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51种语言、109个国家流传的《穷爸爸富爸爸》,有个常被忽略的核心观点:真正的企业家不是追着钱跑的人,而是能搭建一个系统,让跟着这个系统走的人都能赚到钱的人。多数人只羡慕“钱生钱”的结果,却少有人琢磨“搭系统”的难,这恰恰是企业家和普通创业者的分水岭。创业者是在赛道上拼命跑,而企业家要先画出赛道、定好规则,让所有人的奔跑都有意义。

放在中国房地产行业,能担得起“企业家”这三个字的,绕不开左晖。他走了好几年了,可为什么他的名字,还时不时地被提起?是因为他赚了多少钱,公司多大吗?不全是。我们怀念的,是那个敢于“造系统”,敢于“做笨事”的时代。他不是在追着钱跑,而是在前面画了一条路,让大家跟着这条路走,都能把钱赚得踏实、干净。
时间倒回十年前,那会儿要买房,找中介就是趟浑水。满屏的假房源、假价格,你一问,不是“刚卖了”就是“涨价了”,分明是中介为了把你骗到店里的引流套路。大家都心照不宣,觉得这是行业“潜规则”,谁也改变不了。
可左晖不信邪。他看着这堆“皇帝的新衣”觉得刺眼,就想把它们扒光。2012年,他力排众议,在链家内部强推“100%真房源”。这可不是闹着玩的,要求所有上线房源必须真实存在、真实在售、真实价格。这话听着容易,做起来简直是自断财路。

你想想,别的中介都在用低价假房源骗客户上门,你链家突然来个“真刀真枪”,客户一看你家房源少、价格高,谁还理你?果然,新规一出,链家的网站流量连续掉了三个月,内部反对的声音也像潮水一样涌来。有人说:“左总,客户就认便宜,真房源留不住人!”
左晖怎么回应的?他慢悠悠地说:“等100天,客户会回来的。” 他这哪是等运气,他是在等“人心”啊!买房子这事儿,老百姓把一辈子的积蓄都搭进去了,谁不希望买个踏实、买个放心?被忽悠一次两次可以,次次被骗谁受得了?
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真房源”成了链家的金字招牌,甚至成了整个行业的标配。那些曾经怀疑他的同行,最后也纷纷效仿。他用自己的“笨”,教育了整个行业,也教育了客户:信任,才是最值钱的。

左晖的“笨”,还有个更极致的体现,就是那个听起来就特别枯燥的“楼盘字典”。这玩意儿,2008年就开始搞了。你想想,在那个互联网还没那么发达的年代,他让人手底下的人,一栋楼一栋楼地跑,一户一户地敲门,记录房子的面积、户型、朝向,甚至连有没有电梯、窗户朝哪儿开这种鸡毛蒜皮的小事都记下来。
这活儿多累?多枯燥?在别人看来,简直是“白费力气”。谁没事会去看这些数据啊?中介一张嘴,客户不就信了吗?可左晖不这么想。他觉得“数据够细,客户才会信你”。
到2017年,这本“字典”里已经装了36个城市的7500万套房子,而且还在不停地更新。现在回头看,你才明白他有多牛。正是这些别人嫌麻烦、嫌没收益的“笨功夫”,成了房产交易透明化的根基。以前你买房,中介说啥是啥,全靠一张嘴;现在你查一下“楼盘字典”,房子的真实情况一目了然。这哪里是做了一本资料,分明是给整个行业“换基因”!

那时候的中介行业,是什么样?经纪人之间就是“狼与狼”的关系。为了抢单,互相藏房源,使绊子,甚至恶意竞争。谁能把房子卖出去,谁就是老大,佣金就归谁。行业里信奉的是“赢者通吃”。
但左晖觉得不对劲。他说:“行业的产品不是房子,是经纪人的服务能力。” 这句话简直醍醐灌顶。房子只是个商品,服务才是核心。如果经纪人为了抢单内耗,客户能得到什么好服务?
于是,他想出了一个惊人的主意——ACN(Agent Cooperation Network)协作机制。这套机制厉害在哪儿呢?它把一笔复杂的房产交易,拆解成了好多个环节:比如找房源的、带看房的、谈价格的、办手续的等等。然后规定,只要你参与了其中一个环节,就能分到佣金。
这一下,整个行业就活了!经纪人不用再抢单了,反而要主动合作。你有优质房源,我有想买房的客户,咱们一拍即合,一起把单子做成,佣金大家分。这不比你死我活地抢强多了?

数据显示,2017年北京链家的跨店合作率超过70%,平均一笔交易需要3.2个经纪人共同完成。这叫什么?这叫“从抢食到分食”!它让行业少了急功近利,多了相互协作,也让经纪人能沉下心来做好服务,因为他们知道,哪怕自己不能一手包办,只要付出努力,也能有回报。
左晖对“人”的看法,也和当时主流观念格格不入。他说:“我不要那些‘特别能干’的人,反而要那些觉得自己有点弱的人。” 这话听着挺奇怪的吧?谁不要能人?但他觉得,觉得自己“弱”的人,才会主动找别人帮忙,也才愿意帮助别人。这不就是团队协作的基础吗?
他还特别强调“背靠背信任”,就是你把后背交给同事,同事也放心地把事情交给你。这种信任感,在那个勾心斗角的中介行业,简直是清流。
更让人动容的,是他推行的“宝妈经纪人”计划和试点底薪制度。要知道,那时候中介行业普遍是无底薪、高提成。没成交就没饭吃,为了业绩,经纪人只能拼命催客户,甚至半哄半骗。左晖却说了一句特有人情味的话:“组织先把员工当人看,员工才会把客户当人看。”

有了稳定的收入,经纪人就不用为了生存去忽悠客户了,他们可以踏踏实实地去了解客户需求,提供真正专业的服务。这份对“人”的尊重,这份把“人”当做核心资产的理念,才是服务行业最该有的底色。
很多人创业,就是想把盘子做大,什么都想干,今天搞中介,明天搞开发,后天又去做装修,觉得“多做点就能多赚钱”。可左晖却反其道而行之。他反复告诫员工:“你不卖什么房子,比你卖什么房子更重要;你告诉客户‘这房子不该买’,比告诉客户‘这房子该买’更重要。”
这不是傻吗?佣金摆在那儿,为什么不赚?

左晖不是不想赚钱,他是明白“只盯着赚钱走不远”这个道理。有问题的房源,产权不清的房子,哪怕佣金再高,链家也绝不碰。客户预算不够,或者房子不适合,经纪人反而会劝客户“再等等,别着急买”。
这种“有所不为”,在短期内,确实少赚了不少钱。但长远来看,它却积累了无价的信任。老百姓买房,知道找链家,心里踏实,因为这家中介不会坑自己。这种信任,比任何短期的利益都更长久。
从链家到贝壳,这是左晖的又一次“破圈”。很多人不理解,链家已经做得够大了,为什么还要搞个贝壳出来,把别的中介也拉进来?
贝壳刚上线的时候,很多同行联合抵制,觉得它“抢了大家的生意”。可左晖却说:“我们不做贝壳,其实能赚更多钱,但我们想让行业变得不一样。”

他要做的,不是一家更大的中介公司,而是一个能让整个房产交易行业变得透明、专业的平台。他就像一个建筑师,不仅仅想建一座漂亮的房子,而是想建一个功能完善的“体育场”。他希望,无论是链家,还是其他中介公司,只要愿意按规则办事,都能在这个“体育场”里做生意,一起把行业做得更好。
“做企业像建体育场,哪怕现在没有观众,也要把看台建好;哪怕还没比赛,也要把场地维护好。” 这句话,多有格局啊!他做很多事,当时看不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却是在给行业打最坚实的基础。

现在,房地产行业进入了调整期,大家又开始念叨左晖了。我们在念叨什么?
我们念叨的,是他那种“遇到问题别躲,危机里藏着转机”的勇气。当“真房源”遭遇阻力时,他选择坚持;当“233事件”让他身陷舆论漩涡时,他选择直面,并推出了“安心服务承诺”,把危机变成了完善服务的机会。
我们念叨的,是他那种“别被情绪带偏,数据才是清醒剂”的理性。在市场波动的时刻,他从来不盲目跟风,所有决策都基于“楼盘字典”里的真实数据,而不是拍脑袋。
我们念叨的,是他那种“别忘本,客户要的才是该做的”初心。无论行业怎么变,他始终站在客户的角度思考问题,做客户真正需要的事情。真房源、ACN机制、给经纪人底薪……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让客户得到更好的服务。
左晖曾说:“要做价值观的生意。”这句话,穿越了时间和周期,到现在依然掷地有声。我们怀念他,不是想再克隆一个左晖出来,而是希望看到更多像他一样的人:不盯着短期利益,愿意沉下心来做“难而正确的事”;不搞行业内卷,而是愿意搭建平台,让更多人受益;不把客户当“韭菜”,而是用专业和善意去赢得信任。
他走了,但他的系统,他的理念,还在影响着这个行业。
更新时间:2025-11-0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