有些平台还加了数字水印,虽然肉眼看不见,但用专门的工具一查就能发现是不是AI合成的。
不过骗子也会钻空子,篡改数据躲审核,所以咱们自己得多个心眼。
要是真不幸被骗了,别自认倒霉,赶紧保留好视频截图、付款记录,向12315或者市场监管部门举报。

说到底,AI技术本身并没有善恶之分,它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也可能被不法分子利用。
面对日新月异的技术发展,我们既不能因噎废食,也不能掉以轻心。
一方面要欣赏技术带来的进步,比如AI在医疗、教育等领域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也要保持必要的警惕,特别是当看到“名人”推荐各种神奇产品时,多问几个为什么。



更新时间:2025-10-2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